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
(2011-11-15 21:59:18)
标签:
杂谈 |
分类: 自家人自家事儿 |
我是典型的“爸爸的女儿”,这话说得不像中国话哈,本来就不是,英文愣翻译过来的嘛,写着都别扭。中文哪个词呢?想不出来哈,直接翻译好像没合适的词吧?小时候我妈倒是有个词,常用在我身上,现在琢磨和这句father’s daughter 倒是挺贴谱 --“随根儿”。
我妈是这么用的。我小时候有时候不爱干活,我妈会骂:“和你爸一样懒,随根儿”。考大学那年,我妈盼我上清华,我哪能考得上呀,我妈不服:说“你就是不吃硬,随根儿”。说实在的,我确实随根儿,特像我老爸。过去说随根儿,我不在意,觉得像我爸“不求名不求利”“随遇而安”没啥不好的。
现在,像我这么随根儿性,倒多少让我担心了。为啥呢?因为我怕等我老了,会像我老爸现在这样。我老爸现在有些事儿,老了,僵化了。给你讲两段我老爸的段子吧。
(一)
我爸对条件语句反感。你比如那天,我上午有电话会,我告诉他如果早开完,我就回来一起吃饭去,如果电话会议长了,我就给他打电话告诉不回来了。对这个如果逻辑,我爸问了我两次。最后临了我要离开家上班走时,我爸还是说“电话会不管开长开短,你都别回家,我去小杨生煎”。我爸愿意排除一切不确定性,他不能等,那样心不踏实。
(二)
我爸对听我讲话不能集中精力。他不等我讲完,就打断。给个例子吧,给我爸看我的画,从第一幅讲,说不到第三,他就会打岔。类似于“这画太复杂,你要从简单入手,不要又是房子,又是桥的,这样咋能画好呢,你初学,要从简单开始,要画房子就只画房子,要画桥就只画桥.....”。我试过三次,想给他介绍我咋学画的过程,都没讲完。他会急着在说到第一,二幅上,就开始发表意见,然后一直说个不停。这样不停的插话的结果,就是啥事儿不容易交代清楚,我最初想表达的意思最后被他打岔不知道能打到哪里去,对他不利,时间长了,不能吸收新的信息了。
(三)
周末,去新桥镇,那家人家房子确实大,我是第一次在上海见到那么大的房子,有五亩地那么大的屋子。我爸和戴姨就憋不住了,俩人说“这房子太大了”,“上海冬天没暖气,冷呀”,“这地方离城里太远呀”,“没车”,“没地方买菜”。他们说的我也这么想了,可是我不会讲出来,我知道他们年轻时也绝不会这么讲出来。可是,老了,他们忍不住,当着主人家面就开说了。幸好主人不在意。
(四)
我爸老担心我不安全有坏人。晚饭后,出去到院子里走走时,我爸的话题就是我的邻居都是啥人家,挨家问。他老希望我邻居“这家要是像树杉家那样,一大堆孩子多好,再有两猫,一个狗”。“住家就是要热闹才好”。反复老说我都办不到的事,他瞎操心要求别人家。
诸如此类的小事儿吧,还有一些。都是我爸年轻时绝对不会发生的。但是他老了,自然属性就暴露出来了。我是我爸的女儿,我爸就是我的镜子。况且,我还不如我爸硬朗,更不如我爸聪明。所以我怕,等我老了,还不如老头呢,还指不定啥样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