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脑子
(2008-07-30 18:51:50)
标签:
杂谈 |
分类: 胡说八道 |
上海话管洗脑叫“打脑子”,多生动啊。
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教育的工作就是给孩子们反复不断地打脑子。到什么程度孩子们算完成学业能毕业了呢?到他们被彻底打干净,再怎么打再怎么抹香波都不下泥的地步就成了。有人在小学就清爽了,那样比较省教育经费,有人被打到研究生还不干净,那也没关系我们的教育机器强大,可以加博士实在不行还有博士后,最终一定能把每个孩子的脑袋都弄得一尘不染。
你们从我过去发的牢骚里早就知道,我是被非正常教育打过头但是不干净,所以看别人干干净净,我心里嫉妒,不平衡。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你一定不反对我说韩寒是防打脑子警惕性比较高的孩子。他不爱被同化,恨随大流,对吧。可是你如果看《韩寒五年》,你绝不会想到散文的作者是南方人,是上海人。韩寒的文字非常北方,韩寒的观点非常北京愤青。再进一步说,韩寒对大学教育的反思挺超前,我读他文章时以为他父母是北大,至少是清华,教员。其实更可贵的是韩寒的反思是无家学渊源的。韩寒牛就牛在是乡村长大的,靠自己走出来的。多可惜呀,他的表达要和北大家属不同该更牛吧!要求太高,他还年轻,相信韩寒有潜力,能悟出他最牛的方式恰恰应该是北京话所不能表达的,他最牛的故事应该是城里孩子连做梦都梦不出来的事。
这几天林业部出台新政策,答应把百分之六十的国有林地拿出来分给农民。在农村土地改革三十多年后,林业部这最后一个堡垒终于不得不松动。市场木材短缺他们把着林地又种不出树来,你说国家财政为什么养他们三十年呢?就这大是大非问题我们在办公室议论来着。我们这南北方孩子都有,城里和林场的孩子也都有。但是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中,你根本看不出谁是哪来的。山区来的孩子也没为这个可能给亲戚朋友带来额外收入的政策而欢欣鼓舞,好像我们的生长环境对我们的观点的形成没什么影响。
我是不是应该为我从哪来的做代言?是不是我特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