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 |
分类: 上海生活 |
五岁时,早早看郭老师家仨孩子学琴,弹的曲子好听他挺眼谗的. 郭老师就请了一位台湾来念钢琴博士的陈老师在郭老师家教所有小朋友. 我们那时是穷学生家没钢琴,早早在郭老师家和陈老师学,每天在郭老师督促下在郭老师家练琴. 那一年半,早早按部就班练,算是一段学琴的好时光. 可惜离开郭老师之后到新加坡,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老师,先在克来门提(Clementi)附近的雅玛哈音乐学校混了半年. 也是个女老师教也姓陈,可是这陈老师不是郭老师家的陈老师. 再加上这陈老师坚持雅玛哈音乐学校不让妈跟着看,怕偷学,早早一人根本学不下去,实在没法儿只好停了.
一年多后离开新加坡,回到康州斯坦福. 刚开始时,在黄页上找到一教钢琴广告. 为什么看中这广告上的人儿呢? 就因为他家就住我们家附近. 按广告地址摸到一非常小的小房子,找到一位八十多岁精神老头. 据老头他自己说,他原来是斯坦福市高中乐队老师. 看得出老头爱音乐也爱孩子. 特别难忘的是,老头老记不住早早名字,也记不住给早早留过啥作业,经常留过的作业再留一遍. 零打碎敲地会过他几个月课. 最后离开倒不是早早跟他学不下去了,反倒是老同志对早早有没有音乐细胞持极大的怀疑态度.
又隔了几个月,我剪头发时聊天,正巧理发师傅的女儿刚被印地安那州立大学(Indiana State University)录取学钢琴. 她越为女儿骄傲,我越着急早早,所以求她帮忙. 她答应回头给我联系联系她女儿的老师. 因为她女儿是好学生面子大,她当天真就联系成了. 她女儿的老师叫摩菲太太(Mrs. Murphy),摩菲太太继承她母亲的家庭钢琴学校,并且发扬光大又招了二位老师办成一个在当地小有规模的钢琴学校. 学校在牛瓦克(Norwalk),离斯坦福开车走15号路也就半个钟头.
面试那天,摩菲太太叫早早随便弹一曲自己爱的. 早早说:"没有自己爱的", 因为离开郭老师家这三年他本来就没咋学过.
摩菲太太看出来了,下结论说:"看样子你老师过去没给你足够的曲子嘛!"
回到上海,住美丽华时,有一天早早和我上对面家乐福. 在商场电梯前看到一小书桌后立一广告板儿. 有二人坐在书桌后正在宣传"夏滨钢琴学校". 二人中有一人正是学校创始人兼校长和教员的夏滨,她人热情,拉着我和早早介绍她在美国如何办钢琴学校的,目前打算回上海发展,刚要建学校. 早早自然而然成了夏老师在上海的第一批学生. 夏老师干劲冲天打算在上海干出一番"皇家钢琴考级"大事业来,可是万事开头难,忙的她焦头烂额. 又加上她既要照顾上海的学校又要照顾美国的家. 夏老师常跑美国照顾家里的一儿一女和丈夫,她没工夫管早早,就把早早转交给她学校的兼职小赵老师. 当时,小赵老师是上海音乐学院(上音)的学生,校外打打工帮帮家里减少负担. 早早和小赵老师学了几个月,早早不练琴,小赵老师人年轻不好意思撕破脸儿伤害早早. 俩人儿僵住了. 有一天,小赵老师实在受不了啦和我告状:"我教不了早早,他不换老师不行了." 我一直挺感谢小赵老师,他有良心讲真话.
早早又逍遥自在过了一年半不学琴不弹琴的生活. 有一天,我们同事之间闲聊,我同事说起认识上音汪老师,我求他帮忙联系汪老师. 等联系好,我打电话过去,汪老师老伴陆老师接的. 汪老师陆老师都是甭提多好的人了,真好,答应帮早早. 在汪老师坚决推荐下,钱老师同意见早早.
见钱老师时,早早已是初二学生了,啥基本功也没练过,更没一首别说拿得出手儿的连弹得下来的曲子也没有. 给钱老师弹了一小段小赵老师教过的谱子.
钱老师问早早:"你喜欢弹钢琴吗?"
早早马上回答:"不喜欢!"
"那为什么要学呐?"
"我妈非让再试试"
钱老师接着慢慢讲:"那这样,我们先试试看,你愿意就来上课,不愿意随时通知我. 如果咱俩有缘分能坚持三个月,到时候我再决定收不收你."
头三月,早早坚持周六上钱老师家学琴. 回家我要督促练琴,陪着天天弹琴. 越临近到三个月时,早早越紧张. 他常常自己嘟哝:"钱老师一定不要我了,钱老师怎么能要我呢." 到三个月整后,钱老师没说不要他,只说:"再过三月看看咱俩缘分怎样." 早早对钱老师再宽容三个月期限特满意,也开始对自己学琴有点信心了.
又过了三个月,钱老师答应收早早. 钱老师几年后才告诉早早当年为什么收他,因为他这后门太硬了. 汪老师是钱老师的老师,钱老师开玩笑说:"汪老师还给过我一个小花书包呢."
一直到今天早早高中三年级了,他风雨无阻每周六见钱老师. 和钱老师学琴,每天弹琴已成为早早生活的一部分. 不仅早早盼着见钱老师,我也跟早早听钱老师课. 钱老师讲课就像涓涓細水流入孩子心田,就像淡淡清风吹孩子成长. 钱老师信手捻来的例子生动形象地一下子就让孩子明白贝多芬,莫扎特,肖邦,要表现什么. 钱老师从附小到大学毕业教学生,一辈子没离开过上音,她念念不忘她的贺院长和她的老师们. 给早早讲课时老说什么什么老师当年怎么怎么讲得. 钱老师也望七了,早退休了,她教孩子就是为了让她的贺院长和她的老师们教给她的东西能传给更多的人.
现在上海学琴的孩子二,三十万,像早早这么幸运的孩子太少了,有几个能遇上钱老师或者钱老师的同学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