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和腾讯,谁更有底蕴

标签:
it马云腾讯微信阿里巴巴 |
分类: 大牌点名 |
世界杯,八强是小组第一,四强是传统豪门。
无论是内马尔伤退,德国人感冒,梅西一挑多,荷兰人挨到点杀,
但是他们还是晋级了,这个东西叫做底蕴。
底蕴,不是足坛专利,移互界也很明显。
一个月后,阿里巴巴将在纽交所上市。
届时,一个名叫马云的家伙将再一次敲锤。
他的电子商务帝国,近年来花了45亿美元用于收购,
最新一笔就是以1.92亿美元收购恒大一半的股份。
马云花钱似乎在为上市准备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去年5.86亿美元收购微博18%的股份。
今年3月6.92亿美元收购香港银泰集团35%的股份。
如果说前者为了移动支付布局的话,
那么后者就是为进一步O2O铺路。
无论虚拟还是现实,阿里巴巴都要掌控。
去年12月,阿里通过与海尔的股权兑换,拿到了日日顺超市9.9%的股份。
今年5月,阿里花了2.49亿美元拿下了新加坡邮政10.4%的股份,
这似乎可以看做阿里巴巴的物流外延布局,当然它还在建菜鸟网络。
从嘀嘀PK快递开始,二马的争斗就成为全民话题。
不光在打车领域烧钱,看到阿里巴巴的旋风收购,腾讯也没有闲着。
去年9月,腾讯以4.48亿收购了搜狗36.5%的股份,并拿到了搜狐3.5%的期权。
今年搜狗的微信搜索,就让闭环的微信突然有了开放的可能性。
另外,腾讯在上个月刚刚花7.36亿美元收购了58同城19.9%的股份。
这也是在为微信支付打造分类社区网站平台。
腾讯的财付通,在第三方在线支付市场占有18.9%的份额,阿里是47.6%。
因此,马化腾显然还要继续向马云发力。
他的制胜法宝或许就是微信,目前3.96亿活跃用户,足以让微信小店获得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这里先不要提被神话一级入口玩坏了的京东。此前为了京东上市,腾讯花了2.147亿美元收购15%的股份。
跟阿里巴巴类似,腾讯也在今年花1.93亿美元收购了中国南海城9.9%的股份。
物流行业的投入,势必就是为微信支付搭建落地的平台。
看来,腾讯是要在电商的路上继续跟阿里较劲。
阿里巴巴看中O2O,但是也是多点开花,比如收购UCWeb。
手握80%的电商市场,阿里的名头太响,目标太大,因此扩展其他行业的渗透率,其实有助于其分担风险。
马云看中的是升级版的淘宝,在未来,人们会实现心想事成。
但是前期必须有电商把O2O的每个环节都砸实才行。
腾讯起步虽然很晚,但是微信天生的移互性,更加轻便地切中了时代的潮流。
比起淘宝客户端,它的粘性更有助于发挥聊天之外的功用。
两巨头的砸钱,其实都是在配置各自完整的电商体系。
体系对抗的决胜点,就在于其布局是否能够紧扣用户瞬息万变的需求。
阿里先占先得,腾讯后发优势。其中,阿里的上市,无疑会让烧钱模式继续。
移互时代的布局,移动支付仅仅是突破口,阿里和腾讯所要构建的是一个完整的闭环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工厂、商店、银行、物流、用户等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倾注,因此烧钱势必会延续,只是谁烧的好,烧的巧,那就要看审时度势的能力和预测前瞻的水平。
在这方面,马云显然更有优势,只要他不被多元业务扯得太离谱。
马化腾还有机会翻盘,毕竟微信捏住了未来的引信。
无论是二马争夺的结果如何,它永远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每一个节点所爆发的能量,最有发言权的那个人就是用户。
而用户的忠诚度,将会是两家企业正面对抗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