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骑车绕渔洋山渔洋山隧道昙花庵昙花坞太湖环湖大道 |
分类: 环太湖 |
周末骑车,绕渔洋山一圈。骑到北坡,环湖大道正修路,还好自行车可过。由于不通车,山路上一人没有。那条路倒是风景美丽,道北是太湖水库区,道南是渔洋山山坡。途中路过一条小岔路,以为是通往村子的,就骑进去。跟着路进山里,小路两边都是野生树木和荒草,无人烟。小路尽头,有一座特别四至的小寺院。有个特诗意的名字:昙花庵。
这昙花庵是啥来头呢?我回家后查了,转抄如下:
1398年朱元璋去世,皇位直接传给了孙子朱允炆,史称建文帝,这就埋下了一个祸根。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对此不满,朱棣称燕王,驻守北京,北京也叫燕京,就是这个缘故。次年7月,朱棣通过武力,历时三年,把建文帝朱允炆赶下台,史称“靖难之变”。史书称建文帝下落不明,但民间传说建文帝避难到了渔洋坞的昙花寺(现称昙花庵)。姚广孝,法号道衍,是朱棣的“老师”(朱元璋封了十王,并给每个王安排了一个高僧做”老师”)。于是姚广孝成了朱棣的“老师”,姚广孝在协助朱棣策划的“靖难之变”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昙花寺是姚广孝的别业,建文帝下台并遭到了朱棣的追杀,此时,姚广孝起了慈悲之心,把建文帝隐藏到了渔洋坞昙花寺做了和尚,建文帝享年45岁,姚广孝活到了84岁,姚广孝又是穹窿禅寺的住持,所以在穹窿山拈花村(现称农林村)的山坡上,有一个皇坟,只要把皇坟打开,一切秘密都可以弄清楚了,只不过这是史学家的分内事了。
建文帝到渔洋坞做了和尚,他想自己从皇帝到和尚,从皇宫到了荒野,人生就像“昙花一现”一样,变化很大,可以这样推断,昙花寺这个名称很有可能是建文帝感叹人生变化无常而取的一个名字。(注:昙花一现的成语典故出自《法华经·方便品》,昙花是印度梵语对一种仙人掌的简称,这种植物夜间开花,凌晨即萎,仅开数个小时,后人将某一事物一出现就很快消失的现象,称为“昙花一现”)。
----这是渔洋山管委会的网站。
其实,朱允炆下落不明,是明朝一大悬案。
可惜昙花庵不开门,估计是修路的原因。我俩站在门口看了一会,能听见院里有女人讲话的声音。这地方真是好去处,等路修好再来。
路上还看了渔洋山隧道工程工地,骑不了推车过去。渔洋山挖出来的都是褐色的大石头。打听了工程的人,说是为了缓解太湖交通而修隧道。隧道南口在太湖一号大桥北口,隧道出口在渔洋山北坡,隧道两面出口都是交在环湖大道上,这又如何缓解交通呢?没懂呀。有钱就是任性,开个隧道啥的不在话下,也不管渔洋山乐意不乐意?
前一篇:“具象的当代性·第一回”油画展
后一篇:栖霞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