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军事纪实
军事纪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827
  • 关注人气:4,3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上的国道 第三集

(2010-07-29 12:57:19)
标签:

新疆

西藏

新藏线

4500米

军事纪实

军事

分类: 事件篇

 

从新疆南部到西藏的阿里高原,有一条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天上公路。在这条蜿蜒伸向天际的新藏线上,武警交通部队的官兵们用青春和热血,默默守护着祖国西部这条全长2143公里的交通大动脉。2010年初春季节,《军事纪实》记者跟随武警交通部队一批新兵,踏上了漫漫新藏线,去探访武警交通部队鲜为人知的戍边故事。央视七套《军事纪实》7292003播出《天上的国道》第三集,敬请收看!

 

天上的国道 <wbr>第三集

 

2010年4月29日,武警交通第八支队一支由三十多辆车组成的运输车队,从新疆叶城县开始踏上漫漫新藏公路。新藏公路又称为新藏线,是一条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公路。这支车队担负着运送新兵和给养物资到达八支队所属公路养护点的任务。经过三天的行军,第一批官兵已经到达新藏公路上八支队的第一段养护点多玛乡,而从多玛乡一直到新藏线的终点萨嘎,这个区间的1375公里就是八支队的养护范围。车队接下来还要前往狮泉河、玛帕项目部、仲巴、萨嘎四个养护点才能完成这次行军运输任务。虽然跨过了海拔6700米的界山,但接下来的行军路途对官兵们依然充满着严峻挑战。

在2002年武警交通第八支队接管养护新藏公路西藏段之前,这段路上有900公里处于平均海拔4600多米的永冻地带,500多公里是无人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环境最恶劣、地质最复杂、养护最艰巨的道路,被称为“铺在云端的天路”。八年来,新藏公路从过去只有七、八两个月通车发展到全年全路段通车,好路率从过去的零提高到62.3%。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可想而知这些勇敢的护路兵们付出了多么艰巨的努力。

车队继续行驶着,突然,一片宁静的湖映入我们的眼帘,这就是闻名世界的“班公湖”,又称错木昂拉红波,在藏语中的意思是“长脖子天鹅”。据老兵们介绍,每年5月至8月,成千上万只黑颈鹤、赤麻鸭等珍贵鸟类,飞往斑公湖鸟岛上繁衍后代。由于班公湖海拔4700米,因此这里被称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鸟岛。

公路沿湖边延伸,宁静的湖面反射出淡绿和深蓝等几种不同色彩,四周群山环绕,远处雪山点点如同天上仙界。这种梦幻般的感觉深深吸引着记者和第一次走上高原的新兵。

班公湖是中国西藏日土县与克什米尔交界的国际性内陆湖泊,湖水面积600多平方公里,由东向西长约155公里的湖水中,含盐量却有所不同。东部在我国境内的湖泊为淡水湖,中部为半咸水湖,西部与克什米尔交界处为咸水湖。虽然这里风光怡人,但谁又能想到在这条湖边公路没有修好之前,这美丽的湖水曾经吞噬过多少生命。

过去由于这段湖边公路处于冻土地带,常年有冰雪覆盖路面,在这条路上曾多次发生过车辆打滑翻到湖中的事故。这一段路因此成为了新藏公路上的“卡脖子”路段。如今我们行走在这条路上,还能明显的看到狭窄的路基上随处都有冻结成冰的水花。一些路基甚至与湖面连成了一体。我们可以想像每当夏天雨季来临,巨浪拍打侵袭公路的情景。而就是在这样的复杂环境里,武警交通部队的官兵们始终保证着这段路的畅通无阻。

 

下一个目的地

有人说: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只要能够待下去,就是最值得敬重的军人。而这些护路兵不仅要待下来,还要承担繁重的护路任务,可以想像到他们有着怎样顽强的意志。

越过班公湖,车队很快就到达了西藏阿里地区的首府狮泉河镇,这里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汇聚的地方,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武警交通八支队的机关也在这里,官兵们在这里进行调整后将继续出发。

经过一夜的休整,这天车队的所有人都起得格外早,因为今天所有新兵都将到达自己的养护点,心情多少有些难以平静,其次就是这天要行走700公里的路程,途中经过三个养护点最终到达萨嘎。

驶出狮泉河镇,车队已经进入了喜马拉雅山系,车外两边的山峦上都被积雪覆盖着,一直延伸到公路两边的沼泽地上,呈现出一片白雪世界的景象。

沿途路两边都是用小石子砌成的防护线,使得这条路看起来十分美观,老兵们告诉记者,这些石头都是官兵们在去年入冬前摆上去的。

这些石头大小几乎均匀一致,新藏公路两边并不是每一段路都有石头的,为了砌防护栏,可想而知拣石头会是一项多么辛苦的工作。

那么这些石头仅仅只是起到了美化路面的作用吗?

针对藏族群众的开车特点,为了让他们能够看到道路的轮廓,于是这里的每块石头上都涂上了反光漆,以便于让藏族群众安全行车。正因为公路得到了护路兵的精心养护,道路两边的藏族群众居住地也逐渐开始增多,并与这些武警官兵结下了深厚情谊。

走过藏族群众的村庄,车窗外的景色也发生了变化,此时新藏公路的左侧是冈底斯山脉,云雾缭绕的山峦若隐若现,右侧则是喜马拉雅山脉,被积雪覆盖洁白一片。公路在这里延伸,就像在两大巨人共同托起的世界之巅穿梭。

据老兵们介绍,前方海拔6721米的冈仁波钦是冈底斯山的主峰,因独特的地理作用,这里的冰槽与水平方向的岩层,构成了佛教中神圣的万字符图案,因而成为佛教徒心目中的“世界中心”。随着新藏公路的畅通,游客逐年增多,这里也就成为官兵们养护的重点路段。

 

鬼门关口走一回

就在车队经过神山脚下的那一刻,让新兵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云雾正在散去,山体上的十字架逐渐显露出来。由于峰顶终年冰雪覆盖,在阳光照耀下光芒四射,有如巨大水晶钻石,外形奇特壮美又形似埃及金字塔,山尖如刺,直插云天,四壁十分对称,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这一切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震撼。

天上的国道 <wbr>第三集

 

行军车队下一个到达的养护点是玛帕项目部,这是武警护路兵们临时的一个任务点,主要是对玛攸木拉到帕羊之间公路的改建。车队很快进入玛攸木拉地段,这里是汇集了各种公路病害于一身的等外级公路,等外级是指在国家编制的公路级别之外的公路,比最低一等的公路级别还低的公路,也是新藏公路通往拉萨的咽喉要道。

新藏公路帕羊达坂至马攸木拉达坂100多公里的路段,平均海拔在5100米以上,在悬崖峭壁、危岩倒挂中穿过的路段,被称为“鬼门关”。就在这段路上,两年前的一段生死经历让这些老兵们仍然历历在目。

 

青春、生命、希望

2008年1月17日,新藏公路玛攸木拉段突降大雪,积雪平均厚度在1米左右,最厚处高达4米。大雪导致道路全部阻断,造成数百名群众、近百台车辆被困。由于断粮、断水,被困群众在暴风雪中进行着苦苦挣扎。

闻讯赶来救援的武警交通八支队100多名官兵和10多台机械车辆,在与大雪搏斗了近60个小时后,终于打通了一条近500公里,通往被困现场的生命通道。及时挽救了被困在玛攸木拉达坂少数民族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天上的国道 <wbr>第三集

 

当获救群众赶来感谢这些武警官兵时才了解到,在救援的三天两夜中,许多官兵在气温接近零下40多度并伴有十级以上大风的雪地里,身体早已出现了严重的冻伤,个别战士的双眼甚至出现雪盲症状,却始终没有一个人停下手中的铁锨。因此群众称呼他们为“天路铁军”。

过了玛攸木拉边防检查站就是玛帕项目部所在地,由于冬季经常出现雪灾,路段很容易被破坏,于是官兵们正在对这里的公路进行改建。由于地处极为恶劣的环境,这次7名新兵的到来将给玛帕项目有力的人员供给。

在这里记者看到,由于高原气候恶劣的缘故,长期在高原施工的官兵们脸庞都呈现着明显的深红色,一些战士的嘴角被风吹裂后又被强烈的紫外线烤干结成黑痂,肉皮掉了一层又一层。这里艰苦的住宿条件也超出了我们的想像,马帕项目部营房都是官兵们自己动手修建起来的活动板房。就连烧水的用具都是最老旧的炉灶和水壶。那么这一切在第一次到来的新兵们眼里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天上的国道 <wbr>第三集

 

看着这些生活在艰苦条件下的武警护路兵们,我们不得不联想到脚下的这条新藏公路,从玛攸木拉达坂开始长108公里路段已经被他们修筑成高速路,时速可达每小时70公里,也被藏族群众亲切地称做“天路上的红地毯”。为了西藏的经济发展,为了藏族群众的生活改善,护路兵们在用心雕琢着这条天路的同时也被这里的环境雕琢着自己的面貌,在这片待下来就是奉献的土地上,这些护路兵们用青春和生命幻化的不仅仅是这条公路的表面,更是西藏地区的希望。如今往返在这条公路上的藏族群众开始到狮泉河、拉萨等地打工挣钱,牧民们的羊和皮毛等物品的销路也越来越广泛了。

 

青春的脸庞 成长的印记

通向下一个养护点仲巴的路段也正在进行改建,所以路上的路基都是时断时续,车队行走在上上下下的路段上更艰难。车窗外两边的山却十分壮丽,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分别在公路的左右两边形成天然的屏障,让我们心旷神怡。

当我们赶往仲巴时夜色渐渐布满天空,夜晚的新藏线感觉格外寂静,除了武警官兵的车队,偶尔还会遇上地方群众的车辆,行走在这条路上十分容易迷路。遇到岔路的地方,驾驶员就要停车辨认道路。经过6个小时的艰难跋涉,晚上11点到达了这一天的第二个养护点仲巴。这里的炊事班正在为远途到来的官兵们准备面条。吃上了可口的面条,战士们得到体力上的补充,便继续向最后一个养护点进发了。

凌晨六点,行军车队终于到达了最后一个养护点——萨嘎,这里也是武警护路兵在新藏公路的最后一个养护路段。这个地方比我们想像中的还要艰苦,战士们所住的营房周围虽然栽种了树苗,但是存活率很低。

卫生队里,一名新战士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

王燕飞是一名新兵,因为出现了发热症状,担心会发展成肺水肿之类的高原病,因而产生了恐惧心理。

军医用自己的肤色和嘴角干裂症状来告诉新兵,这些都是正常的高原反应,不会有很大的危险。在军医的劝说下,新兵王燕飞的情绪开始慢慢地平静下来了。

尽管面临着各种危险和考验,但勇敢无畏的武警交通部队的护路兵依然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高原,常年累月地守护在这条漫漫新藏公路上。他们在夏季修路,冬季保通,使这条全长2143公里的新藏公路的行车时间,从八年前的30天提高到如今的4天。同时恶劣的高原环境也在这些青春稚气的年轻士兵的脸庞上,刻画出了成长的印记。

经过跨越新藏公路的重重考验,这批武警交通八支队的新兵们终于来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从这一刻开始,他们将默默守护在这条交通大动脉的每一个路段,忠诚地履行着人民军队为人民的神圣使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