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炮班诞生记

标签:
成都军区炮兵神炮班军事纪实 |
分类: 演习篇 |
一个是性格张扬的黄晓武,一个是行事低调的李生辉,两名班长各自带队进行较量。实弹射击全部命中,黄晓武为何感到窝火?临时代理炮兵班成绩拔尖,李生辉又有什么诀窍?训练场上,谁能力压对手?最终考核,谁又能勇夺“神炮班”光荣称号?《军事纪实》3月9日20:03播出《神炮班诞生记》,敬请收看!
炊事班长代理炮兵班长
2009年7月29日,在云南某地,成都军区某炮兵团接到上级命令,要迅速占据有利地形,对进攻之“敌”实施炮火拦阻和重要目标的精确打击。随着隆隆炮声响起,“敌”方多个重要目标遭到摧毁,“敌人”的进攻也被击退。这是成都军区某炮兵团进行的一次实战背景下的实弹训练,在这次实弹训练中,二营15个炮兵班各自用10发炮弹,对10公里外的目标进行了射击。其中,四连二班10发炮弹全部命中,达到优秀标准,对于这样的成绩,班长黄晓武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按照规定,射击时首先要计算命中率,在命中率相同的基础上,再对比射击速度,以此确定各班成绩。这次实弹射击,二营成绩排在第一名的是五连四班,黄晓武带领的这个班因为射击速度稍慢了一点,成绩排在第二名,正是这个结果让黄晓武难以接受。
让黄晓武感到窝火的原因在于,成绩排名第一的五连四班,班长李生辉只是临时代理炮兵班长,仅仅一周前,他的身份还是五连的炊事班长,因为四班班长临时外出,李生辉才代理起了四班班长一职。
李生辉从2006年开始,就担任了炊事班长,虽然此前也当过炮兵班长,但最近三年多时间以来,他却一直在和厨房打交道。这样一个掌管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的人,临时代理炮班班长,不但带领全班实弹射击10发全中,射击速度也排名全营第一,难怪一向心气很高的黄晓武会感到窝火。
其实,这次实弹训练的重要性还在于,这是炮兵团整个集训活动的最后一次实弹训练,8天之后,他们就要迎来正式的实弹射击考核,以此检验集训效果,同时,还要最终确定哪个班是这次集训活动的“神炮班”。
从2009年4月底开始,这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炮兵“又准又快”火力打击的集中训练,就已经拉开了序幕,这场为期三个多月的集训,不但是成都军区专门赋予这个炮兵团的重要任务,也是这支被誉为“乌蒙铁军”的部队,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提高自身战斗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现代战争中,向敌方阵地进行火力打击是最为常见的作战方式,根据统计,陆军部队实施火力打击时,各种火炮承担的打击任务往往达到60%以上,是火力打击的骨干力量。战场上,战机往往稍纵即逝,因此,对于炮兵部队来说,实现火力打击又准又快,是部队提高战斗能力的核心内容,而这一次的集训活动,正是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的。
谁将成为“神炮班”
在这次重要的集训活动中,炮兵团将根据平时训练表现和最终实弹射击考核的成绩,每一个炮种选出惟一一个“神炮班”,二营使用的火炮是122榴弹炮,那么,122榴弹炮的“神炮班”就将从二营的15个炮兵班中产生。
集训开始前,黄晓武就定下了决心,一定要带领四连二班夺取“神炮班”称号。然而,要想获得“神炮班”的称号却并非易事,这次集训除了要求准和快的结合,射击的标准也比以往有了明显提高。
集训当中,对122榴弹炮的要求是,在10公里以外射击,炮弹要落在70米乘40米的目标区域内,这一区域看似面积挺大,但已经明显小于122榴弹炮的有效杀伤面积,而且和以往实弹射击的目标区域相比,面积缩小了30%以上。
除了准确性要求更高,对速度的要求也比以往更快。
此前,四连二班和五连四班的实弹射击训练,成绩在全营都名列前茅,是最具有“冠军相”的两个班,也是相互激烈竞争的对手。但是,四班由炊事班长李生辉临时代理班长,在一般人看来,这种变动对他们的成绩自然会有不小的影响。
但就是这个五连四班,在这次实弹训练中,成绩却一举排在了全营的第一名,这让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意外,尤其是黄晓武,面对李生辉的表现,更觉得吃了一惊。
那么,这个李生辉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他为什么会在离开炮班长岗位三年多之后,还能带领四班创造出这样的佳绩呢?
这一天的训练间隙,我们在炊事班见到了李生辉,虽然他已经代理起了炮兵班长一职,但厨房开火的时候,李生辉抽空还是要跑到炊事班去看一看,而且不时会拿起厨具忙活一番。
看起来,李生辉好像更愿意和厨房打交道,对于代理炮兵班长似乎只是把它当成临时过渡的事情,而对于刚刚获得的成绩,他也表现得很是低调。
但事实上,作为专业性很强的炮兵班,班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岗位。对此,成都军区某炮兵团二营营长彭廷江是这样说的:“炮长属于指挥岗位,除了指挥以外,对下面的各专业都要会,都要懂,而且相当精通,就是万能的,什么都会,他就是炮班的核心、灵魂。”
炮班长职责重要,业务也必须精通,由此看来,能带领四班打出好成绩,李生辉在炮兵业务方面水平的确不差。然而,这个李生辉说起话来慢条斯理,性格上也有点“温吞水”的感觉,实在看不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与一眼看上去就显得精神抖擞的黄晓武相比,更是少了些干练的气质。
而两天之后,他却再一次让黄晓武感到了意外,这一次,他们交锋的阵地换在了体能训练场上。
在二营人人都知道,黄晓武是出了名的“挑战者”,事事都要争第一、扛红旗,不愿落后于他人,训练中也特别喜欢与身边的战友们较劲。对于刚刚过去的实弹射击训练,黄晓武显然耿耿于怀,此前,他并没有把李生辉这个代理班长看在眼里,而这次的挑战用意十分明确,就是要直接向李生辉和他带领的四班“示威”。
对于黄晓武面对面的“叫板”,看似有点“温吞水”的李生辉,回应起来却是毫不犹豫。
其实,李生辉并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样,没把代理班长的事太放在心上,偶尔抽空回炊事班帮忙,只是因为担心连里的伙食搞不好,影响战友们训练。而对于他所代理的四班,李生辉也有着自己的目标,他的目标和黄晓武一样,就是要带领全班夺取“神炮班”的称号。
两个班的体能对抗共有五项内容,分别是五百米障碍、搬弹药箱、举炮弹、撑双杠和推炮,这些课目与平时操作火炮的业务密切相关,是炮兵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对抗开始后,已经当了三年炊事班长的李生辉,在体能课目上竟然不落下风,而两个班的成绩也是你超我赶、不相上下。
面对这种情形,黄晓武愈发显得兴奋,对于他来说,这样的激烈对抗,才能真正看出谁强谁弱,在黄晓武眼里,自己带领的二班从来就是最棒的。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体能对抗中,李生辉带领的四班竟然取得了三个课目的胜利,正好略胜一筹。而这时,李生辉又一次表现出了自己的低调。
相比于低调却暗自使劲的李生辉,主动提出挑战的黄晓武此时却没了笑容,连续两次较量都落了下风,黄晓武心里自然堵得难受,但他嘴上却一点也不肯认输。
超越对手超越自己
接下来的训练中,两个班相互比拼的意味更加浓厚了。这一天,要进行的是炮兵阵地上的综合训练,训练内容包括从架炮、瞄准到弹药装填的一系列动作。与以往不同的是,黄晓武带领的二班换了个训练位置,正好换到了五连四班的旁边,而此前,这两个班之间并不相邻,显然,黄晓武要以“贴身紧逼”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训练开始后,李生辉并没有像其他班那样,架完炮就立刻让瞄准手进行瞄准,而是在下达瞄准数据后,先让瞄准手进行100米的冲刺,冲刺过后,再按照给出的数据进行瞄准。看似不动声色的李生辉,在训练上却有着自己的想法。
瞄准手在瞄准的时候,需要根据班长下达的数据,以最快速度对火炮上的四五个相关部件进行操作,这些瞄准部件的刻度都是以毫米来显示的,所以瞄准动作必须十分精细。于是,李生辉专门采用了这样一种先冲刺再瞄准的方法,让瞄准手在呼吸急促的情况下进行瞄准,而之前下达的数据,瞄准手也必须在冲刺过程中牢记在心,这样可以更好地强化瞄准手的动作准确性和心理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实战能力。
不仅是瞄准手,对于班里的其他战士,李生辉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他们也必须在额外的运动之后,再对火炮进行操作。其实,虽然李生辉离开炮兵班长的岗位已经三年多时间了,但对于炮兵班的训练,他并没有一股脑地扔在身后。
在这个有着光荣传统的炮兵团里,一专多能是对于官兵们的一贯要求,而事事细心的李生辉一直按照这样的要求,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军事素质,同时,也不断琢磨着自己的炮兵专业老本行。
炮兵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兵种,二营所使用的122榴弹炮,射程在10公里以上,实弹射击时,炮弹要翻越两个山头才能到达目标区域。由于炮弹飞行距离远,射击精度会受到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多种气候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正是因为如此,对于炮兵的操作技能要求很高,一旦操作动作出现细小误差,炮弹在10公里以外落地时,偏差往往达到数十米甚至上百米。
经过三个多月的集训,二营的各个炮兵班在射击精度和速度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训练时的优秀率更达到了90%,而各班之间的训练成绩,差距也十分细微。这种情况下李生辉知道,要想进一步提高实弹射击水平,每名战士的操作动作都必须更加精确细致,因此,他想出这种办法加大训练难度。
就在李生辉组织全班进行紧张训练的同时,一旁的黄晓武却十分轻松地和战友们搞起了装炮栓的小比赛。
装炮栓就是把拆散炮栓的各个零件再重新组装起来,这通常是在训练放松阶段进行的活动,并非主要训练内容。二班的装炮栓比赛,速度最慢的两个人要接受惩罚,比赛开始后,黄晓武不时地说笑着,以此来影响操作者的注意力。
很快,轮到黄晓武装炮栓了,刚才他对别人进行“骚扰”,而战友们此时也以加快读秒速度的方式来回应黄晓武。
虽然战友们的读秒速度明显快了不少,但黄晓武还是躲过了惩罚,这时的他一脸开心,好像已经忘掉了身旁的竞争对手。
其实,黄晓武这样做,不只是为了让战友们放松心情,装炮栓时他故意去影响操作者的注意力,就是为了强化每个人的抗干扰能力,提高心理素质。而接下来,黄晓武对于训练也有着新的要求。
操作火炮前,黄晓武带领全班冲刺的距离达到了150米,在强劲的对手面前,他要表现得更为强劲。
除了冲刺跑,黄晓武还与众不同地让二炮手和三炮手蒙上纱巾进行训练。在火炮射击时,二炮手、三炮手分别负责把炮弹装入炮膛和送到发射位置,而这次集训,不仅有白天实弹射击,也要考核夜间射击水平,夜间只有微光照明,二、三炮手的动作通常会比白天慢上几秒钟,而实战当中,这几秒钟就可能决定火力打击的成与败。蒙上纱巾后,相比夜晚的训练环境,人的视线会更受影响,黄晓武正是要以这种更为困难的训练,在夜间射击上也有所突破,从而实现二班射击水平的全面提高。
事实上,在这三个多月的集训当中,炮兵团的每一名成员都是像黄晓武和李生辉一样,以种种努力提高着自己的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地挑战着竞争对手,更超越着自己。
2009年8月6日,这次炮兵火力打击“又准又快”集训活动的实弹射击考核打响了,二营的15个炮兵班以全部优秀的成绩出色完成了考核任务,而黄晓武所带领的四连二班则最终险胜五连四班,幸运获得了榴弹炮“神炮班”的称号。
其实,在这个炮兵团,虽然能够获得“神炮班”称号的不过寥寥几个班,但在他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优秀的神炮班、神炮手,他们共同铸就着这支“乌蒙铁军”的凛凛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