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陡坡村找水记》

(2008-01-23 12:26:53)
标签:

杂谈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个偏僻村庄极度缺水,村民们常年靠储存的雨水生活。为了改变这里的贫困面貌,兰州军区某给水团的官兵前来打井,四十多天后,这个村庄发生怎样的巨变?军民之间又结下怎样深厚的情谊?
     详情请收看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军事纪实》1月23日20:03分播出的

         《陡坡村找水记》

          村民赶着毛驴到十几里外的公用水窖打水
《陡坡村找水记》

打井现场

《陡坡村找水记》

老人终于喝到了甘甜的井水

字幕: 2008年1月4日    宁夏人民会馆

?/P>

 

2008年1月4晚上8点,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会馆,一台名为《甘泉颂》的晚会再有几分钟就要开始了。虽然这只是一台普通的晚会,但却非同寻常地牵动着每一个演职人员的心。

  为了筹备这台晚会,演员们已经排练了1个月的时间。在这台1小时40分钟的晚会中,他们集中表现一个内容——兰州军区某给水团的官兵们为一个叫陡坡村的地方找水打井。为了能把真实的生活搬上舞台,很多演员曾多次前往陡坡村,那个曾经极度缺水的地方。

   随着幕布的拉开,舞台上一个个颇具艺术感染力的节目似乎已经把观众的思绪带进了那个偏僻的小山村。

   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陡坡村,位于十多条黄土高坡交汇的最高处,海拔1700米。因为常年干旱少雨,这里庄稼难以生长,就连草也无法成活。而在这里世代居住的村民只能靠水窖里储存的雨水生活。

   在陡坡村,在每家每户的屋檐上都能见到一根白色的管子,十几米长的管子上接房檐,下面一直延伸到院落里的一口井中,这口井被当地的村民俗称为“水窖。”

 在陡坡村的村民眼里,水窖里的苦咸水也是比油还贵的宝贝。 
    据说在陡坡村,衡量一户人家的富裕程度主要看家里拥有水窖的数量。如果家里没有水窖对于小伙子来说就很难娶上媳妇了。

他叫张耀儒,今年六十一岁,为了让家里的四个儿子都娶上媳妇,他大半辈子的时间都在挖水窖。他家一共挖了十口水窖,四个儿子也因此都娶上了媳妇,如今最小的孙子也有六岁了。

这个小姑娘叫袁秀铃,因为母亲是聋哑人,生活困难家里没有水窖。每天天还不亮的时候,她就要早早起来和爸爸去十几里外的一口公用水窖打水。

每次和爸爸出门打水前,小秀玲常常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让妈妈给她梳头。因为妈妈不能讲话,小秀玲总想在这个时候能和妈妈多亲近一些。她告诉记者今年她已经九岁了,而她长长的头发在解放军叔叔没来打井之前一共只洗过九次。

小秀玲从小到大都是梳着长发的,她说女孩儿梳长发才漂亮。在每天清早和爸爸打水的路上,她也是格外的开心,她希望自己的快乐能够感染到爸爸,让他也能减少几分因为没有水的忧愁。

这口公用水窖里储存的也是常年堆积的雨水,来打水的村民都必须赶在太阳升起前来打水,因为如果来得晚了,这里的水有可能就不多了。

?/P>

过去在每天上学前,小秀玲总是这样小心翼翼地用一点水把毛巾润一下擦擦脸,她说长这么大也从来不知道“哗哗”的流水声到底是什么样的。

?/P>

?/P> 小秀玲还要给自己灌一瓶窖水带上,因为学校里也没有水,她和同学们每天都要从自己的家里背一瓶窖水上学。

 在陡坡村有窖水喝是赶上了好年头,因为只有天下雨,才会有窖水喝。可如果是赶上大旱的年份,村民们只能赶着牲口去几百里外的县城买水喝。

 为了能够找到水,村民们也想到过打井,但浅井根本没水,深井又没办法打。 

因为打井,张耀儒老汉成了村民们最佩服的人,他从二十一岁那年开始打第一口井,虽然整整用了五年的时间,却并没有打出水来。  

打第一口井的失败曾让张耀儒老汉沮丧过一段时间,他的大儿子至今还能想起当时的情景。

张耀儒老汉后来想明白了,打第一口井的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自己家的人手不够,等过几年儿子们都长大了,干活儿的人多了就一定会打出水来。

又过了十年,张老汉带着四个儿子们又开始打第二口井,但没想到五年后还是没打出水来。   

张耀儒老汉把第二口井失败的原因归结在井位的风水不好,他坚持要再打第三口井。

 字幕:2008年1月6日  陡坡村

 

在张老汉五十九岁那年,他又带着儿子们打井。这次打井一共用了两年的时间,这口井打到了六十四米深,虽然打出了井水,但张老汉还是失望了。

 

2007年9月16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从陡坡村的村民来说却是一生都无法忘记的一天。这一天,他们第一次看到了有水的希望。这一天,被他们誉为“水神”的穿着军装的人终于来到了他们的身边。

 

字幕:2007年9月16日陡坡村

 

2007年9月16,兰州军区某给水团的官兵们来到了陡坡村,这支部队主要担负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勘察和战区预设给水任务。在来到陡坡村之前,他们在完成军事任务的同时,已经为同样缺水的西北偏僻村庄打了一千多眼井。给水团官兵的到来,让陡坡村的村民特别激动。 

字幕:2007年9月18日

两天后,给水团的官兵首先把钻井井架架到了陡坡村小学的院子里,他们打算先给孩子们打第一口井。 

孩子们也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和解放军叔叔在一起,看到叔叔们日夜不停地在校园里打井,孩子们觉得既高兴又新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恭喜!
后一篇:微笑的影响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