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阅兵村10 飞行女兵
(2009-09-18 16:01:42)
标签:
阅兵村国庆军事纪实女兵飞行员军事 |
分类: 推荐篇 |
8月31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穿上了新式飞行服,而一个月后,这些歼击机女飞行员将首次飞越天安门广场受阅。她们开创了多个第一,“首批”、“首飞”这样的字眼一直陪伴着她们几年。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些女兵呢?《军事纪实》9月18日20:03播出系列片《直击阅兵村》第十集《飞行女兵》为您揭晓。
女飞行员们的战服
就在她们为国庆阅兵进行紧锣密鼓地训练时,我们记者在某空中梯队训练驻地见到了她们。
记者:“这个现在怎么给你们弄成连体了?”
飞行员:“好看,显示女性美,穿起来比较方便,特别方便。”
记者:“其实你们飞行的时候在机舱里面也没有人看你们,干吗那么顾忌穿的衣服?”
飞行员:“爱美,再怎么样也是女人。其实以前有一个外国非常好的飞行员,上飞机前都要把头发梳的非常漂亮,也是对飞行的一种尊重和热爱吧,我们也是。”
记者:“以前这个衣服穿起来是不是麻烦一点?”
飞行员:“相当麻烦,而且这个还要扎进去。”
记者:“现在呢,这个衣服快速起床是不是方便了呢?”
飞行员:“刷一下拉上OK。这个主要是突出女性特征其实是。这个泡泡袖,它这个袖子是泡泡袖所以显得女生比较时尚一点,而且这个不是在肩部而是上来一点,所以就做动作比较好。”
记者:“对飞行有什么好处?”
飞行员:“抬胳膊稍微的好抬一点,如果你要是在这里可能稍微有点卡,除非做的很大、很肥。当时给我们设计的时候有一个泡泡袖,而且还有一个带蕾丝的。蕾丝的有点怕挂到哪个地方,所以选了这个,看上去漂亮一点,美一点。”
记者:“它这个还征求你们意见了?”
飞行员:“对。”
记者:“哪些是你们的意见,然后最后实现了?”
飞行员:“有金属扣,连体,小衣领,袖子,以前是翻领,现在是立领,比较冷酷一点。”
这身飞行服是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飞行员服装面料和新型高强阻燃材料做成的,具有轻薄、透气、抗静电、耐高速气流吹袭等功能,能最大限度地保护飞行员的空中安全,而女飞行员们的其他装具也都是全新配发的。
飞行员:“以前这个是白色的,它这个可能材料换了,比较轻,比以前轻多了,戴上去头也不会沉。而且这个颜色我感觉比白色好看一点,里面这个耳麦,这个声音。”
记者:“这个本身就在头盔里面?”
飞行员:“对,本身在这里,而且现在听的比这个好,垫比旧的相对软一些。这个氧气罩我感觉区别最大的就是这个地方,现在软多了,以前我们那个绿的很硬,而且时间长了捂到嘴上胶皮味很重,这个好一点。因为这个料子特别特别软,不会卡到鼻子那里。我特别喜欢这个地方。”
记者:“这里正好是鼻子下面。”
飞行员:“对,以前是绿色的,正好这里卡着。”
身着新式飞行服的女飞行员显得格外精神,服装的版式也衬托出了女性特有的身材,为几乎是清一色男子汉的空中梯队训练驻地增加了一些柔美的气息,但她们依然神秘。正是她们的翱翔蓝天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继美、英等国之后少数拥有歼击机女飞行员的国家之一。
为何培养女飞行员
采访空军第三飞行学院政委王保群。
记者:“为什么想起培养这样的女歼击机飞行员?”
王保群:“一方面是我们人民空军发展到一定的程度需要这方面,建立一个强大的人民空军。再一个也是我们科技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的必然。同时也是为了改善我们飞行员队伍的结构,还是为培养航天员储备力量。”
她们是我国第8批女飞行员。2005年,中国空军在20万名应届高中女生中选拔出35人,4年以后,经过空军航空大学基础教育训练、初教机训练和1年高教机飞行,最终剩下现在的16人。走近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她们的神秘面纱能否被掀开一角呢?
由于16名歼击机女飞行员驾驶国产新型战机的训练还处于严格保密状态,因此在空军统一组织的采访中,我们记者也无法向您展现她们叱咤风云的勇猛,但在地面和她们的接触中,我们仍然能够感到她们身上的那种职业素质。
记者:“我现在站在的就是她们的训练场,这个器械叫悬梯,然后下一个器械叫滚轮,这些器械实际上都是训练我们女飞行员的平衡能力,因为她们在高空中要做各种动作,尤其作为战斗机的女飞行员来讲,这些都是必要的训练科目。那么我们很难想像一个普通人来做这个训练项目的话,难度会有多大。但是作为女孩来讲的话,这些已经成为了她们的家常便饭。”
记者:“你们学校除了这些运动项目还有什么?这两个悬梯和滚轮,还有什么练眩晕的?”
回答:“自己原地打转,体操。”
记者:“晕不晕,就是开飞机旋转的时候或者打转的时候?”
回答:“一开始晕。”
记者:“有没有吐?”
回答:“都是曾经的事情。”
虽然她们还都是一些刚毕业的学员,但她们必须面对歼击机飞行员主要面临的三个问题:大载荷、高强度,心理素质。而在这个标准下,男女之间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记者:“拉这个拉力器你们觉得吃力吗?”
回答:“说大也不大,用对劲就好。”
记者:“劲有多大?那你给我试几个,我看看,随便试几个。我再给你加一个。”
回答:“现在是几个?”
记者:“现在是一个。我再给你加一个,试试行不行,做三个就可以了。”
记者:“好厉害,汗都出来了,你们平时练体能还是什么项目吗?”
回答:“有时候力量上的,俯卧撑和仰卧起坐。”
记者:“俯卧撑你能做多少个?”
回答:“我们差不多一组20个,三组。”
相比同龄人,这些女飞行员显得更加健康、成熟和自信,当初从应届高中女孩中选拔的35人可以说性格差异较大,而经过4年的飞行学习,剩下的这16名女飞行员每个人的骨子里似乎都是一种性格,那就是不服输。
精湛技艺如何练就
参加国庆阅兵和平时的飞行训练又有所不同,歼击机女飞行员要在空中进行编队飞行,她们和其他的空中梯队一样要求一秒一米不差地飞越天安门上空,那么这些平均飞行时间270小时的歼击机女飞行员怎么练就精湛的飞行技艺?又有什么鲜明的特点呢?
记者:“我现在正站在女飞行员的模拟飞行实验室,现在她们正在进行模拟飞行的训练。你现在能说话吗?这个模拟飞行跟实际飞行有区别吗?”
张潇:“有区别,它没有杆力,只是练一些程序和杆力的形成,比实际飞行要更加的灵敏。”
记者:“这个现在主要是训练什么?”
张潇:“主要是练一些程序还有你的操作能力。”
记者:“你们上学的时候是不是就开始训练这些?”
张潇:“对,刚开始我们飞的时候,飞模拟机,然后练好程序,然后练一下你对飞机的感觉和操作性,然后才能真正的上机。”
记者:“这个感觉挺简单的。”
张潇:“你飞一下就知道简单不简单了。”
记者:“你告诉我怎么试。”
张潇:“这个是油门这个是杆,向后向上拉就是,然后这个是你的长机,你要跟它进行编队,然后下面还有一个舵。”
记者:“怎么跟长机编队?”
张潇:“你就跟着它就可以了。”
记者:“现在应该怎么走?往上走吗?”
张潇:“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往上拉,现在已经看到了,油门加上,向它靠拢。”
记者:“这个比你实际开飞机是不是更灵敏一点,轻轻一动长机就没了,找不到了?现在离长机为什么越来越远了?”
张潇:“你稍微向下压一下,它就已经马上倒过来了。”
记者:“要撞地了,起来,这个是不是你们在模拟编队。”
张潇:“对,现在这种情况就是你已经丢失长机了,已经找不到了。”
记者:“真正情况不可能这样发生吧?”
张潇:“对。”
模拟空中编队飞行,记者手上的动作还没有超过5个就找不到了长机的位置。此时屏幕上显示的飞机着陆的画面意味的是这一次编队飞行失败,只能重新起飞。
记者:“你们在起飞的过程要做多少个动作,有统计过、计算过吗?”
张潇:“100多个吧。”
记者:“记的下来吗?”
张潇:“肯定能记的下来,从开车,很多电门,然后整个仪表都要检查,然后还有些程序都要这样走。”
训练之外
虽然只是模拟训练,但我们从女飞行员神态上看,仍然感觉到整个操纵过程并不轻松。可想而知,她们为了驾驶战鹰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圆满完成受阅任务,平时的训练所付出的是怎样的艰辛努力。但这些歼击机女飞行员毕竟还都是一些二十出头的女孩儿,在严格训练之余,她们又会展现出怎样的青春活力呢?
记者:“我身后是这些女飞行员的宿舍区,因为我们作为男同志和媒体来讲进她们的宿舍必须要经过她们的同意,所以呢我们提前跟她们领导协商之后,一会儿会有一个女飞行员过来接我们,我们一起到她们宿舍里去看一看。”
吕品:“你好,是翟记者吧?”
记者:“对。”
吕品:“欢迎欢迎。”
记者:“带我们进你们宿舍看看。”
吕品:“这个是我们阅兵人员都住在这里,这个是宣传的这些海报。”
记者:“自己做的是吗?”
吕品:“对,主要以我们为背景做的。”
记者:“还有新闻能手。”
吕品:“对,这都是我们标兵,优秀的事迹都体现在板报上来。”
记者:“你叫什么名字?”
吕品:“我叫吕平。”
记者:“这个是谁?”
吕品:“那个是我们教员。”
记者:“教员住在哪里?”
吕品:“教员在二楼,我们在三楼。”
记者:“我看贴了很多咱们的图片。”
吕品:“这个是我们接飞机的时候。”
记者:“第一次。哪个是你?“
吕品:“这个。“
宿舍走廊里的图片记载着这些女飞行员们的成长足迹,也传达出她们的奋斗目标,航天员是她们每一个人心中的偶像。
记者:“这就是进入你们宿舍区了。”
吕品:“对,像这些都是三飞院出来的,这两个是三飞院出来的,这个也给请过来了,我们大队出来的。”
记者:“他过来给你们讲座了?”
吕品:“讲了一些,跟我们交流了他们航天员的生活,他们讲了一下自己的经历。这个是翟志刚他们两个宇航员,之前他们来的时候我们都跟他们拍照。好,带你去我们宿舍。”
让我们记者感到惊奇,女飞行员宿舍里的布置竟然和男飞行员宿舍没有一点儿区别。可我们事先了解到的女孩子们的秘密又藏在哪里呢?
教导员刘勇:“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女孩子实际上那种爱美的天性还是迸发出来。包括平时在屋里面化妆外出不了,自己对着镜子看一看,自己欣赏。有时候把便装拿出来自己穿一穿,虽然有时候不一定能外出,但是拿出来自己穿一穿,自己欣赏。”
其实为了迎接国庆大阅兵,女飞行员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走出训练驻地了,我们猜不出这样的回答是不是为了保守她们的那个秘密,但这段小小的插曲还是激起我们内心的感动。为了中国空军的建设发展,她们舍弃了太多这个年龄的普通女孩子的平静生活。她们在地面苦练,她们在高空翱翔。
家人的支持
她叫张潇,歼击机女飞行员的荣誉花环编织着她的青春,一路走来,她的父母又是怎样关注着她的每一步成长呢?我们记者拨通了她家里的电话。
记者:“知道您女儿在哪架飞机上吗?”
爸爸:“她没说过,我们不清楚。”
记者:“您想知道吗?”
爸爸:“属于部队上的事,我们不便于说,孩子到时候也可能说,也可能不让说。”
记者:“假如您到时候看到女歼击机飞行员的梯队,能知道哪个是女儿吗?或者想不想知道。”
爸爸:“想,能不想吗?”
张潇:“到时候再告诉您吧,反正您看我们那个梯队到时候就知道了。”
张潇:“每次打电话他们都问我身体怎么样?生活怎么样?至于训练科目和执行的任务都不会讲,一个是怕他们担心,还有保密的原因。所以他们很多他们都不是很清楚,然后也不会跟他们说这些,而且我觉得他们不知道好,知道的太多会为我担心,希望他们只是为我骄傲就可以了。”
其实这些远离家人的女孩子们并不孤单,因为有无数的人在背后默默关注着她们。
记者:“观众朋友现在在阅兵村行走的过程中我带大家看一个非常壮观的景象。现在这些官兵是这次保障我们这些歼击机女飞行员进行国庆阅兵的所有地勤还有机务的这些人员,他们现在正在拍集体照。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我们也能了解到,就是为了保证女歼击机飞行员的飞行,有多少人需要在背后默默的付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一共是站6排人,然后每一排的直线距离大约有60米左右,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到如此庞大的队伍在保障着我们这次受阅飞机的飞行。”
张博:“跟教员的感情是最亲的,他会挖空心思的把他所有的技能传授给你,任何一个行业里面的师傅是不能达到的那种迫切心情,把自己所有的毕生所学全部传授给你,甚至一心想要你超过他的技能。因为这是你以后飞行过程中保证生命安全的一种基础,他希望你的飞行技术越高越好,越安全越好。”
为这些歼击机女飞行员戴上炫目花环的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官兵,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工作托举起了冲天的战鹰,实现着中国空军走向辉煌的梦想。9月10日教师节,当歼击机女飞行员手捧鲜花献给她们的教员时,埋藏已久的心声尽情地迸发。
张博:“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她在心里会对一个人永远的觉得沉默是最好的感激方法。不需要你说什么,不需要你做什么,哪怕你走的时候他只希望你偶尔给他打个电话报个平安,他也不是希望你当个将军或者多伟大的成就。就是教员的心其实特别特别的简单,就是跟父母基本是一样的。”
10月1日,16位歼击机女飞行员将在世人面前精彩亮相,那一刻她们将带着骄傲和自豪走出神秘,那一刻她们将实现中国空军新的光荣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