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公园和犹太难民博物馆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上海生活 |
霍山公园在虹口,提篮桥附近,大门在霍山路上,向北开,站公园大门口,向西望,可以看见舟山路路口。那一带还都是老房子,破房子,曲率拐弯的路也不太好找。
霍山公园本身非常小,园子里只有一圈红胶皮跑道,中间有些树,大的树基本都是梧桐。锻炼的人比树多,挺挤的,都是附近住着的老年人。走跑到的不多,跳舞的多,有跳交谊舞,有跳排舞,还有蓝稠舞。老太太比老头多。如果想看风景,霍山公园啥也没有,不用去看。
那为啥还写出来呢?因为有值得看的地方,去看霍山公园,是因为公园和犹太难民的渊源。二战期间,犹太人逃难,上海收留了他们。当时是日占区,日本人划出这一带给犹太难民住,当年犹太人常来这公园里休息聚会。据说以色列遇刺总理拉宾的父母就埋在这公园内。
离霍山公园不远,向长阳路走,有个“上海犹太难民博物馆”。这博物馆是在原来犹太难民来时的摩西会堂旧址上改建的。那一小块方圆几里有几家犹太人的标志建筑,目前只有霍山公园和这博物馆对外开放,其他估计还在改建修理中。
摩西会堂是犹太会堂,我看就是教堂,讲解员还专门纠正我说不是教堂。犹太会堂建筑风格恢复得不错,这房子值得看。博物馆室内也有好多资料可以看。还有当年住过上海的犹太人捐回来的一些证件,像难民护照啥的。
犹太人来博物馆访问的不少,当事人写出来的故事也非常感人。历史上犹太人一直被屈辱被杀,中国人能容他们,他们懂感恩。有时候我抱怨中华文化是酱缸,恨它没原则。但是,反过来想想,是不是正是因为这缸烂酱才能宽容异教徒呀,欧洲文艺复兴那么早,天主教基督教多仁慈,但是对异教徒怜悯不足,恨有余。
霍山公园大门,向南方向:

二战犹太难民居住区纪念碑:

纪念亭:

树下跳舞的:

以色列给建的感谢中国人的纪念馆:不开门

上海犹太难民博物馆:

摩西会堂大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