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罗婆子

(2009-08-17 22:10:48)
标签:

七十年代

文学/原创

分类: 小说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为巧合

 

一九七零年,老罗从牛棚里被解放出来,官复原职,回政府那边还管工业。老罗家也从大杂院九六十间搬回后院,按照“文革前住哪还住哪”的基本原则,他们住最里边那栋门,有西窗户的二楼。

 

这下,老罗的老伴和孩子们又都回到了前院机关干部的眼皮底下来了,像文革前一样他老伴的一举一动就又成了前院机关干部的笑谈了。背地里机关里人好叫老罗老伴老罗婆子,其实人家老伴根本没那么老,她四七年“加入”的,那年也就四十出头。说到她的“加入”,倒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老罗老家在山东临清农村,十八岁那年由父母做主给他娶了个本村姑娘当媳妇。过门后没多久,老罗就跟上八路打鬼子去了,扔下新媳妇在家伺候老人,种地干农活,一干就是好几年,这期间老罗没给家一丁点儿音信。鬼子投降后,老罗也没回家,又随队伍转战太行山和国民党打。

 

有一次队伍好不容易路过老家门口,老罗回家看爹娘,媳妇在公公婆婆的怂恿下,说啥也非跟着老罗走不可。老罗拦也拦不住,气得不管她,老罗跟着队伍急行军,老罗媳妇小脚,还背着公婆给儿子带的大饼子大葱,一脚深一脚浅地在后边追。

 

等老罗媳妇吃完了所有的大饼子大葱,连滚带爬地最终可到了西柏坡时,比老罗的部队整整晚了十好几天。那时的西柏坡真需要人手呀,啥人都有用场,老罗媳妇虽不认字,但会做鞋,在临清老家村里就是纳底子快手,就这么的,老罗媳妇就进了被服厂,专做军鞋,纳底子。

 

前院机关里没人不知道老罗婆子这段光荣纳底子历史的,他们是从老罗婆子那知道的不假,但那倒真不是由于老罗婆子和他们吹牛显摆自己加入革命多么多么早,而是老罗婆子从心底里庆幸自己当年多亏了不怕苦跟上老头了,她情不自禁地逮前院谁跟谁讲“要不是当年死跟上队伍,老头子在西柏坡能不另娶年轻有文化的女学生嘛”。

 

每次后院不管谁家的老家来的大老婆找上门来闹,老罗婆子一准儿去人家,陪着人家大小两老婆流眼泪,一头安慰安慰大的,再转过头安慰安慰小的,说人家俩“都不容易,就属老头子缺德”。她给人家大老婆带来的农村孩子点好吃的好喝的,再带点衣服。每次小老婆拿钱打发大老婆走后,老罗婆子看着大老婆带着孩子走了的背影,总边流眼泪边教训她自己的孩子们“看看,看看,当年你娘要不跟着你爹,你们就像他们一样,现在在山东老家喝西北风吧!”

 

让闺女儿子仨孩子挤一屋住,老罗婆子把有西晒的那个房间腾出来,养鸡,养了一大屋子鸡。只见她天天忙忙活活地剁鸡食菜,还真没人问她鸡下了多少蛋,那年月,鸡蛋是最好的东西。

 

那年,机关集体检查身体,不得了啦,老罗的胆固醇比所有人都高,高的邪乎。那时缺油水,谁知道啥是高胆固醇呀,没听说过。医生问他没准儿吃啥吃的吧,他说“不能够呀,老伴每天给我炒十个鸡蛋保养身体”。

 

又有一年,后院修假山,砍了一棵参天大树,树根子留在地里。老罗婆子心疼那大树根子没人要可惜,说 “回家烧火做饭能用一年”。她特意儿买了一把大斧子,一把大镐头,每天从早上五点开刨,到天黑实在看不见为止,连续干了一个多月,院子里人都听习惯了 她那“噹, 噹,噹”声。突然有一天不噹噹噹了。原来老罗婆子住院了,大出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