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被收录到:新浪亲子“寻根民俗文化”专题:032号
http://baby.sina.com.cn/xungen/index.shtml
【寻根·老屋老树】运河文化:一、临清的古民居
图文/珂姥姥/原创(小数码拍摄)
我们临清位于京杭大运河岸边,是明清时期运河沿岸旁的一个较繁华的城市,在北方运河沿岸的城市中,临清的经济是数得上,由于商贸业的兴盛,被人们誉为“小天津”,故使得一些当地及外籍的官员和商人视临清为安居乐业、繁衍生息的地方,从而在这里大兴土木构建宅第。现保存下来的古民居大多分布在运河两岸,在这些居民中,保存较好的当属冀家大院、汪家大院和孙家大院。
起初,我对这些古民居也没什么兴趣,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认识不足,所以,从来也没去关心过它,更谈不上爱护它,随着时间的流逝,使得这些很有保护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风化掉,实在是太可惜了。
自从,新浪亲子中心开展了“寻根--我们身边的民俗文化”图文征集活动后,我才对我们临清历史文化遗产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临清人,对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有责任去保护它,爱护它,宣传它,让更多的年轻人对历史有所了解。
在古代,在没有现代化设备的情况下,能建造出如此古朴典雅的建筑,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临清的老辈人民的聪颖才智。所以,我们后辈人要想尽千方百计保留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新浪亲子中心的这次活动的激励下,我用来两天的时间把它们收到了我的相机里,传到我的博客上,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临清,认识临清。
最近,在有关部门了解到,市政府已经把这些古民居纳入到重建的规划当中了,这可是我们临清人民的一件大喜事。作为临清的一市民,非常感谢市委市府的这一英明决策,我相信重修后的古民居要比原貌更精湛更宏伟更具有观赏价值,使得我们临清的这笔无形的财富得以流传百世。
冀家大院系明、清代建筑,从平面布局看,院落规模庞大,墀头砖浮雕工艺精湛,檐檩下有曲拱形的额枋,上面有浮雕梅、兰、竹,菊和卷在图案。冀家大院建筑结构严谨,造型完美,工艺精良,在众多的临清民居中堪称上品。
这是影壁下端,花雕石拙还能清晰可见。




浮雕的梅、兰、竹、菊。虽然有几百年的历史,精工细雕伊然可见

梅

兰

竹

菊

这就是冀家小姐的绣楼,虽然已没人住了,但仍然完好无损。

这是绣楼的背面

这是影壁前院正房的房山墙

汪家大院为清代建筑,。宅主汪永春系安徽歙县人,清代乾隆年间在临清经商,创办“济美酱园”。
汪家大院属北方建筑风格,砖墙、木梁架、方砖铺地、门罩、影壁转雕华丽,廊房隔扇,窗棂雕花细腻多彩,正坐宅院布局疏朗,舒适紧凑。
这是门楼房,年久失修,顶已不复存在了。



这是门墩(左门墩)

这是门墩(右门墩)

这是残留的影壁,雕刻的非常精致

这是汪家大院的正方

房檐还是原貌

台阶除了中间修了一绺坡台以外,其他还都是原貌

汪家大院的偏房

孙家大院为清代建筑,该院坐北朝南,原为四进院落,现整座建筑占地约1200平方米,房屋二十余间,整座院落主次有序,布局紧凑、规整,廊房窗、门、挂落、隔扇多饰梅、兰、竹、菊、八宝、冰凌雕刻,疏朗大方、朴质古香。
这是房檐上的冰雕刻画

孙家大院的正方
朱家大院的门楼

门楼顶

朱家大院的正方

精致的木雕还保持着原貌

凡是大户人家的正方两侧都配有耳房

偏房的接闪门,木门的锁穿还是原来的。

这是我站在院子里往外拍照的朱家胡同

临清的古民居完美体现出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及鲁西北居民的特点,是研究运河文化、城市发展、商贸流通及家族生活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是临清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临清古民居已有十余处相继公布为聊城市级、临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鸣谢吧友!公管街老头:刘老师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为我当向导,对您给予的无私协助再次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博主推荐更多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