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gn.liba.com/img_baby191051_1443848.png

已被收录到:新浪亲子“寻根民俗文化”专题:061号
http://baby.sina.com.cn/xungen/index.shtml
【寻根·老树】运河文化:临清的古树(图)
图/珂姥姥/原创(小数码拍摄)
五样松
五样松早在清代就被列入临清十六景之一,它位于东郊陈坟村,苍劲挺拔、郁郁葱葱,树干虬曲盘旋,犹如龟蛇扭结,需几个人合抱才能围拢,树干内木质部分已腐朽形成豁腹的空洞,洞阔可容纳数人。古松苍老嵯峨的气势和阅尽沧桑的风骨,给人以难忘的印象,尤为奇特的是树叶有五种形状,即米粒、竹篾、针刺、瓜形、喇叭形。高16米,树围7米,树冠覆盖90平方米。
关于这株古松的由来及成因,史志资料中有这样的记载,据陈氏后代谈,明代永乐年间,其先祖任锦衣卫,先祖母自浙江绍兴府北上时,因怀念蓇葖乡情,将五种松树苗扭成一束,插入花盆,随船带来临清,成活后,树渐长大,随植于庭院内,其先祖母去世后,即移植于墓旁,以资纪念,日久年深,树长大而人称奇,清代诗人张树梅曾赋诗赞曰:中有长松高百尺,枝柯蜿蜒如龙蛇......菀枯不与凡卉并,郁然直上色参天。 

五花槐
五花槐位于临清市南郊辛集村,这是一棵异槐,因花开五色,人称“五花槐”。五花槐比普通槐树开花晚,花期长,花呈扁平状,似如意花,花絮像倒垂的鸡冠花,顶端如昂起的龙头,花色呈紫、红、绿、黄、白五种,清香宜人。
辛集的人们代代相传着五花槐的故事,宋太祖赵匡胤下河东,骑马路过此村,时值三伏天,人困马乏,他把马拴在庙前的槐树上,近庙安歇,但庙外池塘中的蛤蟆“呱呱”乱叫,赵匡胤心烦意乱,叹道:“宝蛙啊宝蛙,你们别叫了,让我休息一会吧,要叫,你们到村外去吧。”顿时,蛙生噶然而止,蛙声刚停,马儿“咴咴”大叫起来,赵匡胤急忙走出庙门,见马儿又踢又跳,原来庙前的道路上黑压压一片,池塘里的蛤蟆全部都往村外蹦去,马儿为了躲避搬迁的蛤蟆所以又踢又跳的,马儿着一蹦跳不打紧,把树弄的伤痕累累,便赶忙制止住马儿,他惋惜的说:“老槐树呀,老槐树,是我连累了你,实在对不起,愿伤口早愈,枝繁叶茂,花放五彩”。自那以后,这可槐树花开五色,形成了当地的奇异景观。

会通古槐
古槐植于明代,北面为元代会通闸,明永乐十五年会通河南支挖成,北支遂废,闸废改桥,此处成为连接两岸交通重要之地,附近居民便在桥旁种植此槐,为路人观赏纳凉之用。会通古槐树高10米,径粗3.3米,树冠覆盖68.89平方米。因此树植京杭运河旁,是研究运河变迁、兴废的重要佐证。

吉士口双槐
吉士口双槐,是明代嘉靖年间清凉寺内之物,此寺现已不存在,只留古槐两株。这两颗古槐高大茂密,南株树高13米,径粗2.8米,北株树高10米,径粗3米,两株总冠覆盖面积120平方米,是生长在同一根系上的,应了那两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的赞美诗。在两棵古槐的旁边,就是明代大诗人、“后七子”之首谢榛的故居。故居早已没历史淹没,只留下这两棵老槐树供人凭吊。
临清的古树大多分布在古运河西岸,是历史文化名城中重要的自然文化遗产,也是城市中很有魅力的自然景观,受到人们的喜爱,被文物部门公布为文物名胜加以保护。
注:文选自运河名称临清专辑期刊;
图片拍摄、注解:珂姥姥
鸣谢吧友!公关街老头:刘老师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为我当向导,对您给予的无私协助再次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
我是一号宝贝:戴义珂,我参加了天使宝宝成长乐园圈举办的宝贝台历秀活动,请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支持我,为我投上您最珍贵的一票!
请您点击进入:
http://q.blog.sina.com.cn/parental/bbs/topic/tid=13774760
12月到了,请亲们再次投票支持,一个LP只能投一票。谢谢!
博主推荐更多文章:
认命吧女婿不是儿
小保姆竟成了孩子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