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毫升”教学反思

(2016-01-04 13:20:45)
标签:

杂谈

“认识毫升”教学反思

认识毫升这节课是建立在学生认识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新课引入时,我从学生带的容器中挑了一个小瓶子,问“这瓶子里能装下多少水?有1升吗?”那现在我们还用“升”来做单位合适吗?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单位?孩子自然想到需要一个比“升”小的单位,让孩子通过比较认识“毫升”这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接下来通过让孩子认识自带的各种饮料瓶等容器的容量,回忆生活中的毫升,体会一瓶可乐,一瓶果汁……有多少毫升,与生活紧密相连,在平常中体味。

在认识1毫升的水有多少时,我稍多花了一些时间。学生虽然也知道1毫升的水很少,但究竟有多少却并不清楚。为了让学生有个正确的认识,我在教学时实际的用、滴管做了实验,通过用滴管滴出1毫升的水,说说有几滴,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1毫升到底有多少。为了方便学生以后的估计,我接下来又分别用量筒量出了10毫升、5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并且将它们导入各种不同的容器中,让学生感受10毫升、50毫升……到底是多少,这对学生在后面的练习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的估计有一定的依据。

在这节课中,我结合教材,准备了大量的生活中实物容器,学生也准备了好多诸如果汁瓶之类的容器,用实验操作来代替空洞抽象的说教,帮助孩子积累了更多的直观经验。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课堂反馈也不错。在感知毫升时,从一毫升——十毫升——一百毫升——二百毫升——五百毫升——一千毫升,一层层累积,单位从小到大,学生在理解上更直观,认识也相对比较深刻。

另外,我还很注重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比如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出示生活中的容器让学生来猜多少毫升等等,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不过整节课所有的操作几乎都是老师完成的,孩子没能亲自动手参与其中,孩子有了一定的感受,不过还不是太深入。因此在布置作业时,以学生回家自我感知、动手操作为主,让孩子更真切地感受毫升这一容量单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