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南方抗洪行动3 险情来临的时刻
(2010-06-30 09:51:58)
标签:
抗洪江西抚州唱凯堤决口军事纪实 |
分类: 直击南方抗洪行动 |
酷暑夏季,我国南方突遭暴雨轮番袭击,山洪倾泻,江堤决口,危难之际,人民子弟兵迅即出动,举擎天臂膀,做中流砥柱。《军事纪实》多路记者赶赴灾区一线,直击解放军武警官兵抗洪行动,关注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军事纪实》6月29日20:03播出系列节目《直击南方抗洪行动》第三集《险情来临的时刻》,敬请收看!
不惜一切代价救人
大雨,如注的大雨在2010年的这个夏天,肆无忌惮地倾泻在了中国南方的大地上。一连数天,不曾中断。暴涨的河水一次又一次地挑战着堤坝的承受极限,同时也在考验着人们的心理极限。
终于,在重压之下,江西抚州不堪重负。2010年6月21日18时30分,浸泡了数天后的抚河干流右岸唱凯堤,终于没有抵挡住来势汹涌的洪水,轰然坍塌。
唱凯堤,位于江西省第二大河流——抚河的中下游,这座堤坝保护着面积超过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15万的人口。这里一旦决口,后果不堪设想。然而,最糟糕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就在唱凯堤决口的那个时刻,正在堤坝附近执行抗洪任务的抚州消防支队的官兵们第一反应便是立即奔赴堤坝进行封堵,然而,水势的变化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意想不到。
在决口发生之前的几天当中,驻地的解放军、武警以及消防部队的官兵一直奋战在抗洪的第一线,现在一听说决堤的消息,大家的心立刻悬了起来。
江西省抚州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林德明:“决口达到十几米以后,洪水的速度非常快,决口的水势非常猛,首先淹的是就近的田坂村、灵山张家村受淹,在三个小时之内,水就已经到了一米多深,然后水往低处一直流到唱凯,到了当天晚上24时的时候,当天晚上12点钟的时候,水流已经淹到了唱凯镇的一楼的楼层,达到了半米多深,最深处已经达到两米的水位。”
洪水来势如此迅猛,此时封堵决口已不现实,于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尽快疏散决口附近几个乡镇的居民。然而由于事发突然,现场并没有冲锋舟等必要的救援设备,又加之进入夜间,一切的不利因素全部集中了起来。
然而,此时最重要的便是人的生命,尽管赶到现场的救援官兵没有工具,但是在这一刻他们就是要与死神争夺每一分每一秒。
就在决口现场的救援官兵紧急转移群众的同时,距离决口十几公里外的孝桥镇,一个紧急部署的会议正在召开。地方领导以及各救援部队的领导挤满了不大的会议室,房间内的气氛异常凝重。
抚州市消防支队支队长刘晓东:“大家很着急,会议很简单,大家也就是半个小时就把会议开完了,布置了任务,主要是迅速调集冲锋舟,只有冲锋舟才能解救被洪水围困的灾民;并且立即了解灾情。”
简短的部署完毕,所有的任务分配落在了两个字上——救人,不惜一切代价疏散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受领完任务后的十分钟,所有救援部队全部集结到了险情最大的村庄附近。
生命救援之舟
抚州市消防支队支队长刘晓东:“我们一到现场以后,就看到水在不停地涨,但是当时说句实在话,我们也很急,旁边的老百姓站在窗户上,站在自己二楼三楼的窗台上。在这个堤上的第一只冲锋舟在12点多钟就下水了,这是我们总队自己带的冲锋舟。”
由于大量用于救援的冲锋舟等设备正在赶往救援现场的途中,所以,此时抚州消防支队的这只冲锋舟便成为了最为宝贵的救援工具。
刘晓东:“当时我们原则就是这样的,到了每个村每个户以后,先救老人、妇女、儿童,还有商场的灾民,先把他们输送出来,现在青壮的人,年轻人就叫他们晚一点,你们在家里等,在屋顶上等。”
就在冲锋舟准备完毕,即将开赴受灾村落的时候,一个紧急求助电话打到了消防大队,一名即将临产的孕妇急需救援,情况十万火急。
紧急关头,村党支部书记拨通了110紧急求助电话,这则求助信息在第一时间又被转发到了消防大队,于是冲锋舟立即出发,奔赴河湖村。
然而,此时在村中焦急等待的何双梅和村民们并不知道,这段在平日里看起来并不太远的路程,在这个夜晚对于这些救援官兵们来说却显得异常艰难。
抚州市临川区消防大队一中队副指导员王勇:“去的时候我们心里也没底。孕妇的家人心情很急切,电话一直打,但是天太黑,视线很差, 我们的灯只能看到15米,连向导都迷路了,我们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前进,一路喊问路,等我们找到时,孕妇很痛苦,马上要临盆,要生了。”
经过30分钟的摸索前进,救援队员终于赶到了孕妇的住处,从决口处不断涌入的大量洪水,让冲锋舟行驶水域暗流涌动,耗费很大的力气,救援队员终于将船只靠上了早已被淹没的房屋墙壁。
抚州市临川区消防大队一中队副指导员王勇:“靠到岸上后,一个战士先上去,把绳索固定在围栏上,用力拉绳子靠岸,然后,两个战士接力搀扶着孕妇上岸不让她摔倒。”
抚州市临川区罗针镇河湖村村民何双梅:“他们有个战士站在下面,我怀孕身子重,不方便,但是他们坚持要抱我,把我抱到了船上。我一上船,有个武警战士就给我穿上雨衣,戴上帽子,还给我打伞,有个战士说,你如果太难受,就靠在我身上会舒服点。”
灾难无情人有情,在滔滔洪水当中,这群身着军装的战士用最为勇敢的行为,给予了人们生的希望,这便是人民的军队,无论是地震咆哮、还是洪水滔天,我们总能在第一时间看到他们的熟悉身影,紧握住他们伸出的双手。
2010年6月21日的这个夜晚,注定要被何双梅以及许多人永远记忆,然而,在抚州市临川区消防大队大队长刘顺科的记忆当中,却有着一份沉重。这是因为就在自己奋力抢救遇险群众的时候,刘顺科年迈的父母也处在洪水的包围当中。情急之下叔叔打电话向他求助,可是面对自己担负的救援任务,这个一直都很孝顺的儿子只能选择与战友并肩作战。
抚州市消防支队支队长刘晓东:“他家就是在唱凯的刘家村,就是决口附近的,从21号、22号,他都在第一线抢救灾民,他叔叔还是谁打电话,说我们都还在家里,你怎么不来救我们。”
刘顺科的妻子熊英:“我们一直打电话,可是没人接,偶尔接通,他也会说我很忙,回头再说。”
刘顺科:“我家属这样说,你自己家里要过问一下,我说有很多部队都布置了救援队伍,这个要放心。我说第一,我们全部部队在前线指挥部,进行了分工,我负责这一片的抢救救援,可能过一段时间也有救援队伍到我们那边去,告诉他们。”
一个能在危难来临的时刻始终冲锋在前抢救他人生命的人,又怎么会忘记自己的至亲。然而,军令如山,在滔天的洪水中又有着多少脆弱的生命需要这些肩负使命的官兵去拯救。
舍小家顾大家
经过一夜不停歇的救援行动,田坂村、灵山张家村两个受灾最严重村庄的居民陆续被转移到安全地带。
当22日清晨到来的时候,人们终于看清了被洪水淹没的村庄、农田以及家园,这场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水灾无情地淹没了4个乡镇、严重威胁十多万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灾情,每名救援官兵更加感到了时间的紧迫,调集而来的冲锋舟陆续投入救援行动。22日凌晨五时,又有一户人家的求助电话,让救援官兵的神经绷得更紧了。
抚州市临川区消防大队副大队长周志华:“一户人家两个小孩非常小,当时因为停水已经6个小时没有补充食物了。我们再不把他们接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因为白天视线良好,所以冲锋舟很快便找到了这户人家,就在大家准备从房中解救被困人员的时候,新的问题出现了。
抚州市消防支队参谋长黄平辉:“当时天下暴雨,地情又非常复杂,而他家又处在洪水落水口,所以冲锋舟靠不上去。”
抚州市临川区消防大队副大队长周志华:“于是,我们两个战士下水固定住冲锋舟,两名战士用身子死死支撑住墙。”
惊魂未定的母亲在救援官兵的陪伴下渐渐恢复了平静,越来越多被转移出来群众的脸上也都重新露出了笑容。接下来的几天当中,几千艘冲锋舟橡皮艇,1.5万名解放军武警官兵、消防战士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不分昼夜地奋战在唱凯堤抗洪一线,成功转移十余万居民。
2010年6月24日,前两天严峻的抗洪形势有所好转,利用轮休的机会,刘顺凯决定去弟弟家看望22日已经被兄弟部队营救出来的父母。
辗转来到弟弟家,刘顺科终于看到了自己始终牵挂的父母。去年就因为中风而半身不遂的父亲至今还需要别人搀扶才能行走。不能在父母最需要的时刻来到父母身边,刘顺科内心充满了内疚。据刘顺科的战友讲,在救援当中,每次遇到老人,刘顺科总是毫不犹豫地把老人抱起来,就像紧紧抱着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充满了感情。
在受灾群众安置点中,我们见到了刘顺科的妻子,此时她正在为安置在这里的群众讲解注意事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他们两人很久没能见面,但是妻子熊英并不怪他,因为她心中深知丈夫身负使命的神圣:“我作为一名军人的妻子,我也懂得了舍小家顾大家的道理。”
这就是发生在抗洪一线的故事,从2010年6月21日开始抗洪到成功转移十万群众的四天时间里,解放军、武警官兵不断地上演着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救援之歌。我们相信,在人民子弟兵的忠诚守护下,洪水必将很快退去,美丽家园将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