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军事 |
分类: 推荐篇 |
《汶川大地震救援纪实7》央视七套6月3日20:03分《军事纪实》播出欢迎到时收看!!!
画面中这个小女孩儿叫张春梅。为了遮挡散落的石头再次伤及小春梅,细心的医护人员在她头顶垫了一块木板。而军医的话语更为这个孩子带去了安慰。
“小朋友,坚持一点哈”
“我要喝水嘛,我要喝口水”
“叔叔,给我拿点儿水来,叔叔喝口水”
“你真勇敢”
经询问,小春梅今年十一岁,是映秀小学四年级一班的学生,地震发生时,她和同学们正在这座四层教学楼的第二层上课,如今却被沉重的楼板紧紧地压在了地下。看到小春梅神志清楚,大家的心稍微舒了一口气,但接下来的营救难度却是所有人没有料到的,小春梅被挤压的情况十分特别。原来,在房屋倒塌的瞬间,一根粗大的教室横梁,砸在小春梅的双腿上,使她动弹不得。而在这个危险的废墟中,她已经整整被困了两天多。
距地震发生时已经过去了五十多个小时,小春梅的身体状况究竟如何?她还有希望成功营救吗?
王登高
这个小孩儿呢还埋在下面,头是在外面的,现在我们的救援人员正在救治。我们的医务人员也到了现场了,一旦这个小孩儿出来以后,马上我们就立即组织抢救。
然而,救援工作进展缓慢。埋压小春梅双腿的是教室主梁,必须用钻孔机钻孔,破拆主梁,才能将小春梅营救出来,可稍不小心,就有可能影响建筑主结构,致使全部废墟下沉,甚至引起二次坍塌。焦急中,救援人员的心情变得越来越沉重。
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哭闹,小春梅静静地趴在那里,眼睛依然明亮,虽然已经气力微弱,并且稚嫩的小脸儿上还布满了房屋倒塌时的水泥烟尘,但她大大的眼睛似乎时刻向人们诉说着,两天多里的遭遇,这是一个让人难以忘记的画面,人们怎能想像,一个如此幼小的女孩儿,是用什么力量支撑到这一时刻。
【字幕:2008年5月14日,晚六时】
救援工作陷入僵局,此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要想破拆压在小春梅腿上的横梁,必须小心谨慎操作,而由于小春梅所在位置特殊,几次尝试后搜救人员痛苦地下定决心:第二天天一亮再进行破拆。对于常人来说,经过一夜只有几个小时而已,而对于小春梅来说,在废墟中,这黑暗中的一夜,将是何等的漫长。
【现场】
“小姑娘,你真勇敢”
“小朋友坚持一下哈”
“(我要)喝冷水”
“没有冷水,不能和冷水,只能喝牛奶”
由于小春梅被埋压在废墟当中已经五十多个小时了,此时她的体内已经聚集了很多湿冷的潮气,如果再喝凉水,极容易造成其他并发症发生,于是医护人员,只能用牛奶暂时帮小春梅解渴。
这个在现场拍摄的镜头只有短短的十四秒钟,但它也许能让人们永远记住那一夜的温暖。给小春梅喂牛奶的这名军医就是鲜继淑,也就是那个说“不好走也要走”的护士长。为了避免水泥墙体等硬物碰伤小春梅的太阳穴,细心的鲜继淑拉过一个布囊垫到小春梅的头下,同时手掌紧贴着小春梅的额头给她鼓劲儿。
此时,小春梅是痛苦的,她腿上的伤痛钻心地疼,而她又是幸福的,面前的军医阿姨就像母亲注视着自己。
令人欣慰的是,有鲜继淑在身旁小春梅的意识一直都很清楚,她努力地睁着眼睛,好像惟恐自己睡去。
【现场】张春梅,坚持,坚持住哈。
为了让小春梅能够坚持到第二天的营救,鲜继淑不断跟小春梅说着话,孩子,千万别睡,再坚持坚持,阿姨在陪着你。
这里是一片废墟,但这里又是一个温暖的家。
在鲜继淑的鼓励下,小春梅渐渐活跃起来,她一次次要水和牛奶,年幼的孩子用超人的毅力,和“死神”相搏。
那一夜,时间是如此漫长,人们祈求上天不要用疼痛再折磨这个坚强的孩子;而小春梅也许正是得到了子弟兵叔叔阿姨最最温暖的关怀,而变得更加坚强。
5月15日早上,当天边刚刚露出一抹白的时候,破拆救援迅速展开。
电钻声和刺耳的切割机声,此时显得是那么激情澎湃,因为在场的每个人都知道,随着这些声音的继续,小春梅得救的时间就又缩短了一秒。
此时,一直鼓励着小春梅的鲜继淑再次询问起小春梅的情况。
【现场】张春梅,张春梅,坚持住妹妹,坚持住哈
“要帮她吊点水吧?”
“喝点水,还有没有水啊?”
“有,有,水有了,水给她了”
“要不要给她挂点水啊?”
“现在没有办法,你们不好操作”
“挂水的话,挂在这个上面,你叫她不要动,我们上面也不影响”
“输液点液是吧?”
尽管鲜继淑她们一直在呼唤,可人们似乎并没有听到小春梅的回答,小春梅怎么了?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
【现场:救援人员继续吊装横梁的工作】
王登高
等她出来以后,我们再进行全面的检查,首先我们要采取一些急救的措施,尤其是下肢受压了三天了,我们一个是看看她的生命体征,然后要采取一些紧急的措施防止下肢的毒素回流,影响小孩儿的生命。我们正在考虑下一步怎么施救的问题。
时间紧迫,快一秒钟,对于保住小春梅的生命都会多争取一分希望。救援队员加紧分割横梁。也就在一瞬间,15日上午十时四十分,就在小春梅被废墟埋压六十八小时后,这个可怜的孩子终于被武警消防官兵抱了出来。守护在周围十几个小时的第三军医大学的医护人员赶紧对小春梅进行救治。
【现场】
“当心,那个脚痛”
为了尽量保住小春梅的双腿,医护人员还是对她的双腿进行了定型包扎。随后小春梅被送往璇口中学门前的停机坪等待直升机的到来。
“不害怕了吧?”
“不害怕”
“我还要水”
“你好勇敢呐小姑娘,你太勇敢了。昨天叔叔都在那里看你,昨天夜里你睡着了吗?”
“睡着了,我痛,痛”
中午一时三十分,小春梅在医疗队员的护送下,乘直升机前往成都医院进一步救治。随着直升机的起飞,我们知道,小春梅的生命安全应该有所保证了,虽然遭遇了这场罕见的大地震她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因为有解放军叔叔阿姨来到了她的身边。
2008年5月30日,就在又一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的时候,我们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感染区的一个病房里,再次见到了小春梅。此时,已经做完双腿截肢手术的她刚刚从高压氧舱里消毒出来。医生说,这个治疗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尽管如此,我们却又一次从小春梅稚嫩的小脸上看到那种勇敢与坚强。
春梅妈妈:叙述当时春梅被压的情况。
然而当小春梅的妈妈再次向我们提起那几天的经历时,我们留意到,这个一向坚强从不哭泣的孩子,哽咽着流下了泪水,我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我们猜想,不一定因为伤痛,她是那么一个坚强的孩子,也许,泪水中她朦胧想起的是那些穿着军装的阿姨和叔叔。正是有了营救之初第三军医大学医护人员的紧急救治,才为小春梅如今的后送治疗赢得了时间,也正是当初的紧急处理,才使得小春梅保住了生命。
回到病房,刚刚稳定情绪的小春梅,就给我们的记者拿出了这几天她画的几幅画。
(班玲与春梅的对话)
记者:“告诉阿姨你画的是什么啊?”
小春梅:“是我早日康复再回到学校去上课”
记者:“那这个梅花是什么意思?”
小春梅:“梅花是我,象征幸福快乐。”
从这一幅幅写有“映秀小学”字眼儿的图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我们同样看到了,这个正在随时与病魔作斗争的顽强的孩子,在病床上送给其他小朋友的“六一”祝福。孩子,别哭,我们也送上对你的祝福,你一定会早日康复,一定能走出天灾的阴霾,找回那份原本属于你的快乐。
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得到了一个消息:医生说,只要控制住感染,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春梅日后完全有望安装假肢,也就是说,这个乐观坚强的孩子还有可能再一次站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