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运会火炬接力手:导弹营长冯示宇

(2008-03-25 09:11:11)
标签:

军事

分类: 人物篇
              奥运会火炬接力手:导弹营长冯示宇

这是1999年拍摄于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式的一段影像资料,这次阅兵式上,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就在这个方队中,第二炮兵某导弹旅发射连连长冯示宇和他的战友们,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检阅。此后不久,这个年仅26岁的发射连连长,被上级破格提升为发射一营营长。

黑场

字 幕 发射一营作战室

同期声倒计时过程中,冯示宇指挥战士模拟导弹发射

尽管是在导弹发射营,但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并没有机会参与导弹的实弹发射,为此,冯示宇研发了这套导弹训练仿真模拟系统,配合已经混合模拟器上的导弹发射的各种声响,官兵们可以在“真实环境”下模拟参与导弹发射工作。这个导弹模拟发射系统,大大降低了部队训练成本,使部队不动实装实弹,便能组织实施导弹发射训练成为现实。

在第二炮兵部队,冯示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导弹通,而他最初的理想却与导弹无缘。

冯示宇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都是军人,用他自己的话说,从出生开始就是满眼的军绿色。然而冯示宇并不希望自己长大后成为一名军人,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第二炮兵某导弹旅发射一营营长冯示宇

我的想法是学医,从事医学,一方面也喜欢。

填报高考志愿时,冯示宇在第一志愿里写了自己喜欢的医学院,但是为了尊重父母的意见,他在第二志愿里填报了军事院校。最终,冯示宇没有考上他梦想中的医学院,却被第二志愿的军校录取了。是来年复读还是到军校报到,成为摆在冯示宇面前的一道难题,他权衡再三,不得不做出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抉择。

第二炮兵某导弹旅发射一营营长冯示宇

平常抵触当兵,上了院校后,也不是特别喜欢这个职业,也是一个暂时的,不能说是跳板,也是暂时的一个工作环境,将来很快也许就可以脱离这个环境。

冯示宇抱着把军校当作跳板的心理当了兵,然而,到了部队以后,他却有了新的发现。在军校,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整体,战友之间有了困难一起面对,有了荣誉一起欢呼。这种集体的责任感、自豪感让冯示宇感到非常振奋。

第二炮兵某导弹旅发射一营营长冯示宇

我这个独生子家庭触不到,因为在家里面是被照顾的对象,在军校上学的时候,恰恰相反,要相互照顾,这个集体,我们队长说,不能有一个人掉队。

这样的新鲜感是冯示宇以前所接触不到的,他从心里喜欢上了这个军队大熔炉,军校毕业后,他放弃了最初要留在父母身边的想法,而是决定投身到基层部队。1996年,冯示宇被分配到位于东北一个山沟里的某导弹旅发射营,然而没过多久,他却遭遇了人生的又一次尴尬。

第二炮兵某导弹旅发射一营营长冯示宇

我们这个(导弹)型号刚刚组建不久,基层指挥官力量比较薄弱,依靠学院对口分下来的还是较少,就需要一些没有学过导弹专业的,或者不是学导弹专业发射控制专业的,需要改行,担当起这个责任。

冯示宇在学校学习的是通信专业,放弃四年的学习成果,突然面临改行,他的心里一下子不能接受。

第二炮兵某导弹旅发射一营营长冯示宇

改行不容易,隔行如隔山,最难的是,因为我没有导弹系统的认识,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

但军人服从命令的天职,让他很快投入到了对导弹知识的学习中。

凭着一股钻劲,从小就喜欢冒险的他接受了这个挑战,为了弄懂导弹电路图,冯示宇不是向专家请教,就是一头扎进了图书馆。他把导弹系统原理图贴在宿舍的墙上,悉心揣摩,再结合理论钻研导弹装备,苦练操作指挥技能,不到半年的时间,他本来并不魁梧的身躯变得更加消瘦。正是在这样的挑战中,他渐渐地喜欢上了导弹这个专业。

第二炮兵某导弹旅旅发射一营教导员 吴生龙

每天晚上,那是提着一壶热水,拿着两包方便面,披着一件大衣,捧着一摞资料,一干干一宿。

第二炮兵某导弹旅政委 庞志海

冯示宇始终改革创新当作自己工作的动力,无论是管理教育,专业授课,技术革新,或者是战法研究,他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研究成果。

2004年春节前夕,导弹旅决定在九月份进行一次实弹演习。摆在旅领导面前的难题是,该由哪个发射营来执行这次发射任务呢?

第二炮兵某旅作训科长 冯桂学

这个发射任务是在我们旅13年未进行发射,全旅官兵都有一种压力。

由于任务艰巨,旅领导首先把目光放在了全旅的全面建设先锋营,也就是冯示宇所在的发射一营。尽管一营的综合水平在全旅居于前列,但对于这样一次难得的任务机会,其他兄弟营也不甘示弱。

为了顺利执行这次发射任务,也为了公平起见,旅领导最后提出,以比武的方式决定由哪个营来执行此次实弹发射任务。

旅里拟定的比武方案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要求各营通过各项模拟发射考核,二是上报发射方案,最终以考核成绩和上报方案的优劣,来确定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单位。面对旅里强硬的对手,冯示宇没有退缩,为了能在这次比武中夺魁,冯示宇带领全营官兵加班加点,对导弹每一个电路都进行了仔细研究。一场争夺发射权的比武在导弹旅的发射营之间展开了。

第二炮兵某旅作训科长 冯桂学

他们从专业理论到实践操作技能训练都进行了强化训练,给人的感觉就是要势在必得。

(一组画面同期声占领阵地,展开设备)

在一营官兵们的眼里,冯示宇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凡事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工作中冯示宇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比较严厉的人。当兵十多年,他始终严格用条令条例要求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保持着良好的军人形象。

第二炮兵某旅发射一营战士姚明辉

你出早操,无论天多冷,再冷的天,只要是值班员吹哨之前,他肯定提前到位,站在自己的指挥位置。

第二炮兵某旅发射一营一连指导员李未名

我喊冯营长,他就响亮的答了一个到,我以为他是听错了,是不是以为把我当成哪个领导过去了,在叫他。但是后来我发现,他是不管是谁,即使是一个最普通的战士在喊营长的时候他也是答到。

冯示宇的表率作用影响并带动了全营官兵,要想知道是不是一营的官兵,从他们整齐划一果敢干练的行动中,就能看得出来。一营也因此成了旅里的标杆。

第二炮兵某旅发射一营一连指导员李未名

为什么发射一营,不论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它的标准,工作的成果都是最好的呢?主要都是因为单位团结,那么怎么促进这个团结呢,就是相互之间的体贴。

而这次比武,不仅仅是体能方面的较量,最重要的是考验团队之间的协作精神。指挥员就是一个核心,指挥各个操控手进行操作,其中任何一个人或者环节出现问题,导弹就无法发射。

整整四个月时间,冯示宇和全营官兵,完成了对导弹装备的全部测试,查询了上百张图纸,对上万个零部件进行了检查。经过旅里的各项考核,冯示宇所在营以优异的成绩夺得了比武的胜利,获得了执行发射任务的机会。

事实上,要想真正组织实弹发射却并非一件易事。这次实弹发射地点,是距营区几千公里以外的高原发射场,全营几十部车辆要经过长时间行军、火车装载才能到达发射阵地等一系列程序,由于路途遥远,加之路上还会遇到难以预测的情况,冯示宇在心里不断的提醒自己,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

然而,就在发射一营做出发前最后准备的时候,冯示宇却从朋友处意外得到了一条让他震惊的消息。

远在老家出生才一个多月的儿子,浑身长满湿疹。满身的红疙瘩,奇痒无比。为了给孩子治病,母亲和妻子带着孩子跑遍了当地的大小医院。

冯示宇的母亲

(哭着说)抽血化验,楼上楼下的跑,挺难的。我们尽量不让冯示宇知道,特别是搞发射的时候,那个东西不能分心的,他一出去有装备、有人员,车出了事情不行,孩子们出事情也不行,所以说他的担子很重,我们不告诉他。

得知这个消息,冯示宇陷入了沉默,由于常年工作在外,他很少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家庭,这不能不使他的心里有着深深的内疚,而这也正是他当年不愿参军的真正原因。

某导弹旅发射一营营长 冯示宇

1974年十月份,正好我父亲去东北这边来执行任务,我母亲生孩子。

冯示宇出生的那年秋天,正赶上他的父亲随部队外出执行任务。从小他就一直跟着母亲生活,由于父亲特殊的工作性质,他与父亲总是聚少离多。每次相聚也十分短暂,而这种妻离子别的家庭氛围,曾使得冯示宇一度不愿参军。

如果说从走入军营后,他对父亲的不解化为了理解。而此时,他对军人的牺牲和奉献则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看着照片上妻子和孩子的笑脸,他心里一阵阵酸楚,但是他只能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着。

第二炮兵某旅发射一营营长 冯示宇

应该说两个女同志吧,我妈一个,我妻子一个,在支持着两个男同志的事业,也很难。比我的工作还要更难一些,但是在这个选择来讲,因为我们没办法,我们就无怨无悔地做这些事情,不光我一个,我们那么多人,千千万万个,军人的家属,军人的孩子。

电话中匆匆叮嘱过家人后,冯示宇带领部队踏上了前往高原发射场的行程。

2004年8月的一天早上,发射一营的几十辆运输车向数千公里外的高原发射场出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