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家庭与孩子教育亲子教育孩子珂姥姥 |
五六岁的孩子还没迈进小学大门,怎么就开始“恐学”了呢?家长又该怎么疏导孩子“恐学”的心结呢?本文给出了原因及解决方法。
“我要上学校,背上小书包……”还有半个多月,小学新生就要开始学习生活了。然而,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像《上学歌》里唱得那么开心,有的孩子一听“上学”俩字就开始大哭大闹,有的则抑郁得想去自杀。五六岁的孩子还没迈进小学大门,怎么就开始“恐学”了呢?家长又该怎么疏导孩子“恐学”的心结呢?
家长过分宠溺 孩子不愿上学
六岁的瑄瑄是家里的“小公主”,从小到大完全在爸爸妈妈和奶奶爷爷的呵护下长大,养成了说一不二的脾气。
前几天,妈妈给瑄瑄报了一个幼小衔接班,想让她先适应一下小学生活。然而一向自由惯了的瑄瑄却受不了衔接班里的基本规则,要按时到校不能睡懒觉,一节课要上40分钟,课堂上还不能走动、喧闹,非常不自在。从第二天开始,瑄瑄妈每天都要哄着瑄瑄去上衔接班,而瑄瑄则哭得泪人一般,就是不肯去。最后,瑄瑄妈答应了给她买芭比娃娃的要求,她才含着眼泪不情愿地走进了教室。但第三天早上,瑄瑄又开始抗拒上学。就这样,为期一个月的衔接班,瑄瑄连一周都没坚持下来。
通过衔接班,瑄瑄认定上学不好玩,从此只要一听见家人说9月开学的事,她就会大哭大闹,嚷着“我要买衣服,不要小书包。”瑄瑄妈发愁地和瑄瑄爸商量:“孩子这么不适应,要不就让她晚上一年学吧。”
幼儿园学太多 没上学已厌学
年仅6岁的小竹是幼儿园里有名的小才女,不仅会钢琴、舞蹈、素描、书法等艺术特长,珠心算和跆拳道也样样精通。平时周一到周五,小竹从幼儿园出来就直奔兴趣班,周末更是全天学特长,最多的时候,她同时上九个班。
然而,小竹对自己的特长只有厌烦和恐惧。“每天要弹两个小时钢琴,练半个小时的书法,还要珠心算100道题,做不完不能玩,做不好妈妈还会打我。”小竹委屈地说。小竹的小姨说,小竹曾给她打电话说,不想上小学,因为“学习太累,活着没意思”,这让她很是吃惊。进入8月后,小竹的恐学情绪越来越严重,几乎每晚都做噩梦,而她说得最多的梦话是“我不上学,别打我!”
分析
过分宠溺 孩子适应力差
“孩子会恐学,责任多在家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济南电台主持人杨清说,她接触过的心理咨询案例中,五六岁的孩子就恐学的不少,而且越是到小学开学前夕,恐学症状越严重,而导致孩子恐学的原因多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
在家备受宠溺的孩子,往往心理脆弱,适应力差。杨清说,瑄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家里父母对她言听计从,到了衔接班,老师一对她严格要求,她就受不了,并因此产生了“恐学”情绪。而瑄瑄父母对瑄瑄“不上学”的宣言进一步妥协,则让瑄瑄感到,上学这件事,自己可以选择逃避。
期待过高 孩子失去学习兴趣
“孩子可以‘充电’,但充太满,就没有后劲了。”杨清说,小竹妈给小竹报了八九个兴趣班,孩子被过早地透支了学习的热情。而小竹妈的棍棒政策,又进一步让小竹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心理。杨清表示,这样的孩子,上学后,一开始可能成绩不错,但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二三年级之后成绩就会大幅下降。
建议
提高自理能力 多参加集体活动
备受溺爱的孩子会“恐学”,主要是环境适应力差。家长要加强孩子的自理能力训练,如自己起床、穿衣、收拾书包等。自理能力提升后,孩子对自己更自信,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力也更强。
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合作、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他的社会适应力。如果可能,还可以让孩子参加挫折活动或夏令营,培养他抗打击的心理素质。
正面描述学校 卸下心理包袱
对小学的学习压力充满恐惧的孩子,家长要帮孩子放松心情,卸下包袱。家长在描述小学的学习生活时,切忌灌输“上学后就不能玩了,要好好学习”,甚至吓唬孩子说“不听话就让老师训你”。应该多从正面、积极的方面描述小学生活,如上学后会交新的朋友,会了解很多有趣的知识,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等。让孩子以轻松地心态来看待上学,从而对学习生活产生兴趣和期待。
5招帮宝宝摆脱“开学恐惧症”
暑假快要结束了,有些孩子们一想到新学期的开学就心怕怕,这就是“开学恐惧症”。要消除孩子这一现象,就要提前为孩子打“预防针”,帮宝宝摆脱困扰。
开学初,会有些孩子变得无精打采,不想上学,或者心还停留在假期的欢乐时光中,迟迟不能把心态摆正,从而出现厌学的情绪。这些孩子,可能是患上了“开学恐惧症”。
如何才能消除“开学恐惧症”呢?首先,学生本身应该从寒假那种轻松、自由的状态中走出来,适度紧张起来。新学期开学初,学生应确立新目标,目标要切实可行,才能对自己起到激励的作用,精神饱满地迈进新学期。
家长应该帮助学生在开学初期做好以下五方面:
1、家长应抱乐观的态度,多跟孩子谈谈学校和新学期,从正面的角度去迎接新的学期,给孩子以信心,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语。家长不要把老师描绘成严厉凶狠的人,也不要把学校描绘成痛苦难受的地方,应给孩子以幸福感,让孩子对上学感兴趣,期待上学。
2、放假时,许多孩子的生活秩序打乱了,常常是看电视或上网到很晚,而早上又贪睡不能按时起床。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孩子的心理就还在“放假”,对上学会有一定的抗拒心理。家长应及时地纠正孩子的生活习惯,为了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家长应该帮年纪较小的孩子订好作息时间表,每天督促孩子按时起床、饮食,保证孩子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
3、如果孩子有“教室焦虑症”,最好不要先让孩子吃抗焦虑药,应先从调整心态开始,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与同龄人的交往。
4、跟孩子多谈谈学校生活,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从日常娱乐、游玩等话题转向有关学习的话题如作业、同学关系等。
5、开学后的假日里,家长应该尽量少带孩子上公园等游乐场所,多带孩子去书店看看书,或者一起去购买学习用品,给孩子营造学习氛围,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喜欢上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