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夏志清的《岁除的哀伤》
(2012-05-05 21:03:17)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后感 |
凤凰出版传媒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322页。
89年夏天初到Madison, 租了梦到他湖边的圆楼公寓,一间大学生夏天转租的房子。借那块宝地的光,每天早上,早爹,哦,那会儿还没早早呢,去上学,我就去马路对面的Memorial Library。每天去,天天不落,这样看书,看了三个月,直到学生开学回来,我们搬到给藕儿家。
那会儿刘绍铭在UW东亚语言系当主任,估计有他带学生的缘故,Memorial Library的高质量中文书多。不像我原来的UA,找不到多好看的中文书。那段时间,不仅把刘绍铭的书全看了,还顺着刘绍铭的书这个藤摸瓜,查看了他在书里常提到的一些人和好多书。这么得就知道了夏志清,因为刘绍铭知恩图报常常提起夏济安,夏志清他哥,也提夏志清。虽然没上刘绍铭的课,赖耗得俺自己把自己算成他的学生,真是受了他书的影响,非常佩服刘绍铭呀。
刘绍铭书里常说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那年夏天,我也就看了。英文版,我看得半懂不懂,不太对劲儿,因为和我原来在大陆洗得太不一样,没往脑子里记,所以对夏志清本人就没啥兴趣。对他书有印象的就剩下他推荐张爱玲,他推荐沈从文,他推荐钱钟书。看完《中国现代小说史》,再看张爱玲,是又多理解一层。
上周五一放假,开始读夏志清的散文《岁除的哀伤》,这才真了解了夏志清的来龙去脉:1932年上海浦东生,老家苏州,父亲银行职员,哥俩,都是教会学校,专业都是英文文学,夏志清从清华出国留学,后来一直在美国大学里教中国文学,在哥伦比亚时间最长。
原来夏志清挺反感比较文学,有意思吧,我过去一直以为他专爱搞这套玩意儿呢。夏家俩兄弟在介绍中国文学给外国人上都是有贡献的,他俩还都一生教书育人。在教书育人上,相比较而言,夏济安在台大教英文,教出来的好学生太多,有名的也多,像刘绍铭,白先勇,陈若曦…。夏志清的弟子都是谁呢?估计不会没有,只是老外我们不熟悉?夏志清能干吧,不能不承认他会说英文吧?不能不承认他英文写得真好吧?在美国做中国文学研究做得好的,都是学英文的,在中国文学研究做得好的,基本英文不是太灵。
从这书里写的看,夏志清对胡适不太好,觉得他没瞧得起夏的江沪大学,胡适认为好学生都得是清华北大的,嘻嘻,看样,那时候上海人就对南北歧视有防范意识了。夏志清还觉得胡适在给他写推荐信时有点儿滑头,没实事求是。夏志清在评价他看不上的人时,刻薄,包括对胡适和鲁迅,还有曹禺,这点儿和我接触过的上海和苏州人不同,我觉得上海人不轻易得罪人,语言多有保留。相反,夏志清在对他看得上的人,他不惜用词用好词表扬,像张爱玲,吴鲁芹。他的仗义挺明显。
可能是长寿的原因,活明白了,夏志清自视极高,夸自己时语言极其坦白。对别人的评价有些话,我看也未必都对,但是他一生坚持,到老不改。他算性情中人,他的观点读着有内容,有偏激,但不讨厌。他的文章有价值在于有实事,他脑子好,记得牢。他的散文不是好在文字上,文字也还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