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军事纪实
军事纪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827
  • 关注人气:4,3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兵村里的“快乐生活快乐训练”

(2009-09-07 14:22:37)
标签:

阅兵村

国庆

女兵

徒步方队

军事纪实

军事

分类: 推荐篇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华诞的日子已一天天临近,8月以来,我们《军事纪实》栏目的记者早已在阅兵村里架起了摄像机,记录下了在这里呈现出的独特风景线,也走近了这些从全军部队精挑细选出来的受阅官兵。他们的训练生活是怎样的?神秘的阅兵村究竟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军事纪实》9月7日20:03播出系列片《直击阅兵村》第一集,敬请收看!

 

阅兵村里一探究竟

在这里的是徒步方队,虽然此前各方队已经进行了5个多月的训练,但离国庆大阅兵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他们现在的训练已经到了冲刺的阶段。然而无论我们走进阅兵村的心情多么急迫,也必须遵守严格的规定,一步步地迈过每一道关卡。

阅兵村是临时设定的场地,离北京市中心约有五六十公里。看到这个有些野战味道的大门和特别警惕的哨兵,已经让人感到远远超过一般军事管理区的戒备程度,我们的记者将怎样通过这里呢?

在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背景下,走进阅兵村的第一道关卡就是对所有出入人员的体温进行检测。像进入所有重要场所一样,阅兵村大门也设置了这种专业的安检设备,而记者随身携带的摄像设备由于职业特点的缘故,似乎得到了特殊的关照。

虽然执勤官兵的工作效率很高,但是当我们记者真正通过所有检查时,算了算还是用了将近5分钟的时间。那么阅兵村里还会不会有什么特殊的限定呢?

摄制组终于进入阅兵村了,但是这里面确实看上去很隐蔽,前面就是光秃秃一条路,好像看不到什么,现在分不清东西南北,正好看见一个纠察,记者走过去问一下路。

阅兵村里的“快乐生活快乐训练”

记者:“你好!”

纠察:“你好,请戴口罩。”

记者:“这里面必须要戴口罩吗?”

纠察:“是。”

记者:“请问一下我要进入阅兵村的区域,我们怎么走啊?”

记者:“就是这条路走到头是吗?”

纠察:“对。”

记者:“看上去很远,谢谢你。”

阅兵村很大,头一次来的人很难一下子就看出名堂,不过我们记者的镜头感特别好,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可以总揽全局的位置,这条机场跑道把我们引到了这里。

早在接受采访任务之前,我们就了解到1984年和1999年国庆阅兵时,徒步方队的训练就是在这条机场跑道上进行的。机场跑道不仅十分平整,并且可以容纳所有方队同时训练。而我们猜想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官兵们的宿舍和训练场地之间的距离应该不会太远,只要找到跑道就可以看清阅兵村的大体布局。果然,在随后的了解中,我们的推测和真实的场景一样。

阅兵村里的“快乐生活快乐训练”

 

官兵们的如火热情

刚刚进入阅兵村,我们就感受到了官兵们的热情,正值休息时间,步兵方队配备的这种特殊的电瓶车,成了我们的临时代步工具,真正训练时它的作用就是一个可以移动的高台,用于队列的指挥和调整。

记者:“我们看到这边是一排一排的营房,每一个方队是一小片区域,我们现在走到的好像是海军学员方队的这个区域,大家看每一个方队四个角上都有四个站岗的,他们穿的衣服应该是海军学员方队的。”

记者:“你看这个营房就有点特殊了,它有一个标志是空降兵的标志,他们这个可能是自己设计的一个标志放在上面,很有特色,很醒目,老远看到就知道是他们的方队。”

虽然只是在电瓶车上的走马观花,但足以让第一次到阅兵村的记者感到特别兴奋。视线范围内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

阅兵村里的“快乐生活快乐训练”

记者:“洗手间离营区就隔着一条马路,所以官兵们随时上厕所是非常方便的。因为这边全是男兵的营区所以这里所有的厕所都是男厕所,所以我要上厕所就必须到最远最远的女兵方队去,非常不容易,2.5公里。”

记者:“快看这个地方比较特殊,这个营区被铁栅栏围了起来,就是我们这里的自留地,女同胞的自留地。这里面是唯独咱们阅兵村的两个女兵方队在里面,一个是女民兵方队,一个是三军女兵方队,有一个小栅栏围着她们,她们自由活动的区域,比较有特点的景致。”

记者:“其实进大门的时候觉得里面特别神秘,不是神秘可以说是有一些压抑,因为觉得戒备森严,可是进来以后发现这个里面给人的感觉并不是像我想像得那么冷、军人的那种严肃。”

坐过了步兵方队的电瓶车,我们记者也和这些官兵熟悉起来,随机的采访也就自然而然的展开了。

采访步兵方队副方队长杜文顺。
记者:“部队入驻之后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吗?”

杜文顺:“当时地上还没有长起草来,当时都是沙土、很荒芜,当时三月份的时候还是刮风季,风一吹灰尘满天。”

记者:“当时你来的时候这边是什么样?有多少人来?”

杜文顺:“当时我们来的时候这边的板房刚刚搭起来,周围所有地方板房还没有搭设,当时联指的首长赋予我们一项任务,三天之内完成我们整个方队的规划。给后续到达的部队提供一个样板。”

这就是当初步兵方队只用了三天就规划好的样板营区。这个营区是否可以满足官兵们的生活需要呢?

杜文顺介绍说:“这个布局是这样的,每个方队一共是八排板房,前五排是住宿用的宿舍,每一排宿舍可以住100人,每个屋住14人,是这样的。板房顶端的房子是领导宿舍建办公室。第六排是会议室、储藏室、阅览室、值班室,是库存这类区域。第七排是餐厅,那个大餐厅可以容纳500人同时用餐,是自助餐那种保障模式。”

围着营房看了一圈却远远不能满足我们记者的好奇心,我们对这间士兵宿舍充满了好奇。

杜文顺:“所有都是按照标准的,都是标杆。其他营房都是复制的。比如说大家看到这个桌子是放在正中央,正中央怎么个定位,量出来以后腿地下都有定位线,这个腿上定位线。14个人14个喝水杯,搁在位子上,如果搁不到中间看着不整齐,为了防止拿错杯子,能够快速的把杯子摆整齐。地下的鞋子有定位点。每个床铺地下鞋子搁什么位置、脸盆搁什么位置都是统一的。”

与1999年的阅兵村相比,每一间板房都装上了空调,战士们训练结束之后,可以在清凉的空调房里休息了,这也算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

杜文顺:“最热的时候战士有了空调最起码战士可以休息好,因为我们每天训练大概达到十一十二个小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睡眠战士的体力是达不到的。”

看来对宿舍的规划已经关注到了让官兵们休息好的每一个细节。由于战士们训练特别艰苦,那么搞好官兵们的伙食就变得格外重要,因此餐厅是我们记者另一个最想去探访的地方。

记者:“今天我进去之前还是要戴上这个口罩,因为按照正常的规定我(外人)是不允许进入的。”

杜文顺:“餐厅分三个方面,一个是就餐区,现在是马蹄形的建筑,U型的结构。”

杜文顺:“这个设计你看中间作为操作区,再靠左侧是伙房区,就餐去同时容纳500人就餐。”

 

阅兵村里的新奇事

走在阅兵村里,还有很多的看点让记者新奇,然而阅兵村这道独特的风景线,却又不仅仅是这些外在的吸引力,身临其境的感动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就会涌上心头。

在海军陆战队方队,这些精美别致的画卷传递着阅兵村里的英雄气息,受阅官兵充满着一种自豪和必胜的信心。

采访海军陆战队方队政委金国江。

记者:“我发现咱们的营区特别的漂亮,尤其是地下有好多像画一样的,做的一幅一幅特别美,但是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做上去的,是石子还是什么?”

金国江:“这个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个是咱们海军陆战队非常有特色的一道文化,就叫做沙滩文化。在海边我们就是用沙子,到这里来没有沙子,没有这个条件我们就是用石子,实际上我们是石米,用各种油漆拌成各种颜色。”

记者:“我们是怎么样想到这样的方式来布置我们营区,怎么想到这个点子的呢?”

金国江:“我们当时进来的时候为了体现海军的特色,‘英雄的部队受阅无尚光荣’,因为我们是老部队,参加过很多战役,在战争年代是有赫赫战功的。比如说攻坚,辽沈战役都参加了,所以是很有传统的一支部队。”

英雄,是这个独特“村落”的旗帜,英雄,是这座营盘的气质。在阅兵村无论走到哪一个方队,都会有同样的感受。

记者:“这个应该是第二炮兵学员方队的门口,看到战士们特别的热闹,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咱们进去看一下吧。”

采访学员。

记者:“它不是一个普通的电视?”

学员:“这有一个输出,我们无线网络。”

记者:“属于局域网吗?”

学员:“这个是二炮部队的局域网。”

记者:“咱们在方队里还设了局域网?”

学员:“我们没事儿的时候有事的时候上BBS(论坛),我们有什么事可以跟领导直接联系。”

记者:“你们这个太高科技了。”

学员:“二炮玩儿的就是高科技。”

短短几句话的交流,就让我们记者感受到了这些军校学员的激情和梦想。而在即将阔步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检阅的时刻,他们的青春理想将会更加飞扬。

学员:“看我们正在训练的场面。”

记者:“你们是不是7月31号。”

学员:“报道了那天。”

记者:“最新的?”

学员:“8月4号,22号、25号。”

记者:“就是咱们这两天的。”

学员:“这么清晰,看到我了,第四排。”

学员:“我是最后一个。”

学员:“这个就是我。”

记者:“你觉得这么放松,(对)训练有帮助吗?”

学员:“必须的。”

记者:“知道了你的口头禅就是必须的。”

学员:“对,东北的,我们班长也是东北的。”

记者:“看你们平时训练还是挺快乐的。”

学员:“快乐生活、快乐训练,这是我们的口号。这也是我们政委一直倡导我们的,终极目标。”

学员:“但是每每听到在合练的时候,喇叭里放的那个共和国不会忘记,每每一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我总是热泪盈眶。总感觉第一次感觉自己与祖国走的特别近,作为一个中国人能为自己的祖国作一点贡献,我觉得一辈子都值得。”

记者:“然后大家好像都会打腰鼓,安塞腰鼓,陕西的特色,给我们表演一下吧,会吗?”

学员:“我身体协调性有点差,我们这里有一个腰鼓专家。”

阅兵村里的“快乐生活快乐训练”

几个月来这些官兵从早练到晚,每天非常的辛苦,说真的当我看到他们这么有激情的敲起腰鼓的时候真的有点吃惊,真的很累很累了,但是相反我觉得这种激情的迸发对他们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放松呢?

这就是我们最先记录下来的阅兵村,它的独特景象吸引着我们,它的英雄气息让我们感动,而在这个令人无数猜想的地方,每天的故事也都不同。徒步方队的训练是怎样的精彩?明天同一时间请继续收看《军事纪实》播出的《直击阅兵村》第二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