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出少年
(2008-11-22 19:55:49)
标签:
杂谈 |
分类: 观后感 |
俺原本是网球盲,不会打,也看不懂比赛。偏偏上星期看过一场上海网球大师杯赛,还倒有一点点儿感觉了,自我感觉而已。因为只不过是而已,所以一直没写下点儿啥。也就是说,这感觉在可写可不写之间。今天反正没啥事儿,我还是写下来吧,好歹算个记号,这是上海办了五次大师杯的最后一届,以后不在上海再办了,又是我第一次看。更重要的是,真得感谢晓美赶我这鸭子硬上架,更感谢Diane的包厢,不然的话,我错过了它。
上星期五,十一月十四号,晓美来电话短消息问“今天看网球去?”,俺的回答“没时间,得开会”。她马上发回一个短消息命令我“看球,一定得看球!”。然后又打来电话,大概太气得慌,大声喊:
“你知道这票多贵?”
还没等俺翻白眼捏指头琢磨出来这到底得多少钱一张票呀,她又喊过来了:
“黄牛要卖1000多块,还是普通座,你知道咱是啥票?”
哎呀是呢,听着好象咱这有的还不是普通票呢。“那啥票呢?”
“啥票?咱能进包厢,还有饭吃,你那会有啥了不起的,啥时不能开?”
“哦,还有好饭吃!俺去!”
俺随她和Diane一起到旗忠体育馆。
星期五晚上是小组循环赛的最后一场,决出两组内成绩最好的各两人,进第二天的半决赛。我们那天看两场,
第一场是:
捷克的斯捷潘内克(Radek Stepanek)对法国的西蒙(Gilles Simon ),
第二场是:
瑞士的费德勒(Roger Federer)对英国的穆雷(Andy Murray)
这二场赛,特别是第二场的费德勒和穆雷,要我说是整个今年大师杯中最好看的二场,因为后来我又连着在电视上看了半决赛和决赛,也看了几场前面的循环比赛的回放,有比较啦,俺是后补,算可教育好子女?
这篇的题目--自古英雄出少年,就是我那天现场看球的体会。二十七岁的费德勒没打过二十一岁的穆雷,尽管费德勒打得那么完美,那么顽强。穆雷看起来不像费德勒那么兴奋,穆雷一直脸色苍白,没啥表情,可是在打拉锯战时,一点儿不含糊,心理素质超稳定,步伐灵活。费德勒姿势优美,发球都是每小时200公里的速度,可是赢一个球太费力,他打不死人家。
同理,三十岁的斯捷潘内克也是输给了二十三的西蒙。喜欢西蒙,他一直笑呵呵的,无论观众啥喊声,无论斯捷潘内克啥打法。西蒙长得还漂亮,相信西蒙一定能成长成伟大的远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