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21年,鲁国名人孔子千里迢迢的前往洛阳求教于已知天命(50岁)的老子,两人之间产生了一段精彩对话。
老子接待完毕,送行孔子至馆舍外时说:“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不要以己为高;为人之臣,不要以己为上。”
走到黄河之滨时,看着滔滔江水,孔子在岸边感慨道:“人生的流逝就像是这样啊,昼夜不停!.....如同人的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就像人生不知何处归一样!“
老子听了后说:“人生于天地之间,其实与天地是一体的。天地是自然之物,人生也是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的变化,就如天地有春、夏、秋、冬的季节交替,这难道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吗?如果我们知道生于自然,死于自然,因此而任其自然发展,我们的本性就不会乱;但是,如果不顺其自然,而是奔忙于仁义之间,我们本性就会受到羁绊。心中有追求功名的想法,就会生出焦虑的心情;心中有渴望利益的想法,就会生出烦恼的情绪。”
孔子解释说:“我这是忧虑天下不能行大道,天下人不施行仁义,战乱连年不止,国家动荡没人治理,而且人生如此短暂,我们却不能有功于世、有为于民啊!”
老子又说道:“天与地没有人推动而自己运行,太阳和月亮没有人点燃而自己明亮,星辰没有给它们排序却自成序列,动物没有人造出而自生自灭,这是自然为之的,为什么让人来操心的呢?人之所以生死荣辱,都有自然之理和自然之道。顺应自然之理之道,国则自治,人则自正,怎么用得着津津乐道地提倡礼乐仁义呢?津津乐道地提倡礼乐仁义,是大大违背人的本性的!就如人一边击鼓一边寻找逃跑之人,鼓击的越响,则人逃跑的越远!”
过了一会,老子手指浩瀚黄河,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学习水的大德呢?”
孔子问:“水的德是什么呢?”
老子说:“上天的善就像水一样,水滋养了万物,却不争功,处于众人厌恶之处,这就是谦下的美德啊!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世上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要攻下坚强的东西却没有能胜过它的,这就是柔的德行啊。所以说柔弱可以胜过刚强。就是因为它的‘无有’,所以能进入‘无间’(没有缝隙)之中,由此可以知道不说话的教导和无所作为的好处。”
孔子听后恍然大悟,说道:“众人都愿意处于上方,水却独处于下方;众人都愿意处于安全之地,水却独处于险境;众人都愿意处于清洁之地,水却独处于污秽之地。所处之地都是众人之所厌恶的,谁又能够与它争呢?这就是它上善的原因吧。”
老子点头道:“与世无争,那么天下无人能与之争,这就是效法水的德行。水的德行与道很接近。所以,圣人随时而行,贤人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此去后,你应当从言表上去除骄气,从容貌上去除志欲。否则人还没到,就先听到声响了,身体还没来,气息已经流动了,张张扬扬地就像老虎在大街上行走,那么哪个人还敢用你呢?”
孔子回到鲁国后,对老子评价是:学识渊博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蚺,真吾师也!
--------------------------------------------------------------------------------
山里仙翁大哥为我的鼠标画和贴纸画精心制作了视频专集,遗憾我太笨了,不会搬进自己的博里,也不能把他在我画页后留下的每一首配诗整进视频里,实在是抱歉,只好在此做个链接,也向大哥表示我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哥!辛苦啦
http://www.56.com/p88/v_OTAyNzEzNTc.html?pstyle=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