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直击阅兵村5 女兵方队集体过生日

(2009-09-11 11:00:49)
标签:

阅兵村

国庆

营区

女兵

军事纪实

军事

分类: 推荐篇

直击阅兵村5 <wbr>女兵方队集体过生日

 

这是阅兵村里一排排的板房,在这些板房序列中,排在最后的就是每个方队的炊事班。或许您不知道,在阅兵村里的每个炊事班里都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小秘密,《军事纪实》的记者带你揭开炊事班背后的故事。《军事纪实》9月11日20:03播出《直击阅兵村》第五集,敬请收看!

直击阅兵村5 <wbr>女兵方队集体过生日

 

炊事班的故事

正好是午餐之前,营区里到处都静悄悄的,而厨房里此时却是最热闹、最忙碌的时候。

采访步兵方队副方队长杜文顺。

杜文顺:“这是我们刚出炉的菜,土豆牛肉,这是我们战士中午吃的菜。中午六个菜。“

记者:“青椒炒鸡块。“

杜文顺:“辣子鸡丁。“

记者:“看到这么干净卫生的食堂,看到炒出来的颜色鲜艳的菜,应该是我们战士吃得非常可口。“

我们知道,集体就餐肯定是炒的大锅菜,但是真正看到这个大锅的时候还是让我们感到吃惊。

记者:“头一次见到用这么大的锅炒菜,一次能炒多少人的菜?”

记者:“问一下师傅?师傅您炒这么一大锅菜,一锅菜炒多少,四百多人吃?”

战士:“两回。”

记者:“一大锅炒两回够四百人吃这个菜。这个菜多少斤。”

战士:“按比例分配的。”

记者:“现在炒的是什么菜?”

战士:“蚂蚁上树。”

记者:“白菜用了多少颗?”

战士:“9颗。”

记者:“炒菜的工具像铁锹一样,好大、超大。”

阅兵村里,每个方队的厨房都是这样的模式,炊事机械也相当先进。这种炒一次菜够两百多人吃的大锅比部队配发的供一个连使用的锅还大出了一圈,可以说这也是平时难得一见的稀罕物。

与炒菜的大锅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这个小小的餐盒。还没到开饭的时间,这是留给谁的饭呢?而每一样菜又为什么只盛了这么一点儿呢?

我们没有想到,连阅兵村里的厨房都有这么多谜团。

杜文顺:“每次餐前对每一样进行化验,防止食物中毒,一旦有问题以后,我们专门有食品监督员,每餐都是必须的。”

记者:“大家看这个是用来盛汤的。下面就是刚才六个小格子放菜的。”

记者:“晚上的、早晨的,每个盒子都写的很清楚,上面还有标的日期。哪天的干粮。”

记者:“凡是食物都要放在这里?”

战士:“所有进入到嘴里的东西。”

记者:“我们在食堂的留验室发现了这样一个箱子,这是专门留验食物用的,就是官兵们吃完的每一顿饭,可以说是吃完每一样食物都要放在这个箱子里。它保存的是两天之内的食物,它的目的是保证官兵一旦出现身体不适的时候,从食物中找根源。”

直击阅兵村5 <wbr>女兵方队集体过生日

 

食品检疫严把关

由此看来,阅兵村里的食品安全也是一个必须严格把好的关口,而这也就为我们解开了另一个谜团。这是我们经常路过的地方,但这里一整天也看不到有什么人进出。在步兵方队厨房采访后,我们得知,确保食品安全的头一关就在这里,不过,这里最忙碌的时间是在早晨六点钟。

采访生活服务中心检疫室军医马婧。

记者:“咱们现在是什么工作?

马婧:“现在是蔬菜的检疫,每天早晨必须检的。所有的蔬菜肉类,蛋类,副食品都要检疫。”

记者:“那我们这个蔬菜是怎么检疫?”

马婧:“蔬菜所有品种都要留样,后面有一个食品检疫室,要做蔬菜农产检验。出厂的时候已经检验了,到咱们这再检验一次,都要查,肉类什么的全部都要检。”

记者:“咱们这个菜每天大概多少种?”

马婧:“六七十种,基本上每天都是这么多。”

采访生活服务中心检疫室主任崔淑华。

记者:“我们看每个箱子上面都有阅兵村专供。”

崔淑华:“你们这个车门来这直接要签封,拿封条。下一步你们车拿封条封上,每天拿封条封上,谁负责你说一下。”

记者:“咱们为什么让他们封车?”

崔淑华:“因为到最后一个月了,咱们就到紧张阶段,因为这个,我们主要也是把好一个食品安全入口关,除了从采购方面我们要加强检查以外,就是这个还有一个怕路上运输途中遇到什么意外情况,这也是管理的一方面吧。”

在把蔬菜肉类等食品送到各个方队的餐厅时,生活服务中心还要对抽样进行检验。以前这里的大门从来都是紧锁着的,而且还设了岗哨,以前我们曾想进入采访,但都被拒绝了。这次我们的记者特意提前进行了申请,才得到了特许。

记者:“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生活服务中心,那我的面前是加工供应区,几天来我们从这经过的时候,这个大铁门一直是紧锁着的,感觉里面很神秘,那里面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今天就进去瞧一瞧。”

记者:“我现在已经进入这个食品加工供应区,从外面封闭的铁门可以感受到这个地方是非常严格的。这是一个食品加工的重地,没有特殊许可,外来人员是一般不让进入的。”

采访生活服务中心检疫室主任崔淑华。

记者:“咱们这用的什么化学试剂是用什么来检验?”

崔淑华:“就是这个,中国疾控中心,氯胺元素。”

记者:“怎么看它合格不合格?”

崔淑华:“做完以后拿比色板,比色,查甲醛的含量。”

记者:“哪个算合格,哪个算不合格的呢?”

崔淑华:“往这边靠是合格的。”

记者:“那咱们这个颜色看来是合格的,透明的。”

阅兵村里的食品检验确保了摆在官兵面前的每一道菜肴都是既可口又安全的,这为他们在训练场上迈出坚实而有力的步伐提供了重要保证。

 

生日蛋糕和超市冷饮

好不容易进来了,负责管理这儿的张主任带着我们看一看,这个“第一兵站”到底还有什么宝贝呢?

这个院子不是很大,但除了食品检疫间,这里还有豆腐间、卤煮间、面包糕点间等等。

除了面包,更加吸引我们的就是这满桌子的生日蛋糕了。阅兵村里还做生日蛋糕?而且一做就是这么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活服务中心主任张青:“我们这儿除了可以加工主食面包以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各方队的需要制作一些生日蛋糕,你看这么多,就是为我们三军女兵制作的,三军女兵集体过生日,因为方队训练相对比较紧张,平时如果每一个人过生日影响训练,那么她们就比较人性化既让大家过了生日,同时还把训练时间节省下来,把一天时间过生日的集体过,这是为女兵定做的70个生日蛋糕。”

记者:“这一个蛋糕做多长时间就做出来了?

面点师:“大概20分钟吧。”

记者:“每一个都一样吗?”

面点师:“一样。谁过生日就把名字写上去。”

记者:“每一个名字都不一样。”

面点师:“这是王华妹的生日蛋糕。”

经过了解我们才知道,这些面点师来到阅兵村之前都没做过生日蛋糕,但为了把阅兵村的生活保障搞好,他们进行了专门的培训,现在他们做蛋糕的水平已经很不错了。

从食品加工供应区出来,对面就是商业区,这里面话吧、邮局、理发室、银行一应俱全,还有一个大超市。

在超市旁边的冷饮吧,张主任还请我们的记者喝起了饮料,他介绍说这样饮料一杯才一块钱,在阅兵村超市里的所有商品价格都低于市场,这也为参训官兵提供了一项便利的服务。

和张主任聊天,我们又解开一个谜团,每个方队都有炊事班了,为什么还要设立食品加工供应区呢?原来这里制作的都是程序复杂、费时费力有一定难度的食品,除了可以减轻各方队炊事班的工作量,还可以调剂一下官兵们的伙食。在这里加工的每一样食品一天只能保障两个方队,每天不停地加工才可能让所有官兵都尝个鲜。

参训官兵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刻苦训练,而后勤保障官兵同样付出了艰辛,为了能让大家准时吃到可口的饭菜,他们每天半夜就要起来做饭。但他们永远都忙碌在营区最后面的厨房,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他们。因此,我们的到来让他们感到特别高兴。

在餐厅里,三军女兵方队炊事班的战士们用他们自创的乐器表演了这样一个拿手的节目,现场我们就决定一定把这段画面在节目中播出,我们想告诉所有的人,在阅兵村,还有这样一群可爱的大男孩。

为了给紧张训练的官兵们创造出一个相对舒适的生活条件,各方队也想出了不少点子。听说第二炮兵学员方队有一个休闲话吧,它的开放时间是晚上半个小时,我们决定去看一看。

采访第二炮兵学员方队政委政委。

记者:“我觉得有点吃惊,咱们这儿天天都是这样吗?”

政委:“天天都有,水果、饮料、休闲吧。”

记者:“每天如此?”

政委:“每天如此,每天晚上九点钟,喝点饮料,吃点水果,放松一下一天的训练疲劳,在这里大家交流一下一天的训练情况,很受大家欢迎。”

记者:“生活太好了。”

政委:“这个不贵,一方面本身学员需要营养补充,因为天气比较炎热,通过饮料、水果给大家补充一些养分、水分,不会造成浪费。”

记者:“大家很喜欢这种方式吧?”

政委:“对,大家非常喜欢,非常喜欢这种方式,看看大家的表情就知道。”

战士:“每天都过来,”

记者:“喜欢吃这里面的什么啊?”

战士:“首先吃点水果、喝点水,顺便跟战士聊一聊,散散心。”

休闲话吧为官兵们免费供应的是十种饮料、六种水果和两种干果,平均每个人五块钱的标准。

采访第二炮兵学员方队政委政委。

记者:“咱们一天晚上消耗多少水果或者坚果?”

政委:“说不清楚。”

记者:“但你知道一天晚上消耗多少钱?”

政委:“这个我知道,一天大概两千块钱左右。”

记者:“那您觉得每晚两千块钱用这种方式消耗在这些战士身上值吗?”

政委:“当然,那是很值的,我们保障本身保障学员,其中保障他们的体质,只有他们有一个很好的体力,很好心情的放松,第二天才能集中精力地很好的训练。”

直击阅兵村5 <wbr>女兵方队集体过生日

 

可爱的女民兵方队

食品加工供应区为三军女兵方队制作的那70个生日蛋糕一直让我们记者惦念,女兵们的集体生日会是什么样呢?生日聚会本来是在院子里举行的,但不料此时天空却下起了雨,女兵们改在食堂里过集体生日了。

虽然官兵们训练紧张,但每个月一次的集体生日不仅让她们和平时一样过上了生日,并且还会是一个让她们记忆特别深刻的生日。在这一刻,所有人身上的疲倦似乎都一扫而光,每个女兵的脸上都写满了快乐,大家尽情地享受着美好幸福的时光。

直击阅兵村5 <wbr>女兵方队集体过生日

与三军女兵方队一样,训练场上放眼望去,女民兵方队也格外引人注目,她们的连衣裙看上去特色鲜明。踢起正步来也和三军女兵方队一样英姿飒爽。训练场上,我们丝毫看不出她们和其他方队有什么不同。但不训练的时候,只要站在路边观察几分钟,她们特有的面貌就展现出来了。

记者:“你们平时有没有对着镜子化妆?”

女民兵:“有。她特别爱臭美,每天抹。”

记者:“你们出操摸防晒霜吧?”

女民兵:“对,出汗白抹了。”

女民兵:“心里安慰一些。”

记者:“涂得厚吗?”

女民兵:“休息的时候回来涂一些。”

记者:“你们腿被晒的现在是两个颜色?”

女民兵:“我们现在是三截,因为我们有的时候穿矮腰的皮鞋,有的时候穿高的靴子,矮的下面是最白的。我们都说我们的腿是三节棍。”

记者:“你们的头发都差不多,是统一剪掉的吗?来之前都是什么样的?”

女民兵:“都比你的长很多。”

记者:“剪掉的时候心疼吗?”

女民兵:“哭了。”

记者:“为什么?”

女民兵:“就是留了挺长时间的,剪了心疼。”

记者:“留了多长?

女民兵:“大概到腰以下,特别长。“

记者:“我看你们的衣服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呢?“

女民兵:“我们现在发了两套,正式场合的时候穿蓝裙子,因为那个颜色比较亮一点,训练的时候穿绿色的。“

记者:“那我们阅兵的时候穿什么颜色的?“

女民兵:“保密。这两套只是现在的训练服。”

女民兵:“这是我们的杀手锏,我们要最后亮出来。”

十月一日,这些从共和国绿色方阵里精挑细选出来的英雄官兵,将阔步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而随着那一天的到来,他们在阅兵村的生活也将画上一个句号。一些都将恢复平静。但是我们相信,几个月来他们在这里踏过的串串足迹将永远留在这条跑道上,永远留在阅兵村,也永远烙印在每个人的记忆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