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军事 |
分类: 事件篇 |
舟桥部队是担负渡河保障任务的工程兵,担负着构筑浮桥,保障部队快速通过江河障碍的任务。
不到两个小时,舟桥团到达一百公里外的指定地点,警戒分队迅速开始测量河水流速。
这里的黄河宽度有二百二十多米,由于前一天突降大雨,黄河水位猛涨,河水中心流速已经高达每秒4.5米,然而按照舟桥器材的使用规定,官兵们只能在流速每秒2.5米以下的江河上架设浮桥,每秒4.5米的流速不仅会使分散的门桥连接变得非常困难,而且还可能造成桥毁人亡的严重后果。然而军情紧急,舟桥团指挥员顾不上危险,随即下达了强行架设浮桥的命令,舟桥器材迅速在河中展开。
现场:河中展开器材
汹涌的河水不断地冲击着舟桥器材,官兵们时刻都感受到危险的存在。由于架桥需要依靠张钢的牵拉和汽艇的推动力,把一个个门桥连接在一起。张钢是两端固定在河流两岸,横跨河流上方的钢缆,在架设浮桥过程中起到固定门桥不被河水冲走的作用。然而此时黄河表层的水流被拦腰阻断了,而且河水流速大大超过了浮桥的架设规定,因此每个门桥都会承受巨大的水流冲击。
程建峰
流速大,下面冲力就大,容易把张钢、地锚顶起来,或者塌陷,两百多米的浮桥,整个河上面没有牵引的力量,整个靠舟上部连接器和底部连接器连接,那么大的流速连接器力量不够,全部变形,整个器材就报废了。(5:00:26:17:23)
由于舟桥器材是由钢制的密封箱体构成,如果被河水冲毁,舟上的官兵就将随着器材向黄河下游漂流,一旦触到河中的礁石,舟桥器材的箱体就会破损导致官兵们落入水中,由于黄河河床复杂,河内漩涡很多,一旦落入湍急的河水中,根本无法实施营救。
尽管如此,官兵们早已顾不上危险,对于他们来说,如何完成演习任务已成为此时迫切的愿望。
汽艇操作手开足马力,推着门桥逆流而上,作业手熟练地进行组接,把一个个分散的门桥连接了起来。
此时只要把最后一段门桥和其他门桥连接在一起,整个浮桥就架设成功,然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作业官兵却突然遇到了麻烦。
程建峰
很困难,最后桥与桥之间有一个缺口,水都挤在那个地方,压力很大,水流四米要在门桥闭塞的时候,那个地方速度可以达到六米。(5:00:22:10:10)
水流聚集导致这里的河水流速达到了每秒六米,这对汽艇操作手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程建峰
在驾驶的时候,汽艇油门太大,水流太快,水就从门桥桥面上来,桥使劲往水底下钻,搞不好闭塞门桥就翻了,直接扣在水里面,转速太慢又顶不上去。(5:00:30:16:18)
现场:闭塞门桥
随着最后一段门桥连接完毕,一座载重五十吨、长二百二十多米的钢铁浮桥终于架设成功,这座浮桥足以承受五十吨的负重。能够保障主攻部队顺利过江。整座浮桥的架设,前后只用了二十分钟。
然而就是这短短的二十分钟,却饱含了舟桥团官兵日常训练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在舟桥团,瘦弱的战士会变得强壮,肥胖的战士也会迅速减肥,变得浑身都是肌肉块儿。
字幕:体重二百一十六斤的李晓东五个月减掉五十六斤
一百八十斤的余刚四个月减掉六十斤
一百七十八斤的白小川两个月减掉四十八斤
这是我们在舟桥团采访时发现的一组数字,这样的数据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究竟是一支怎样的部队?他们又是如何训练的呢?
字幕:2006年5月
这名战士叫李晓东,原来的体重二百一十六斤,由于太胖,在新兵下连的时候,每个班都不肯要他,是新兵班长何云杰把他留在了自己的班里。
何云杰 兰州军区某舟桥团五连班长
他当新兵的时候我带他,放在一边没人要,跟着我吧,他太胖了。(4:00:38:38:24)
李晓东所在的二营五连架设使用的是一种特殊型号的舟桥器材,这种器材的优点是能在每秒三米的流速下架设浮桥,而且通过特殊设计,能保障二百吨的装备通过江河,缺点是器材极其笨重,操作程序复杂。
“舟桥器材都是钢,磕磕碰碰易受伤;舟桥器材都是铁,磕磕碰碰就流血。” 这是舟桥团里的顺口溜,一根桥桁重四百一十六斤,一块桥板重一百八十斤,八个人在不足二十五平方米的舟面上搬运这些笨重器材,还要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操作,稍有不慎,便会因为相互的干扰造成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