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百年孤独》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后感 |
范晔翻译,南海出版社出版,2011年6月第一版,精装本,共360页。
读了整整一夏天的《百年孤独》,终于孤独完了。真难看下去呀,好家伙,这一大家子啊,上百口子人物,起得都是啥名字嘛,乱七八槽的,咋记呀!
刨除去人名翻译得不招人待见这一个缺点以外,看《百年孤独》时,有看《红楼梦》和《战争与和平》那种,好像在针线笸箩里扒拉出烂线头来,然后按颜色分门别类地缠出一卷一卷的线来,有快感。我估计,和曹雪芹和托尔斯泰一样,这个孤独作者马尔克斯一定有个大脑袋,巨大脑袋,他思考得也忒细密了呀,要不然咋能这么游刃有余地摆布这百十号人物在百年历史长河中时隐时现呢?
看《百年孤独》,让我老联想到《红楼梦》,虽说两故事南辕北辙,社会环境也是十万八千里远,写法更不同,前者魔幻诡异,后者超写实,但是看完都会停不下来对人性的思考,都是让人惆怅,能让你从心底里倒吸出一口长长的宿命孤独的叹息。
就我自己的读书趣味来说,更容易欣赏《红楼梦》,因为书里故事的繁华和苍凉平衡得松弛有度。反观《百年孤独》,孤独得太赤裸裸,从开篇到结尾悲凉得一气呵成,惨烈得心灰意冷,真是说不出来的无可奈何呀。
和我小学时第一次看《红楼梦》一样,看孤独真是满心欢喜,但是不懂。我知道现在写不出来读后感,就算心里痒有感觉写出来也太早了,还要再看的。不过,正做饭呢,反正蘑菇和白菜花在烤箱里,还没熟,写点吧。如果你们还没看孤独,没准对你们看时有点儿帮助。
我看《百年孤独》有这么几点初步的体会:
- 要反复看,一遍看不懂,不论你啥阅读水平
- 要画出人物家族谱来,对着表看,要不看不懂,人名真得翻译得烂
- 翻到哪页都可以读下去,不用每次从头来,故事到处都是,都有看头
- 当有空闲时间,无论时间长短,都可以拿出孤独来看看,人家写得信息量大呀
- 很多书中人物的想法和说过的话,我都能产生共鸣,这就是为啥,尽管那么难读懂,还是喜欢看下去的原因
- 家族大树能不能长得根深叶茂,关键看家里有没有个好祖母,你看人家布恩迪亚家有乌尔苏拉,贾家有贾母
- 败家的都是儿子
饭菜烤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加一个不相干的照片,去杭州在嘉兴买的红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