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军事 |
分类: 推荐篇 |
成都军区某通信团官兵在汶川
《
5月12日下午,成都军区某通信团五连副连长卓亮接到上级命令,成都军区某炮兵团19人突击分队当晚将从都江堰向映秀方向进发,他和战士刘兴雪奉命加强到这支突击队中,担负通信保障任务。他们背负卫星便携设备和油机,与突击队的成员坐车由成都出发,一路上路面断裂,房屋倒塌,山上翻滚的石块不时与车身擦肩而过。就在他们的车开出不到20分钟,离紫坪铺还有五公里时,一处很大的塌方彻底阻断了他们的路。
卓亮:我们不是本地人,找不到路,只能沿着塌方的公路往前走。要不然我们怕迷失方向,又是晚上,又没有任何坐标,没有任何参照物。
大地震当晚泥石流不断地翻滚,山体滑坡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卓亮等人在余震中冒死前进。重达二十公斤的装备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而身体的左侧是湍急的河流,右侧是不断蹦出的山石,水平的公路变成了斜面,稍不留神就会跌入200余米深的悬崖。虽然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但卓亮最担心的却是身上的设备。
卓亮:除了头上的塌方以外,我的全部注意力在设备上面,如果设备坏了,我进去就没什么意义了。
当时的他们已经完全忘记了恐惧,心里想的只有如何完成任务。此时,对于从来没有到过映秀镇的官兵们来说,目的地映秀镇到底在什么位置,他们并不清楚。晚上,天地一片漆黑,风雨裹着山石不断地侵袭着卓亮和突击分队。他们一边踩着死亡线前行,一边不断地向沿途老百姓打听映秀的方向。
战士刘兴雪:他们都是当地人,都认识路。走着走着,他们又跟不上我们,但我们还是要走,沿途陪着我们,也是亏了那些老乡,要不是他们,找路根本连想都不敢想。
沿途百姓见到穿着军装的通信兵和突击队员们,就像是看到了自己的亲人,他们非常详尽地告知通往映秀的道路。而这些解放军官兵们已经完全忘记了饥饿和疲劳,马不停蹄地向映秀进发。9个小时后,也就是5月13日上午8时,在经过通往映秀镇的一座桥头时,被山路堵了整个晚上的卓亮终于发现了一个开阔地,他第一次向指挥部拨通了卫星电话。
卓亮:70%的道路已经损毁,里面受灾严重,这是我第一次报。因为我的海事卫星有一定的方向性,它必须朝着南方,朝着卫星的地方,有一定的开阔地,它那个信号才好,因为桥头那个地方正好适合开设。
卓亮边前进边向指挥部汇报情况,突击队员们经过15个小时的长途奔波,终于在5月13日下午1时30分到达重灾区映秀镇。这里的受灾情况比卓亮想像的更为严重,仅靠自己或者同去的小分队的力量,根本无法徒手抢救埋在废墟中的生命。
卓亮:当时有一个30多岁的中年妇女,扑通一下就跪倒在我们面前,因为地上全都是砖头,瓦砾,玻璃这些,她说请我们去救下我们的孩子,我不晓得我当时是怎么想的,我无言以对,全部是砖石结构,全部是梁子压着他们,我实在是用双手无能为力,有种有心无力的感觉,我都无法面对他们。
面对急需救助的群众,此时,他发现,当时除了驻当地的消防武警和几个公安人员外,还没有部队到达,他们是进入重灾区映秀镇的第一支通信小分队,必须迅速将灾情传递出去!在当地群众帮助下卓亮找到了映秀镇的负责人。经过反复调试,他向指挥部接通了自己用生命保护下的卫星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