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L哥,爱读书人,喜爱哲学,每读爱书,必思索、梳理,将精华沉淀于血脉以受之,将疑惑付注于实践以验之。我曾与他共论读书之方向,但取向竟截然不同。
这让我再次思索起读书的问题。
闲遐时我爱好不多,不喜欢串逛和扎堆,因此读书成为了我最好的休闲方式。阅读数量不少,种类也繁多。在学校直到毕业后很久,尤喜欢哲学,大概跟自己迷恋上哲学老师有关系(嘻嘻),于是狂啃乱咬了不少中外哲学著作,包括宗教书籍。玩味着那些高贵的字眼,放眼看鲜活的人间百态可以被统罗进一段简单生涩的句子里,大千世界的玄妙莫测可以被封装进一本薄薄的书页里,感到很得意,觉得读这些书自己可以掌握对待事物的方法。
走进江湖数年后,当我的行为和语言被他人视为生存在云朵上的仙人时,我意识到了一些问题,便扔掉哲学,疯狂的阅读起历史类书籍来,想通过阅读历史来提高自己对人生和现实生活的理解和剖析能力,同时也大量阅读人文地理自然考古等书籍,来丰富自己对世界和生活的了解和认知。
当这些书籍越读越多时,我发现自己有了莫须有的精神负担,眼前的一切都变得那么沉重晦涩,于是我改读从来都不喜欢的小说,中外文学经典、悬疑、暴力、言情等等,尽收眼底,曾经有过两个月读了二十多本小说的经历,最终迷恋上村上春树和卡夫卡,也是他们让我进入了虚妄世界,迷瞪魔症了好一段时间。
之后转看艺术类书籍,也是我很爱好的东西,感觉这样的书籍能放自己在纯美的世界里,结果视线整天就盯在天空、云朵和建筑结构上,进寺庙也只看建筑不去敬佛了。
看来看去,发现书籍给了人太多思考,人也会变的沉重,消颓,而思考着生活是一件多么累的事情啊。在我即将对书籍产生抵触情绪时,我触碰到了旅游杂记类书,尤其在生活节奏紧张的日子里,这类书籍可以让一颗沉寂的心得以出游,不带任何思考和负担的天马行空着,自在惬意,人也会简单的快乐着。
综观自己的读书历程,和L哥相比,我对书籍营养的汲取可谓泛泛而过,也没有专攻和认真学习过什么,也许我享受的只是读书过程的那份惬意和愉悦,因此装进记忆、融进血液、转化成自我的东西很少,甚至书名我都记不住,这也许是性格使然,也许自己就是个浮薄之人.
我感觉:书籍充实了我的生活,却没能改变我!
2008.8.3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