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阅兵村2 徒步方队训练纪实

标签:
大阅兵国庆徒步方队特种兵女兵军事纪实军事 |
分类: 推荐篇 |
在沙河阅兵村,徒步方队的训练是怎样的精彩?《军事纪实》9月8日20:03播出系列片《直击阅兵村》第二集,敬请收看!
徒步方队的排面考核
这是一条极为普通的机场跑道,如果是在平时,它不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但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阅兵的前夕,这条阅兵村里的跑道,却几乎承载着受阅官兵所有的光荣和梦想。在这里他们将砺练精兵神采,铸造气势雄浑的列列军阵。
到了9月初,这条机场跑道上的人越来越多,徒步方队的训练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合练阶段,这也是自3月份以来训练强度最大的时期。
记者:“现在是早晨6点钟,但是我们一路走来,发现所有的方队几乎都已经到达了训练场,刚才有一些方队在进行体能训练,大部分部队都已经进入了步伐(队列)的训练。”
这是我们《军事纪实》栏目记者进入阅兵村以来,第一次看到官兵们的训练场面,仅从各个方队穿着不同军兵种的服装上看,就足以吸引我们的目光。每个方队的训练各不相同,这是海军陆战队,一身蓝色的海洋迷彩是他们的显著标志,看到他们正在进行排面考核,记者上前仔细打听。
采访海军陆战队方队副方队长谢八一。
记者:“现在是排面考试吗?”
谢八一:“对,一个排面,一个排面抽5个人考。”
记者出镜:“抽5个人考怎么抽?随机抽?”
谢八一:“每个排面前5名,主要看步伐。每一步75公分。”
谢八一:“对,整个排面整齐不整齐主要看排面,每个人75公分的话非常准确了。”
记者:“我们肉眼可以看清吗?”
谢八一:“看得清,最后步伐在哪个地方,定位点在什么地方。”
记者:“地下有点。”
谢八一:“地下有点,你看这个地方,基本上这条线是这种点,现在超出多少。”
这5名海军陆战队的战士,正步走的距离是120米,每一步迈出75厘米,到达基准线正好是160步,而最后的落脚点和基准线必须接近,在10厘米的范围内才能被视为合格。如果每个人正步走120步后,还能控制在10厘米的误差范围内,可以想像整个方队走起来横排面必然会是一条直线。
这是海军学员方队的训练,他们练的是纵向的整齐。
采访海军学员方队方队长李捍军。
李捍军:“这是我们的基准兵,就是每个排头的,一排的排头,这一排和上一排之间的距离我们是1.2米。”
李捍军:“如果这个距离不好那么直线出不来。那么他们作为保持距离,必须走步伐,每步多少公分,这样呢,前后就保持1.2米,所以他们带组拉出来训练,在肩膀上放一个标尺,每一步都保持1.2米,这样才能够保持方队好看美观。”
八月艳阳下的军姿训练
早晨的训练时间不长,而大强度的训练一般都会从上午开始。从记者最初接受到阅兵村采访任务,受阅方队以直线加方块的整齐队形阔步走过天安门的场景,就一直萦绕在我们的脑海里,那么在这一天的训练中,我们会不会看到那样的大场面呢?
几乎每天上午和下午合成训练前,官兵们都要站1个小时的军姿,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受阅官兵始终能够保持威武挺拔的身姿。由于夏季的北京气温很高,站军姿的官兵们早已经浑身是汗了。
马上将要进行的是合成训练,这也是最大规模的训练。所有方队按照阅兵时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组合训练。模拟的场地也是天安门东西华表之间的范围,而训练时的强度却要远远大于正式阅兵,这种不间断的行进被官兵们称作“拉圈”。由于国庆阅兵之前,方队的队形处于严格保密状态,我们也只能以侧面和局部拍摄的镜头为大家展示一下它的气势。
这是我们的摄像机拍摄到的官兵们训练的镜头。虽然训练异常艰苦,但官兵们始终保持着这样高昂的士气。
训练场上,各种各样的指挥车也格外醒目。依托这些指挥车,车上的指挥员、教练员可以随时找好观察角度。
采访武警方队总教练李银海。
李银海:“这个车是指挥用车,这个车站在这样的高度,整个方队训练需要达到一个纵横。”
李银海:“方队最后需要达到横线、定线、斜线,三线整齐,在平面当中不好纠正,所以说你需要到一定高度,整个方队在视线范围之内,所以说制了这么一个练兵车,非常方便快捷。”
在过去的阅兵训练中,大多用的是这种老式带轮子的阶梯,靠人力推动前进,而这次启用了电瓶车。
在我们看来,带着钢盔的海军陆战队员更加威武,可戴着几斤重的钢盔不停地“拉圈”,其中的滋味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相比之下,航空兵方队飞行员的头盔包得更严实。
采访航空兵方队总教练朱国庆。
朱国庆:“就戴着这个东西非常难受,所以说参加阅兵确实是光荣但是任务非常艰巨。”
记者:“他们走起路来我觉得特别难把握,因为他们戴着头盔。”
朱国庆:“没错,我们这个难度是最大的,这个钢盔大,脑袋上顶这么大一个东西,上面带那么多的护件,还要标齐很难。”
唱歌,这种军营里常见的文艺活动,也被搬到了阅兵的训练场上,唱得好坏并不重要,最主要是振奋了精神,提高了训练热情,活跃了气氛。
中场休息的时间总是显得那么短暂,新一轮的训练马上就开始了,而这时训练场上的温度已经上升到了30多度。湿透了的军装贴在每一名官兵身上,那种难受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恐怕都有体验。
虎虎生威特种兵
记者:“这都是他们刚刚训练下来以后晾在这的衣服,几乎都全湿透了,你看这么多的衣服晾在这,所有的战士各想其招,因为上午训练完以后,下午没过多长时间还要训练,他们衣服必须要随时洗随时换,你看想出了多少好玩的招数,看到这个空调后面能吹风,好多战士把迷彩服搭在空调的上面,用它的热风烘干,放眼望去有好多的空调后面都搭满了这样的迷彩服。”
午休时间里,在训练场上偶尔会看到提前起床的方队进行训练,这一天提前来到训练场上的是特种兵方队。
采访特种兵方队副方队长金铭。
记者:“现在大中午,整个训练场上一个方队都没有,只有咱们方队在这里训练,还是体能训练,为什么?”
金铭:“体能训练是我们一个优势,自从这个方队重组以后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体素质非常好。我们是靠这个吃饭的,我们每一个特种兵必须有很强的身体素质。”
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国庆阅兵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兵将首次亮相,在人们的印象中,这是一支充满神秘色彩的兵种,来自北京军区的这些特种兵也的确如此,他们每个人都具备完成特种作战的军事能力,不过完成高标准的队列动作却不是他们的强项。
由于特种兵入伍时更加注重特种作战能力,因此在队列动作的养成上要求相对宽松一些,因此他们训练最多的是特种作战所需要的战术动作。面对阅兵训练,平时执行特种作战训练的这些官兵,不仅像被绳子捆住了手脚一样无法施展,并且还要改变长期养成的习惯动作。可以说他们队列训练起点甚至比新入伍的战士还低。但他们毕竟是一只精英部队,具备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能力。
巧合的是就在特种兵方队中,我们记者看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他们是曾经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战士,当时他们是《击缶而歌》的武士,而今天他们是英姿飒爽的特战精英。看到去年采访过他们的记者,官兵们兴奋地来了一段即兴表演。
虽然此时他们的表演没有像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那样正规,可我们仍然强烈地感受到了此时此刻,能够参加国庆阅兵带给他们的无尙光荣和自豪。10月1日当他们走向天安门广场的时刻,也必将带给人们更多的震撼与感动。
三军仪仗队的飒爽英姿
这是三军仪仗队方队,和任何一个方队相比他们的训练水平无疑是一个制高点。
记者:“大家看到我身后这些战士们的头顶上都放着一个帽子,帽顶是倒过来扣在头上,有点像顶棒骨的意思,他们这种训练听说是为了来锻炼腰椎的稳定性。当腰椎稳定了以后,排面才会整齐,那么这项训练看起来非常消费体力,但是他们在这里已经坚持了半个小时时间了。”
三军仪仗队方队在长期执行国家礼宾任务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了一系列的队列训练方法,然而出乎我们意料,对于最基础的单兵训练,他们从来也没有放松过。
采访三军仪仗队方队教员王占鹏。
王占鹏:“现在就是拉一条线把这个位置调整好,调整好在一段时间之内让他们找这个感觉,找放手的位置,以及枪的角度,让他找到这种感觉,然后行进当中他找到这种感觉就能保持下体线是齐的。”
记者:“就是调整到一个标准的位置之后,他就要记忆下来?”
王占鹏:“对,他就要找到这种感觉。”
记者:“那我们量线是经常量吗?”
王占鹏:“对,每天训练的时候都要量,量帽线、头线、枪线、下手线都要量,每天都要找这种感觉,长时间找这种感觉在任务当中那天才能保持住。”
三军女兵方队的训练别具风采。而单独进行训练的这几名女兵又是谁呢?
采访三军女兵方队副总教练鞠浩杰。
鞠浩杰:“左右间隔,两脚中线相隔是65公分,做一下敬礼。”
鞠浩杰:“敬礼阅兵式要敬礼,首长来了阅兵式要敬礼。”
记者:“敬礼她们训练的时候难度在哪?”
鞠浩杰:“五指并拢,然后听到敬礼的口令,取捷径迅速抬起,她是中指微贴太阳穴,手心向下,稍向外张20度,大臂略平与两肩成一线。实际上重点与难点是什么,因为领队三个人上场,必须整齐,摆敬礼要一致,摆头要一致,一个喊口令的整齐,一个是时机(准确)。”
这4位英姿飒爽的女孩就是三军女兵方队的领队,每一次阅兵女兵方队的领队都是最令人瞩目的焦点,对于她们来说既是荣誉更是责任,然而在这一刻,他们还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为在她们四人中,只有三人能够走上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鞠浩杰:“他们主要是练正队,她们是领队,她们整个方队练对正,对正不好,专项训练。三个正式的,一个预备的。”
主持人:“谁是预备的?”
鞠浩杰:“目前还没有定下来。”
国庆大阅兵时,三军女兵方队的领队只有3人,也就是说,眼前的这4名女兵当中将有一人无缘站在领队的位置通过天安门,会是谁呢?谁也无法猜测,只有等到10月1日的那一天,这个秘密才能揭开。
这条阅兵村里的机场跑道,因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华诞的临近而显得特殊,我们无法统计受阅官兵究竟有多少汗水撒在上面,但正是因为这段艰苦的训练,人们有理由相信,10月1日,这支威武雄壮的队伍必将以一流的军事素质,踏着激扬的分列式进行曲阔步走过天安门。官兵们的训练仍然继续着,阅兵村里的故事也将不断书写新篇章,在大强度的训练中,受阅官兵的生活保障又是怎样的呢?明天同一时间请继续收看《军事纪实》播出的《直击阅兵村》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