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阅兵村——我拍摄,我感动

标签:
军事纪实大阅兵军事 |
分类: 编导手记 |
央视《军事纪实》编导:邓光辉
先后两次进入阅兵村拍摄,两次的经历略有不同,第一次进去很激动,第二次进去有压力。
激动的心情可能大家都会理解,毕竟60年国庆大阅兵是多么令人期待的事情,能够提前感受大阅兵,一定会激动。当我第一次在沙河阅兵村徒步方队的训练场听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看着受阅方队整齐的队列走过时,我感觉血液都要沸腾了。但是,我必须让自己很快冷静下来,因为记者的工作并不是让你去激动。
我第一次进入阅兵村时,我们栏目《直击阅兵村》的节目已经开始播出,先前进来的同事已经将阅兵村里的食宿状况以及受阅方队尽数扫描。作为第二批进入的记者,栏目领导给我们作了指示,不能再走马观花简单展示,要做深度报道,挖掘细节,不能再停留在官兵的衣食住行和日常训练,要寻找情感,展现受阅官兵训练场上、场下的感人故事。这一阶段就需要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去零距离接触阅兵村的受阅官兵。
我和同事朱缦搭档,按照栏目领导的指示我们首选女民兵方队进行拍摄。这支队伍具有特殊性,她们来自不同的岗位,大多数人没有经过严格的队列训练。正是因为这个方队成员的复杂性,我们感觉可能会更有故事性,所以确定了这个拍摄对象。然而,等我们开始拍摄,才发现并没有我们之前想像的那么容易。首先一点,我们居住的地方距离她们方队的营地很远。阅兵村里的营地设置和实际阅兵方队的出场顺序基本一致。沿着训练场跑道,最西边是先出场的三军仪仗队的营地,最东边就是后出场的女兵和女民兵方队的营地。而我们摄制组恰恰住在三军仪仗队的营地,距离女民兵的营地将近三公里。
每天这三公里的距离,就是我们拍摄的第一个障碍,早上一起床,就是先联系交通工具,阅兵村里惟一的交通工具就是每个方队仅有的一台电瓶车。如果赶上电瓶车正在使用,我们只能徒步走这三公里的路程,体力的消耗到没什么,最让我们担心的是时间上的耽搁。因为徒步走路的这段时间,有可能会错过不可再现的瞬间发生的情况。拍摄第二天,我们终于有了意外发现—一辆电动三轮车,女民兵方队的营地有一个超市,超市用来送货的电动三轮车也成了搭载我们记者的交通工具。此时,我们不得不感叹阅兵村好大呀!除了距离上的障碍,还有就是拍摄时间上的难题。由于阅兵村的训练到了最后阶段,模拟国庆阅兵的合练增多了,而在合练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基本上没有机会采访。因为,此时的官兵不能被打扰,只能远远的拍摄队列动作。每次合练要两个小时,练完之后,队员们要休息,留给我们采访拍摄的时间就很少了。尽管这样,阅兵联合指挥部,已经对我们《军事纪实》栏目的记者提供了最大的拍摄便利了。
拍摄女民兵方队的那期节目时,总是有感动的瞬间。一次训练的时候,我们偶然发现一个女队员在场下悄悄落泪。走近一看,原来是我们之前拍摄到的一个名叫吴婷婷的19岁女孩。之前拍摄她的时候,是在方队为她们发面膜时,那时候的她特别活泼,爱笑。此时,她怎么会突然在场下哭泣呢?我们马上跟拍她,她躲开了我们的镜头。此时,作为一个摄像记者我很有些犹豫,职业要求我一定要记录下这个瞬间,从情感上我又不想让摄像机镜头刺激到她。我明白,此时她不愿意面对我们的镜头。我不关机远远的拍着,后来教练过去安慰她,我同事朱缦马上也过去安慰,终于镜头可以靠近她了。后来我们询问教练员得知,吴婷婷腿部有伤,瞒着教练仍然坚持训练,后来被教练发现了,让她下场休息。就这样,这个爱说爱笑的年轻姑娘落泪了,她说她能坚持,她不想下场休息……。那一刻,我也差点落泪。我不知道,这个90后女孩的腿有多疼,但是我知道,为了阅兵这个光荣的任务,她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已经不用怀疑。我们有理由去相信这些90后的年轻人,在未来的阅兵场上将表现的将是多么的精彩。此时,我已经不在注意她们的队列走的是否整齐,我开始注意那一张张坚毅的脸。
在节目的后期制作阶段,为我做速记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一段,她落泪了,她说这些女孩真是长大了。是的,长大了这三个字,囊括了这段时间每一个80后,90后的队员在阅兵村训练的转变。她们的成熟让我感动。我真正理解了一位参加过阅兵的老军人说过的话,一次阅兵,注定会烙印终生。
当我第二次走进阅兵村的时候,距离十月一日不到半个月了。我和同事冯珈要拍摄制作3期节目。我们只有5天的拍摄时间,这时候,进阅兵村拍摄不仅仅是满足自己那一份感动,而是要将更多的受阅官兵介绍给国人的那种责任。
阅兵村的一个教员,告诉我们记者,真正阅兵那一天,人们看到是整个方队和两个领队,而走在方队中的每一个个体,我们是不能通过电视转播看到的。他们的脸都是模糊的,他们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为的是让人们看到整齐的队伍,而不是他们每个人如何精彩。听完这样的话,我突然感觉压力巨大,我很想把参与阅兵的官兵每个都介绍一遍,他们每个人都有感动的故事,但我知道我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真想把可爱得战士多展现一点。在阅兵那天他们没有机会露脸的人很多,那么《直击阅兵村》的记者有责任,把这些最可爱的人的最可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我能成为一个替他们讲故事的人,倍感压力,同时我想说作为《直击阅兵村》的参与者我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