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上的国道 第二集

(2010-07-28 11:47:58)
标签:

新疆

西藏

新藏线

4500米

军事纪实

军事

分类: 事件篇

 

    从新疆南部到西藏的阿里高原,有一条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天上公路。在这条蜿蜒伸向天际的新藏线上,武警交通部队的官兵们用青春和热血,默默守护着祖国西部这条全长2143公里的交通大动脉。2010年初春季节,《军事纪实》记者跟随武警交通部队一批新兵,踏上了漫漫新藏线,去探访武警交通部队鲜为人知的戍边故事。央视七套《军事纪实》7月28日晚20:03播出《天上的国道》第二集,敬请收看!


天上的国道 <wbr>第二集

“坟墓”——麻扎达坂

    2010年4月29日,武警交通第八支队的一批新兵从新疆叶城出发,赶往新藏公路西藏段的每一个养护点,从此开始他们在漫漫新藏线上护路兵的生活。而第一次走上高原的新兵们,将有着怎样的独特感受,我们《军事纪实》栏目的记者记录下了这些年轻士兵们的新藏线之旅。按照计划,第一天他们将翻越三座高山达坂,达坂在维语里就是山口的意思。三十辆上勤车队在行驶了一个半小时后进入了无人区地带,就在刚刚翻越了第一座海拔3900米的库地达坂后,5号车上的新兵郭大川突然出现了高原反应。

    这突然出现的小症状着实让这名初次上高原的新兵感受到了高原环境的不可预测。在军医和战友的帮助下,新兵郭大川很快得到缓解并继续赶路。然而接下来要翻越的麻扎达坂是一座海拔5300米的冰山达坂,那里被视为生命的禁区,曾让很多来到高原的人望而却步。那么已经开始出现高原反应的官兵们还能否顺利闯过这座达坂呢?即将展示在他们面前的又会是一条什么样的艰难险途呢?

    麻扎达坂在维语里面就是“坟墓”的意思,相当于坟墓的意思就是比较恐惧的地方。

 

在高原,海拔每升高1000米,空气中水分含量就减少10%。从海拔3900米的达坂跨越到海拔5300米,氧气含量已经不足百分之四十,是实实在在的生命禁区。

天上的国道 <wbr>第二集

    随着海拔不断升高,麻扎达坂的缺氧环境还是让官兵们吃了不少苦头,大家已经明显不如从叶城出发时看起来有精神了。而此时往麻扎达坂前进的路更是颠簸不堪,对战士们体力消耗非常大。

麻扎达坂是新藏公路上最陡的一座达坂,由于这段路是在山崖边开设的,弯道多,公路几乎处于垂直攀升。

车队在悬崖边的盘山路上慢慢行驶着,就像一片片摇摇欲坠的风中树叶一样被吹得左右摇摆。由于土路的缘故,漫天灰尘直灌车内,战士们只好用纸巾捂着鼻子呼吸。

随着翻越达坂路上海拔的不断升高,气温也在不断攀升,炎热的天气让车辆在盘山行驶时水温升高而导致动力不足。于是官兵们只能先给汽车降温。而闷热的车厢内空气越来越混浊,许多有经验的老兵也开始出现高原反应现象。

    随着海拔不断升高,不但氧气含量逐渐减小,就连天气也变幻莫测。道路两边可以看到厚厚的积雪,原本砂石和泥土混合的路面也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积雪,在车队行驶过后变得有些泥泞。透过车窗很明显地看到雪花纷纷落在玻璃上,远处的山峦间被厚厚的雾气笼罩着,这些景象提示我们这里的海拔已经到了4000米以上。

海拔还在继续升高,除了高原反应带来身体上的折磨,更让老兵们担心的还有气温的突然变化可能引起的感冒。在高原就连看似简单的感冒都不能忽视,因为感冒很容易引发肺水肿和脑水肿,甚至导致生命危险。面对麻扎达坂上恶劣的环境,新兵们又该怎样面对呢?

    罗蒙说:“麻扎达坂的坡度比较大比较陡一点,我们适应起来会比较困难。但是军医都给我们介绍过,这些都属于正常的高原反应,忍一忍就过去了,跨过这道坎就没事了。”

    虽然前方的路会更加艰险,但罗蒙的话却让所有的新战友都振奋起来。最终,大家成功翻越了麻扎达坂。

经过15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后,车队终于在晚上12点到达了第一个住宿点——三十里营房兵站。官兵们将在这里进行休息。然而就在官兵们下车集合时,一直在我们摄像机镜头前表现得很勇敢的罗蒙,却出现了呕吐。这时战友们才知道,一路上他早就出现了高原反应症状,为了不耽误战友的行军,他一直在强忍着痛苦。

和罗蒙一样,其他的官兵也在到达了三十里营房兵站后才来到的卫生队接受治疗。

    虽然高原反应一路折磨着战士们,但是从他们的笑容里,记者感受到的却是乐观轻松。为了确保官兵们的健康,等官兵们都入睡后,军医们还要给路途中出现过高原反应的官兵再次检查。

第二天一大早,出发前官兵们都吃好了晕车药做好充足的准备。由于第一天行程中新兵罗蒙在到达兵站时出现了高原反应,这天出发前我们记者也特别担心他。

其实根据规定,要是新兵在路途中出现严重高原反应,就可以留在兵站休息,等到身体恢复再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工作,此时罗蒙的身体状况看起来依然特别虚弱,但是这些疼痛丝毫没有减少他要坚持上高原的决心。

“砺兵天山亮剑昆仑”

    车长出发前对战士们交代:“咱们今天出发有点晚,因为今天路程比较近,只有120公里。计划就是4个小时赶到红柳滩。”

    初上高原的人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体力,一般情况下就算顺利到达高原也要休息一个月才能适应,但是这一次,这些新兵要在三天内赶到公路养护点,每天在高原赶路对身体无疑是一种考验。

    而一旦在这里迷路,是件让人恐惧的事情,据说,在这个路段上时常会出现狼群。

    经过三个小时的行军,车队停下来进行短暂的停留。正好是午餐时间,早已准备好的八宝粥、面包和火腿肠是每辆车的伙食保障。一直处于晕车状态的战士们此时有了精神,坐在车队旁欣赏高原的景色。四周雄伟的昆仑山,让战士们的心里有了许多的感触。

天上的国道 <wbr>第二集

 

    右面一侧的山腰上写着 “砺兵天山亮剑昆仑” 八个大字,是曾经在这条路上修路的战士们用石头砌成的。这里的一切让新兵们不仅感受到了新藏线的艰辛,也让大家感受到了西部高原军人的豪迈情怀。而正是这样的军人豪迈,支撑着一代代军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扎根奉献。

    下午16时车队到达了大红柳滩兵站,从这里到西藏阿里将会有更艰险的路途,所以在新藏公路上行军,红柳滩是必须要停留休整的一个地方。这里海拔4200米,由于四面环山空气不流通,含氧量不足百分之三十,很多人会在这里发生高原反应。

    虽然罗蒙在摄像机面前依然很坚强的说没事,但是从他的脸上已经很明显的看出,他的身体很虚弱。与此同时,其他一些官兵也出现了高原反应。

    一直担负着车队人员安全的支队政委张智双一路上也在承受着高原反应的折磨,为了减轻官兵们的心理压力,他一直表现的很轻松。直到忍受不了时,他才偷偷地回到房间吸上一口氧气。

“死人沟”的紧急救护

    第三天凌晨5点,天还没亮,车队就要赶路了。今天车队就要进入西藏阿里地区,行程510公里。在夜色中赶路,这条路就显得更为危险。车队行走过后,尘土覆盖着整条路面,能见度很低。

    从红柳滩向前不久就是一段非常难走的路段——甜水海。虽然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但却是一段让人苦不堪言的道路。由于这里常年出现冻土、翻浆、沙害、陷车等世界级的公路病害,堪称新藏公路上的“拦路虎”,因此这里是新藏公路上最为脆弱的路段,每年的通车时间不足3个月。从这里看去,道路两边冻结成冰的湖面早已把公路的路基冲毁。

    被冲毁的路面如果不注意就容易造成车辆坍陷,在狭窄的路面上,一旦有车辆发生塌陷就会影响整个车队的行进。。

    虽然行军中担任救护用的小型车的后轮陷进沙坑里了,但在官兵们及时抢修下,终于把车子救出来了。最后车队还是顺利地通过了这一路段,然而紧接着就是到达了被称为“死人沟”的地段。

   “死人沟”两边环山,空气稀薄,海拔在5100米以上,这里是喀喇昆仑山腹地,每年都有在这里冻死、患高原病死亡及翻车死亡的人,是一个吞没了无数过往行人生命的地方。长年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们,也是谈“死人沟”而色变。那么官兵们又能不能顺利通过这个地段呢?虽然一路上指挥员在这一路段指挥车辆极为小心,但是高原环境的恶劣还是让指挥员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一名战士突然出现的情况让指挥员们极为紧张。

    当新兵高翔被送上救护车时,几乎处于半昏迷状态,高原反应带来的病痛已经让他无法回答医护人员的提问。在小小救护车的空间里,医护人员在对他进行抢救的同时不停地和他说话,避免他陷入昏迷。因为一旦陷入昏迷,人就会很快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此时车队马上要翻越新藏公路上海拔最高的一座山——界山。界山海拔6700米,被称之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含氧量不足内地的30%。在这离天最近的地方,狂风裹挟着大片的雪花一直在飞舞着。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命脆弱的如同一片雪花,随时会被狂风吞噬。这是一个充满了死亡与恐怖的地方。那么这名出现严重高原反应的新兵又能否逃过死亡的威胁呢?

 天上的国道 <wbr>第二集

    经过医护人员的检查,新兵高翔发烧38度,情况十分危急,必须立即输液。此时即将翻越界山达坂。界山达坂路段特殊的地质结构和复杂的气候条件,被专家称为“世界公路病害百科全书”。

经过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高翔的病情稍微稳定下来。一直在指挥车辆行军的指挥员在指挥车辆经过界山达坂时,却始终牵挂着高翔的病情。

    在医护人员的正确处置和战友们的鼓励下,高翔一直在和严重的高原反应进行着斗争。最终,车队顺利通过了界山达坂。而越过界山达坂后,就进入到了八支队的养护路段。

短暂的休整

    下山不久,就到了八支队的第一个公路养护点——多玛乡。而新兵罗蒙所在的5号车就是在这里工作的官兵。多玛乡是新藏公路上的第一个养护点,5号车的官兵就是从界山达坂开始的100公里养护路段,这一路段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

    到达多玛乡后,出现严重高原反应的新兵高翔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后明显好转,同样有高原反应症状的罗蒙此时却精神抖擞。罗蒙说:“在车上的时候感觉挺不爽的,到这里了好像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感觉自己到家了。”

    一碗热腾腾迎接新兵的面条,让大家顿时感觉消除了很多疲惫,也让新兵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刚来的新兵们得到了老班长的照顾,即使这里住宿条件十分简单,但在罗蒙心里却感到十分满足。接下来他们将在这里开始他们对新藏线的道路养护任务。而保持国家大动脉的畅通,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这些年轻士兵顶风雨、战严寒,冒着生命危险走上高原的精神动力。

    罗蒙说:“我是这样想的,正因为这里是这样的才让我们来嘛,要是这里不是这样,要我们来干嘛。要是都像南京路那样,也就不需要我们了。” 在这个新兵的心里,高原就是他要耕耘的地方,虽然此时多玛乡的环境十分简陋,但是在他的眼里,也许早已有了未来的模样,这也是武警交通八支队官兵们用自己的青春为高原奉献的蓝图。

    明天起,车队载着剩余的官兵们继续前行。车队将在宗教圣地神山圣湖边经过,官兵们将领略怎样的美丽传说?驻守在世界海拔最高的鸟岛边的战士们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军事纪实》下期播出《天上的国道》第三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