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谈婚论嫁的黄金宝地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上海生活 |
下面是我爸写的,我照抄:
我每次来上海,都要去南京路上走走看看。这次到上海又是“旧习”难改,还要去逛逛。昨天,先坐汽车到南京路西头,又改坐轮椅前去。这时,女儿建议我说“咱是不是先去看看人民公园啊?”。我说好啊,正好这地方我还没去过。于是我们便进了人民公园的大门。没走多远,就看见前面人头攒动,挤来挤去,闹闹哄哄,好一派不寻常的景象。我们便身不由己地慢慢挤进人群,想看看到底啥事,咋这么热闹。
站在人群里边,透过时有时无的缝隙,原来都是一张挨一张的“征婚启事”,一眼望不到边,看不清哪是头哪是尾。
再看看人们的举动,不管是站立不动的,还是来来往往走动的,还是三三俩俩悄声议论的,都是在观察,寻找琢磨着“五花八门”多种多样,不同要求标准的“启示”内容。
我“挤挤查查”看了几张“启示”,基本内容大体相同。都是写着自己的年龄,身高,学历,职业,工薪,房产,本人优势特长以及寻找的对象应具备哪些条件,等等。还有些“启示”在最后注明“父在近处”或“母在近处”等。看样子,意思是说有意者可马上交谈。
你甭说,人们看过“启示”之后,还真有立即行动的。我看到一位大约四十多岁,穿戴挺象样的男人,与一位像母亲模样的人,正在一本正经的互相介绍各自的具体情况,而且态度还是挺严肃认真的。
在拥拥挤挤,慢慢腾腾看完一大圈后,刚要走到出大门的地方,又意外地看到两侧半圆形的走廊,都有好几十米长。进去一看,呵,好家伙,上上下下,左一层右一层,挂的满满当当,全是“征婚启事”,谁想找个空位子都没有。
在这些“启示”的内容上,大多都写明了自身的条件,而没写要找的对象的条件。看样子,是想让别人主动来找自己的。
听说在众多游人中,有些是专做“保媒拉牵大红媒”的。这些人,是从中“渔利”还是出于好心“尽义务”,我没来得及打听。
在浏览过程中看到的人们,大多数为中老年人,不是“父辈们”就是“母辈们”,年轻人很少,更没看到一位年轻的大姑娘。由此联想到,做父母的是多么关心儿女的婚事,那些“剩男剩女”们,哪一个不是父母最大的心病呢?
顺便说一句,老头找老伴也有在此凑热闹的。我看见一位坐着的老者,在他面前就摆着一张寻找老伴的“启示”。
这趟公园,我没白逛,亲眼见到了只听说过而没见过的新鲜又有趣的事。我敢断言,当年公园的设计者和建设者,都没想到公园还可以成为“谈婚论嫁”或“找婚寻嫁”的黄金宝地。
看完这段大开眼界的事之后,我们一边议论着,一边向南京路的步行街走去。
加几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