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家还没二大爷呢?”

(2009-12-26 20:07:37)
标签:

杂谈

分类: 自家人自家事儿

寒假了,早早回来后家里气氛可就不一样啦。这不,早爹娘又得把了,搬出早早小时候犯的笑话,跟着早早屁股后面,没完没了地叨咕。你比如,看见墙上爬个蜘蛛,早爹娘会异口同声地大喊“大织屋”;开车,瞧见马路上无通路的标志,会说“死咕咚”,绝不说死胡同。每说出一句早早的早期经典来,俩人那得意滴。看着他爹娘哈哈傻笑,早早一点不乐,还嘲笑他爹娘:“有啥好笑的?还是说说你们自各儿的笑话吧”。

 

确实,早爹娘小时候也有这类笑话,多着呢,谁还没有?早爹就有几个特来劲的。今天先写三个试试,都是早奶奶讲出来的。

 

(一)

 

早爹二三岁时候,早爹姥姥回佳木斯后,家里没人看他,早奶奶只好把早爹送到她们机关幼儿园里。刚上幼儿园那头几天,早奶奶不放心。有一天,她下午开完会后,溜出办公室,跑到幼儿园,想瞧瞧儿子咋样。在幼儿园院子里,小朋友们正玩得热闹,早奶奶左看右看,在小人堆儿里没找见早爹的影儿。只好从房后绕道进走廊,从各屋门缝挨个往里看。哎,终于看见早爹一个小人儿,各个儿坐在一个大教室中间,低着头,看着脚,嘴里还振振有词地嘀咕着:“我还要花卷儿,我还要花卷儿….”。 这是咋回事捏?

 

原来,每天吃中饭时,小朋友们会帮助阿姨把桌子和板凳搬到教室中间,摆好,大家围着搭起来的长桌子,坐下吃,一起吃饭。 那天,中午吃花卷。 饭后,小朋友们和阿姨们又把桌子和板凳搬回原处。可是早爹就坐那不动,坚持“我还要花卷儿,我还要花卷儿”。小朋友们只好留下他,到外面玩,他还坐那。

 

那天,阿姨告诉早奶奶说:“你儿子已经吃了六个花卷儿,还要,俺可不敢给他啦”。估计早爹吃的那花卷儿是迷你型滴,绝对比早妈给早早做的小多了。

 

(二)

 

转眼,早爹长到会认字。 一次,在家他翻到一本书,是京剧《沙家浜》剧本。人家早爹一看不要紧,还发现大问题了捏。 敢情,整天唱的那句“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唱错了呀,原来是“竟敢在鬼子面前要花枪”。早爹自觉本事大了,认字了嘛,家里来人,他就主动往前凑,给人家唱“竟敢在鬼子面前要花枪”。

 

上次在北京,和早爹四叔和姑姑两家一起吃饭,她们看见早爹正起劲地也不是说啥来着,还想起这茬儿,说早爹“又要花枪了”。

 

(三)

 

1976年,唐山地震那年,北京家家户户搭地震棚,住外面。早爹上北京玩正赶上地震。早爹大爷姑姑叔叔几家联合,在胜因院12号搭棚子。早爷爷辈里,数早爹的二大爷最会干活,人能干就有威信,再加那么多年他就一直想自己干工程,可下逮住机会啦。二大爷当指挥,盖房子,四家大人孩子都得听他的,外加一个东北来的半大小子。早爹,本来心里暗暗自认为是个少年鲁班,你想呀,那对二大爷更是佩服的很,二大爷指到哪里,早爹就打到哪里。

 

孩子们的主要任务是到学校领脚手架,帆布,和其他材料。这种大会战,多热闹呀,你想吧,早爹得多兴奋。早爹干活是让二大爷最满意的一个,有个说法可以作证。当时,早爹二大爷二大妈和早奶奶曾经这么说过:“我们三儿子,没闺女。可是,如果你要让我们在你的一儿一女里挑一个,我们可还挑你儿子”。

 

二大爷越表扬,早爹干得越卖力。

 

从胜因院到清华主楼,早爹他们不知道拉了多少趟车。不管多少人在场,早爹毫不含糊,老说:“二大爷让拉钢管”,“二大爷让拉玻璃”,“二大爷”让这让那的。主楼那里都是来领料的学校的大人和孩子,二大爷和老大爷家的孩子们看着这个东北小子,一口一个“二大爷”“二大爷”的,还东北口音,挺大个嗓门,他们特不好意思。

 

月爹小声地提醒早爹说“你别老二大爷,二大爷的”。早爹可不怕笑话,更大声地反驳月爹: “怕啥,谁家还没二大爷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