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人物篇 |
三胞胎兄弟
《三胞胎齐步走》
字幕: 2007年12月11日早晨7点。
和每年冬季送新兵入伍的情景一样,这一天,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武装部,人潮涌动,热闹异常。就在集合的队伍中,三个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新兵,让其他送行的新兵家长和亲友们都非常好奇。
群众:谁老大?
老大杨跃龙:我啊!
他们是三胞胎兄弟,都是18岁,老大叫杨跃龙,这个是老二叫杨跃刚,这个是老三叫杨跃奇。几个月前,他们从同一所中学毕业,又同时想到了参军入伍。
老二杨跃刚:毕竟我的爸爸和爷爷都是军人,受他们影响,喜欢这个当兵。
记者:部队苦不苦啊?
老三杨跃奇:苦之后才有甜。
老二杨跃刚:看过《士兵突击》,那个节目看起来挺感动的,许三多,刚进部队的时候,他不是特别笨吗,什么也不会,最后不是越来越强吗!
和每个送新兵的家庭一样,三兄弟的父母也来到了这里,从这一天起,孩子们将远赴他乡,这一别就是两年。
与其他送新兵的家长、亲友相比,三兄弟的母亲李苗霞的脸上,却一直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或许她心里在为孩子长大了而高兴,或许是为十八年前,发生在自己家中的那件大事终于有了回报而感到欣慰。
十八年前,三兄弟的父亲杨红谦从部队退役后被妥善安置到北京市石景山区的一家企业工作。一年后他的孩子即将出生,面对新生活杨家有着和每个家庭一样的向往和憧憬,可经医院检查,李苗霞怀的是三胞胎,需要剖腹产,数千元的手术费用和今后抚养三兄弟的经济负担,一下子让杨红谦喜忧参半。
得知这个情况后,解放军总医院伸出援助之手,不仅为李苗霞免费做了剖腹产手术,并且还对刚出生的三兄弟进行特别细心的照料。
父亲杨红谦:我孩子生在部队,是部队给了他生命。
随着三兄弟一天天长大,送孩子去部队锻炼,去卫国戍边的念头,在三兄弟父母心中也越来越强烈,当三个孩子提出要参军入伍时,他们觉得这是十八年来最高兴的一天。
字幕:2007年12月11日,早晨5点。
这是三兄弟赴内蒙古军区边防某团的日子,也是他们临行前与父母团聚的一段短暂时光。
在这个早晨,也许是三兄弟过于兴奋,直到最后,还是剩了一碗鸡蛋汤没人喝,忙碌中母亲也不知道是他们当中的哪个没有喝。母亲说,过去一直是这样,孩子多,根本照顾不过来,哪个吃饭了,哪个没有吃,她经常是记不清。
母亲李苗霞:衣服穿上了,就是军人了,不能随随便便脱的。
老大杨跃龙:放家吧,我不要。
母亲李苗霞:给你带几个吧,上了车吃。
幕: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武装部。
很快就要离开北京了,很快就要离别家人了,特殊的气氛让送孩子入伍的家长、亲友都流露出一些伤感的表情,而三兄弟的母亲李苗霞则显得很坚强。
字幕:北京站
记者:现在有点舍不得了吧?
父亲杨红谦:没有,到部队去了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记者:现在有当兵的感觉吗?
老二杨跃刚:有
记者:是不是感觉行人看你就是解放军?
老二杨跃刚:是
母亲李苗霞:到那里以后都搞好团结啊,好好地干,相互鼓励地干。
上午11点,列车准时启动,预计30多个小时后,新兵们就可以到达军营了。
军营到底是什么样?三兄弟又能否适应那里的生活和训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