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坡烈士陵园的撼人故事


标签:
军事 |
她曾经也是一名老兵,并担任过战地医护人员,在当时她们被亲切地称作“战地女神”。就是这样一位曾亲手挽救许多战友生命的白衣天使,多年来她每天都在承受着思念的煎熬。为了圆自己看望战友的这个梦,这天她专程从山东济南来到远在云南的麻栗坡烈士陵园,看望长眠在这里的战友。
站在战斗英雄李海欣烈士的墓碑前,这位老兵久久不愿离去。二十多年前,也是十七八岁的她,在时隔二十多年后,只能以这样的方式与战友对话了。曾经的战友,是那么的熟悉,站在墓碑前看着熟悉的照片,她仿佛还能感觉到战友间情谊的温暖。这一座座冰冷的墓碑,仿佛又把她带回了那段青春燃烧的岁月。
至今她还清晰地记得,在那段征战的岁月里,一位名叫张峰的战友曾许给她一个最真最美的承诺。
这样一个美丽的承诺,却成了战友间永远的遗憾。这位名叫张峰的解放军战士一去就再没有回来。战友啊,你可知道?对于这名护士大姐来说,你的平安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时间能够倒流,这位护士大姐真的希望没有那制作台灯的弹壳,因为是它夺走了你年轻的生命。
麻栗坡烈士陵园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城西北四公里处的磨山坡上, 1979年开始修建,1988年正式竣工,共历时九年时间。整座陵园占地50余亩,自下而上由32台挡墙,32道石阶,800多米围墙组成。各式苍松翠柏环绕周围,使得麻栗坡烈士陵园显得更加宏伟庄严。在陵园的正面耸立着一座高19.99米的纪念塔,塔身正面铸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背面是“为保卫祖国边疆,英勇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它向人们昭示着英烈们的丰功伟绩。陵园在磨山坡的环抱中依山而建,由下至上按照烈士牺牲的先后顺序,前后总共安葬了959名烈士。在他们中间,有来自云南、贵州、四川、河南等全国19个省市、19个民族的英雄儿女,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浇灌出了麻栗坡这片红土地。
“青山有幸埋忠骨”,在雪松、龙柏掩映下的这座磨山坡上,一排排烈士墓碑整齐排列。每座墓碑的碑文上方都镶砌了一颗见棱见角的红色五角星。在群山环抱下,远远望去,一座座墓碑就像一个个身穿戎装整装待发的战士,在这里集合待命。
与二十多年前老照片里的陵园相比,如今的麻栗坡烈士陵园有了很大变化,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1999年麻栗坡烈士陵园迎来了第一次整修,同年陵园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烈士陵园,成为社会各界缅怀先烈、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传统教育的重要活动场所。2007年,政府出资对麻栗坡烈士陵园的地面实施了硬化,墓碑前的台阶也加修了栏杆。从此麻栗坡烈士陵园的每一座墓碑都焕发出了年轻的神采。每年清明时分,都会有很多来自四面八方的亲人和战友涌来,他们来看望长眠在这里的至爱亲人和亲密战友。
照片上这位悲痛欲绝的母亲名叫赵斗兰,2004年的那个清明节,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第一次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看望她惟一的儿子——赵占英烈士。这位年迈的母亲,用她那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拍打着儿子的墓碑,大声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呼唤这位已经在这里长眠了整整二十年的——赵占英烈士。
拍摄这组照片的人叫朱效悯,今年41岁,是麻栗坡县城的一名普通百姓。2003年,朱效悯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麻栗坡烈士陵园的报道,就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这篇报道竟让他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详情请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