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儿
(2008-09-27 17:40:1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朋友 |
小鱼儿就是我以前讲过的《博瑞德》里提到的另一个让人感动的妈,那天那故事只讲了给藕儿和博瑞德娘俩儿,今天就专说说小鱼儿吧。
我咋认识小鱼儿的呢,那得从一九九零年初春的一天说起。那天正下着大雪,我从鹰崖(Eagle Heights)的山顶走到山角下。小鱼儿家住山下,我走到她家门口时,她开门迎出来说“雪下得挺大,你小心滑倒啊”,就这么一声担心让我认识了小鱼儿。那天小鱼儿非让我到她家歇歇,多亏进她家了让我得以认识了她的俩儿子。敢情,人家娘仨早都认识我,因为我从头年冬天开始早晚一天二次从山上走到山下,“风雨无阻地,按时按点地出现在我们家窗户外”小鱼儿小声笑着说,她儿子们也跟着哈哈笑。
小鱼儿住教工宿舍,比学校供给我们研究生的房子大,她们有上下二层。一进小鱼儿的家,就有不一样的感觉,摆设不像我们国内来的学生那样到谁家都大同小异分不出个来。小鱼儿把家布置得干干净净,空空荡荡,床上,饭桌上,书桌上,沙发上啥零七八碎的东西一件也没有。更绝的是她家从二楼睡房到一楼客厅和厨房所有的窗户的窗帘都严严地关着,满屋黑咕隆咚的,只留下客厅里靠大门的那扇窗户的窗帘开着,仅仅那一缕光线照进屋里,电视放在那扇窗户下,电视下仨座垫,她们娘仨天天坐在座垫上看电视。有时站在座垫上跟电视做健美操,我每天恰恰是她们站起来做健美操的时间路过她家门口。小鱼儿开玩笑地说“我们仨天天看你的肚子,看到底还能长多大”。
打那以后我虽然还继续天天走山上老路,不过心里多了个奔头。路过她家时不是隔着窗户和她们娘仨挥挥手,就是干脆进去喝杯茶说几句话。慢慢地和小鱼儿和那二小子越来越熟。渐渐地看小鱼儿不再那么神秘啦。小鱼儿八十年代初就来美国,比我早好几年呢。“来了什么也没干就一连气儿生俩孩子,被他们缠住就在家带孩子”显然小鱼儿是不甘心目前现况的。也难怪呀,小鱼儿比我还小五岁,那时她老大都该上小学了。可是他上不了,因为有自闭症。到美国六七年来小鱼儿带孩子做饭从早忙到晚的过这种两眼一抹黑的家庭妇女日子,她对外面世界的认识说来你不会信主要来自于住在国内的她姐姐和她妹妹读点什么介绍美国的书呀和看点什么介绍美国的电影啊,然后每周等她打回北京家电话时讲给她听。
不像其他留学生,小鱼儿本人没有美国梦。她在北京当模特学服装设计好好的,经朋友介绍她认识了一位刚从美国回国探亲的刚出炉的博士,十二天之后嫁他,随他来美国。二十刚出头的小鱼儿稀里糊涂地飞到美国,接下来她的日子可以简单地概括成生孩子带孩子。这事儿得历史地看问题,你想想啊,八十年代初中国和美国差距巨大,国内留学大潮刚刚兴起,那时我们大家都还没缓过梦来呢,人家小鱼儿的丈夫都拿了博士了,他不是精英那还能是啥呀?哦,对了,还有呢,小鱼儿的丈夫的导师是诺贝尔奖得主,他们实验室在我们学校拿科研经费最多。所有这些大概促成了小鱼儿毫不犹豫地跟他闯美国,我猜。
可是,诺贝尔奖得主的实验室是那么好干的嘛?那得起五更爬半夜,科研经费最多不保证给博士后工资最高,因为想来工作的人太多。这么着,家庭孩子重担就小鱼儿一个人扛,又加上一个有毛病的孩子需要多少特殊照顾呀,真够她呛。
早早出生后,我没时间再坚持锻炼,就没机会天天见小鱼儿和孩子们。小鱼儿单独跑我这几次看早早,每次来都带上好多她儿子的衣服,小鱼儿孩子的旧衣服成了我早早小时候得到最多表扬的好衣服,小鱼儿有眼光会买衣服。每次她来都一路小跑,根本坐不下,放下东西讲二句话就跑,她孩子还在家呢。后来在我一再坚持下,她才带上儿子一起来。来一次,我就彻底明白了小鱼儿过的是啥日子。那俩儿子从进门开始就嘴不停,手不停,脚不停。在她们家时我还没感到,因为他们在自己的领地熟悉,各玩各的,挺好的,可是到了陌生地方,老大就紧张,不知道怎样缓解。小鱼儿说“这就是为什么家里都挡上,少干扰老大”。
我在鹰崖生活的六年里,小鱼儿一直和我们中国留学生不和群,一直过着旁人认为特神秘的日子。每次看见他们全家出来,她一定收拾得像模特一样光彩照人,把两个孩子也打扮的尽量最时髦,别人看她们全家羡慕都来不急。我保证在鹰崖没人能看出来她孩子有毛病。
小鱼儿就这样尽了她最大能力保护着儿子,可是啥时候是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