川藏线,又称为川藏公路。始于四川成都,经雅安、康定,在新都桥分为南北两线。北线经甘孜、德格,进入西藏昌都、邦达;南线经雅江、理塘、巴塘,进入西藏芒康,后在邦达与北线会合,再经八宿、波密、林芝到拉萨。
《军事纪实》10月11日晚20:03分播出《新川藏线传奇》第六集,本集为大家讲述发生在竹卡到邦达之间的故事,敬请收看!
翻越觉巴山
2010年3月21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汽车兵们开始了一天的行程。由于此行区间是竹卡到邦达之间,大家都知道这个区间的行军将会有怎样的艰险,因此多少显得有些沉闷。
说今天的路途凶险,是因为官兵们很快就要翻越两座著名的大山——觉巴山和东达山。觉巴山是今天的第一道险关,我们在做好心理准备的同时,也对横断山脉的这座奇山充满了期待。
在翻越觉巴山之前,先要经过距离兵站不远处一条深嵌在峡谷中的河流,这就是著名的澜沧江。
澜沧江发源于青海省杂多县唐古拉山北麓,是中国西南地区著名大江之一,也是一条流经亚洲多国的国际性大河,被称为“东方多瑙河”。澜沧江在中国境内长2179千米,流经青海、西藏、云南3省区,从云南流出国境后称湄公河,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在越南南部流入南海。澜沧江的上中游河道从青藏高原开始穿行在横断山脉间,河流深切,形成两岸高山对峙,坡陡险峻的V形峡谷。江水在狭窄绝壁中激荡奔流,把山崖割裂的十分陡峭。澜沧江大桥就座落在这陡峭的岩壁上。
横跨在澜沧江上的这座大桥,已经见证了半个多世纪川藏线汽车兵披星戴月执行运输任务的艰辛。
跨过澜沧江,今天的行程才刚刚开始。弯多路陡的觉巴山,在常年穿梭于三千里川藏线上的汽车兵眼里就是一个字——险。
觉巴山地处横断山脉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所流经的三江流域,包围在安久拉山、拉乌山等群山之中。觉巴山的海拔并不高,但是由于澜沧江千百年来的深深下切,使得江岸壁立千仞,一派荒凉与坚硬,给人以山高谷深的感觉。
终于到达了盼望已久的觉巴山,眼前的道路着实让我们心惊胆颤。这是到目前为止,让我们最触目惊心的路程了。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狭窄的道路上还布满了峭壁上滚落的碎石。这里险峻的一切都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公路在绝壁上漫无尽头地延伸,既没有护栏也没有路标,不少地方都是紧靠山体硬生生地开凿出来的。
这样的路段已经足以让记者感到了触目惊心,而连长何跃斌告诉我们,更险更刺激的路段还在后面呢!川藏线虽然号称天险,但在汽车兵眼里最危险的地方其实只有几处,比如迫龙天险、通麦天险和怒江天险。与这几处名声在外的天险相比,觉巴山的知名度确实不高,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知道这个没有名气的天险与其他几个名声显赫的天险一样,同样让人望而生畏。而在此刻我们打心眼里更加佩服汽车兵娴熟的驾车技术和过人的胆量。
http://img.blog.cntv.cn/attachments/2010/10/716089_201010110958481.jpg
道路险象环生
尽管对川藏公路维修改造的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道路情况极其复杂,很多路段前脚刚修好,后脚就被流沙飞石破坏的面目全非,因此只能是坏了修,修了坏。
新兵庞洪是第一次经过这样的路段,道路的艰险程度让这位新战士感慨不已:路很窄的时候,转那个急弯的时候,太恐怖了,我都不敢看了,所以我就闭了一次眼睛。然后过了我又睁开眼睛又看,我想多学一点多看一下经验,所以闭眼闭的少,想了解路况,看师傅怎么处理情况的,所以闭眼的时候很恐怖,过了以后我就睁开了。
新兵庞洪的恐惧我们记者能够切身感受到,然而尽管面对这样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了今后能够当好一名合格的川藏汽车兵,庞洪还是尽一切机会观察着老兵通过这个路段时的驾驶技巧。
车越往上行军,道路愈加艰险,以至于我们记者紧张得不敢再向连长提任何问题,生怕影响他驾驶汽车。经验丰富的连长看上去显然要比记者轻松得多,然而面对这样艰险的路况,记者无论如何都轻松不起来了。
觉巴山的险,不光体现在山高路窄上,二连连长何跃斌告诉我们,这里植被稀落,土质疏松,遇到阴雨天时,塌方、泥石流时有发生,相当危险。幸运的是,出行这几天并没有下雨,除了路途颠簸,车队并没有遭受泥石流的威胁。
就在我们还在感叹觉巴山的险峻时,车队前方突然发生了意外情况。
山上滚落的石头,挡住了前方尖刀车的去路。
尽管道路很快就疏通了,然而这样的情景,还是让我们对今天的行程增添了不少的担心。
翻越觉巴山的过程中,要经过几个村子,虽然这些村子都不大,但对于觉巴山这样荒凉险峻的地方来说,它们的出现无疑给终日穿行在山与山之间、垭口与垭口之间的汽车兵,带来了一丝温暖和人气。站在山口向下望去:曲折的山路如丝线盘在山间,山谷里郁郁葱葱,一块块的绿色梯田,一座座散落在梯田中的独立藏居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在褐色的山体巨大反差的陪衬中,田地如翠、白房如玉,古风依旧。
川藏线是一个绝色美丽与极度危险并存的地方,觉巴山便是最好的体现。
西藏的三月,两边的山上虽然还略显荒凉,然而满树的桃花,依然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春意。第一次走上川藏线,沿途美丽的自然风光,是新兵们最为深刻的印象。
正是这种无与伦比的美丽风景,三千里的川藏线吸引着喜欢户外旅游的勇敢者。
有两名骑单车的旅行者是从云南沿滇藏线一路骑行过来的,今天在这里恰好遇到了汽车兵的车队。当这些旅行者说到在这条路行军的解放军车队时,他们都会给予由衷的赞扬。话语不多,然而这种评价只有亲身走过川藏线的人才能体会到他的深刻内涵。
川藏公路是中国最艰险的道路之一,也是汇聚美景最多的地方。勇敢探险的人们走上川藏线是为了拥抱自然,然而对于常年行驶在川藏线的汽车兵来说,走上川藏线就是忠诚履行使命,对祖国和人民赤诚奉献的责任使然。
终于登上了高高的觉巴山,从高耸入云的山口回头望去,只见蓝天白云之下,川藏公路和澜沧江好似两条亮晶晶的丝带,汽车顺着这条细细的丝线小心地穿行在千山万壑间,时隐时现。
由于海拔较高的缘故,觉巴山山顶的气温很高,汽车兵们说,现在的车辆性能都比较好了,要是在以前,汽车兵们经过这段路时会更加的煎熬。何连长介绍:以前老车型的时候没空调,一到中午过觉巴山的时候,天气非常的炎热,而且灰尘也非常的大,如果把玻璃摇起来的话,我们驾驶室里面可以达到三十七八度,所以我们也不能把那个车窗摇起来。我们过完山顶以后,我们整个的衣服都打湿了,遇到那种土路,一天下来,我们到站以后,你看到我们现在戴墨镜,除了戴墨镜这个位置是白的其他地方都是黑的。
这几年,不仅川藏线的道路在逐步改善,川藏兵站部的汽车也在不断更换,除了在安全方面有了很大的保障,汽车内还增添了很多更加人性化的设施。
http://img.blog.cntv.cn/attachments/2010/10/716089_201010110958231.jpg
对讲机文化
每次行军到一个危险路段的最后时,也是大家最容易出现麻痹大意的时候,针对这个情况,带车干部就会想各种点子活跃大家的情绪。
行军途中,带车干部的这种玩笑话就像是一针兴奋剂,为疲惫的官兵们注入了活力,同时也是给相对枯燥的一路行程带来了轻松活泼的气氛。在连队干部眼里,这也是防止驾驶员犯困的最好办法。这样的热闹气氛,被我们称为川藏汽车兵的对讲机文化。
对话的是二连的连长和副连长,这两句话,也正好点出了他们在车队中的位置。连长的车在最前面,就像灯塔一样为车队指引前行的道路,而副连长在最后,为车队做好收尾保障。因此,每一天的行军结束时,当连长看到副连长的车到站的时候,才是最开心的时刻。
终年奔波在川藏线上的汽车兵们除了是同在一个部队服役的战友,他们更有着生死相依的特殊情谊。在他们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话语中,我们能够感觉到他们之间的这种战友深情。
不知不觉间,车队已经翻越了觉巴山,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许多。一路走来虽然有惊无险,但是我们真切体会到了汽车兵的不容易。都说川藏线很险,如果没有走过这一趟,也许我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是生死一线之间;如果没有走过今天这样的路段,传说中的危险也许只会是停留在概念中的轻描淡写。然而川藏线就是川藏线,在任何一个不经意的地方,意外都会随时发生。
细心擦拭爱车
由于前天刚刚下过一场雪的缘故,一辆地方大货车行驶到这里时,不慎翻到了沟里。经过研究,官兵们决定先让行军车队通过,由最后的保障车辆对群众的遇险车辆进行救援。
大货车翻车的场景让我们心有余悸。好在我们很快就到达了中午的落脚点——荣许兵站,那一刻已是下午两点钟。一路翻越觉巴山,无论官兵们还是我们记者,已经是身心疲惫。然而让记者怎么都没有想到,尽管已经疲惫到了极限,到达兵站后,这些可爱的汽车兵并没有急着吃饭,而是首先擦起了布满灰尘的汽车。他们说,这些车就像他们无言的战友,不管多么累,都希望自己的爱车干干净净。看到这样一幕时,记者冯珈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终于喷涌而出。
这一刻,没有惊天动地,而这些为了边疆建设默默付出与奉献的川藏汽车兵,没有理由不让我们为之动容与感动。
短暂休整后,汽车兵再次启程上路了。接下来,他们即将翻越川藏线上海拔最高的东达山。
http://img.blog.cntv.cn/attachments/2010/10/716089_201010110957451.jpg
海拔最高——东达山
东达山垭口标高海拔5008米,实际海拔高度可能超过5100米。高原缺氧是过东达山要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上线新兵要克服的最大难关。
当车队一点点向东达山顶行进时,二连新兵庞洪开始担心自己是否会有严重的高原反应。在觉巴山脚下的时候,温度还是零上二十六度,可是短短一个小时现在已经到达了东达山的半山腰,现在的温度已经是零下十几度了,大概是海拔4600多米。
由于海拔较高,东达山顶常年积雪,融化的雪水会覆盖路面,造成路面结冰、湿滑。车队到达的前几天,这里还在下雪。这种冰雪路也是官兵们最不愿意遇到的路况。经过了这一段冰雪路,车队走的比较顺畅了。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山顶越来越近了。经过一路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整条川藏线上海拔最高的山峰,东达山的山顶,这里的海拔高度是5008米,它的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30%,因此人如果长时间的待在这里会有明显的缺氧反应,一个是头晕一个就是头晕困难,因此车队正在快速的通过这里。车队经过东达山山顶时,记者邓光辉突然发生了严重的高原缺氧反应。
此时此刻,披着银装的东达山峡谷,山峦叠嶂、白雪皑皑;五彩的经幡在雪中衬托着东达山垭口美丽的景色。翻过东达山,今天的路程即将结束。这一天的经历,犹过跨过鬼门关,对于摄制组的每个人来说都会终生难忘。
驶下东达山,官兵们将入住川藏线上海拔最高的邦达兵站,那么邦达兵站又会有着怎样让人感慨万千的动人故事?这些可爱的军人又续写了一代代川藏线人怎样的高原传奇?请继续关注《新川藏线传奇》第六集。请继续关注《新川藏线传奇》第七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