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枪“匪徒”袭击哨兵,武警雪原围捕全纪录

标签:
围歼演练散打观察哨军事纪实军事 |
分类: 事件篇 |
发现“匪徒”行踪,武警官兵们怎样展开封控?面对“匪徒”的拒不投降,他们又将迎来怎样实施抓捕?央视七套《军事纪实》7月14日20:03播出《高原上的对决》(下集)为您揭晓
观察哨被突袭,散打高手对决
2009年3月10日,武警某师三营营长徐方彩和其他十名训练有素的官兵扮演穷凶极恶的持枪“匪徒”,逃到海拔三千五百米的山林地带。武警某师出动一个团的兵力,将“匪徒”团团包围,随即对其展开搜捕围歼,一场自主对抗的捕歼战斗演练正在激烈进行。
武警的观察哨占据制高点,哨兵居高临下视野十分开阔,“匪徒”们活动的范围非常有限。10日傍晚时分,“匪徒”们小心翼翼地穿过一小片空地,然而这个小小的举动,被几百米外的哨兵发现了,这个观察哨设在“匪徒”逃跑的必经之路上,担任观察任务的是士官张晓希,他是师里的“散打王”,2006年获得武警西南协作区侦察兵集训散打第一名的好成绩。发现目标后他立即向指挥员报告,大批的武警开始向这里合围。
负责警戒的“匪徒”立即向“匪首”徐方彩报告了险情,形势危急,徐方彩命令大家迅速转移到一处隐蔽的地点,用雪把自己埋起来躲避追捕。
此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二十分钟后,搜索分队通过,他们并没有发现“匪徒”们的踪迹,这些由武警官兵扮演的“匪徒”们以自己顽强的意志再次逃过一劫。
由于张晓希所在的观察哨位置突出,“匪徒”们也发现了这个哨位,考虑到观察哨对团伙行动构成了极大威胁,徐方彩做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决定——趁着夜色偷袭观察哨。然而在通常情况下,观察哨视野广阔,“匪徒”要想接近非常困难,而且观察哨和指挥员以及其他哨位之间随时保持着通信联系,遇到危险可以相互支援,一旦通信联系中断,大批武警就会迅速向这个区域包围,负责偷袭的“匪徒”也很难脱身。然而徐方彩心里清楚,捕歼部队都有这样一种心理,那就是“匪徒”都是仓皇逃窜,逃到哪里就躲到哪里,一般不会主动发起攻击。
徐方彩非常了解捕歼部队的这种心理,他认为观察哨的防范可能会有一点大意,而且夜暗环境更有利于“匪徒”接近观察哨。他下决心冒一次险,命令李高通带领其他三名“匪徒”从隐蔽的沟坎向观察哨悄悄逼近,利用夜暗绕到观察哨背后的山脊,向观察哨步步逼近。
哨位上的士官张晓希是师里的“散打王”,而李高通在入伍前练习了五年的散打,也是散打高手,一场精彩对决展开了。
在对抗的过程中,李高通头部着地,受到重击。
这时徐方彩清楚,由于和观察哨的通信联系中断,大批武警会迅速向这个区域集结,他命令“匪徒” 们火速离开这片区域。
“围三缺一”伏击五“匪徒”,“匪首”仓皇逃窜
二十分钟后,惊魂未定的“匪徒”们在一处隐蔽的地点躲藏起来,见武警并没有追上来,他们开始吃干粮充饥,因为生火目标太大,“匪徒”们只能吃凉的食物,而此时气温在零下十摄氏度,“匪徒”们感觉十分难受。
然而“匪徒”们面临的更大难题是干粮和水已经消耗殆尽,一瓶水大家轮流喝,水没有了还能通过吃雪来解渴,然而没有食物就只能挨饿,冲出重围的愿望变得越来越急迫。
此时武警官兵也非常清楚“匪徒”们的处境,由于已经掌握了“匪徒”们大致的活动范围,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部队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捕歼行动,而是采用潜伏哨和巡逻哨明暗结合的方法,逐步缩小包围圈,围困“匪徒”。
在围困“匪徒”两天之后,3月12日上午十时,团长顾凯命令连长胡东带领连队火速赶往半山腰一处指定地点设置伏击圈,由于伏击地域相对开阔而且地势较低,为了不被“匪徒”们发现,官兵们都披上了白布,秘密匍匐到伏击位置。
伏击圈设置完毕,指挥员命令部队采用“围三缺一”的战术。
“围三缺一”的战斗队形已经展开,此时饥寒交迫的“匪徒”们正在讨论如何突围,由于十一个人在一起目标太大,“匪首”徐方彩决定兵分两路,他自己带领负责看管钱袋的赵林波,负责侦察探路的李高通和李雪峰,以及他自己的两个“保镖”六名骨干一组,其余五名“匪徒”一组,约定了汇合的地点后,徐方彩命令一组“匪徒”向缺口方向逃跑,而他自己则带领一组“匪徒”找到一个隐蔽的地点躲藏起来。
五名“匪徒”逐步接近伏击圈,而此时连长胡东和战友们已经在雪地里静静等候了三个小时,融化的雪水打湿了他们的裤腿,冰冷刺骨,然而他们依然盯着前方一动不动。
在这场伏击战中,四名“匪徒”被“击毙”,一名“匪徒”被捕,然而伏击战也吸引了大量的武警兵力,徐方彩看准了搜索分队的空隙,带领“匪徒”仓皇逃出了包围圈。
“匪徒”机关算尽被捕民房中
尽管逃过了暂时的围捕,然而外围还有数道包围圈,而此时最后的一点儿干粮已经吃完,徐方彩决定再次铤而走险。
在开始“逃亡”之前,徐方彩事先准备了两套武警的军装以备不时之需,他命令负责侦察的李高通和李雪峰换上军装,假扮武警巡逻小分队在前面探路。
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举动,一旦被武警盘查,李高通和李雪峰将十分危险,然而形势危急,徐方彩决定再拼一次。
李高通和李雪峰在前面带路,徐方彩和其他三名“匪徒”跟着后面,起初四个人距离比较近,徐方彩觉得万一中埋伏,就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于是他命令四个人把距离拉大一些,以便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分头逃脱。
尽管穿着武警的军装,然而两人奇怪的手势引起了武警潜伏哨的怀疑,哨兵立即上前询问口令。
一名“匪徒”为掩护“匪首”逃跑被“击毙”,徐方彩则带领剩下的两名匪徒逃到了的公路旁边。徐方彩命令一名“匪徒”假装生病,而赵林波则向过往的车辆求救伺机劫车,逃往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只有五公里远了,对徐方彩来说胜利就在眼前,他的心里禁不住有了一点得意。
然而自以为已经逃出包围圈的“匪徒”们并不知道,负责外围封控的武警官兵早已在这条道路上设置了路卡。
在路的转弯处,一处路卡出现在了徐方彩的视线里,他不得不掉头疯狂逃窜。
由于无法甩掉追捕的警车,徐方彩驾车冲下公路,然而这里是一片旷野,无处藏身,他不得不带领剩下的两名“匪徒”躲进了一处废弃的居民房中。
反恐队员立即将这座房屋包围,然而“匪徒”们拒不投降,反恐队员强行突击,对屋内的犯罪嫌疑人实施抓捕。
然而反恐队员们搜遍了整个房屋,却只抓到了两名“匪徒”,“匪首”徐方彩却不知去向,反恐队员立即调来警犬协助搜捕。
在近似实战的演练中,对抗双方的官兵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对于这次捕歼战斗演练,扮演“匪徒”经历逃亡生涯的官兵们都有了这样的深切感受。
像这种高强度的对抗演练这个师几乎每个月都会组织一次,在艰苦而严酷的实战演练中不断摔打,最终淬炼出一支敢打硬仗的部队,一支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的英雄部队,一支能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武警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