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了,马尔克斯

(2014-04-18 08:06:36)
标签:

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霍乱时期的爱情

诺贝尔

钱钟书

文化

分类: 娱乐码头

马尔克斯走了,他的《百年孤独》还在,抚慰每一颗孤独的心灵。

附上当年的读书笔记,寄托哀思。

 

     《百年孤独》 
  你不想放过任何一个字的小说。 
  用了整整4个小时看400页,密不透风却高潮迭起。过瘾。 
  一个家族的7代人,名字串来串去,却展现了云谲波诡的传奇。 
  人生的戏码,料猛,劲足。 
  马尔克斯的口吻如同儿童的呢喃,轻慢之间透着普罗大众可以言传的通俗美丽,深刻之处让精英族类激情澎湃为之动容。 
  在这个洗脱喜气、略显阴霾的天气,看这个家族的魔幻史,你仿佛收紧了时间的绳索,在被浮躁与浅薄透支的生命里平添了几许光亮。很奢侈的光亮。 
  曾经听过王菲唱同名的歌曲,也觉得林夕在极力描摹情之心境,但跟小说比起来,这一切都不过是插科打诨,过眼云烟。文学不会没落,因为它经得起各种冲击、各类洗礼,依旧坚挺,依旧绚丽,依旧震撼,依旧感动。 
  拉丁美洲的土地上曾经诞生的、经历的、灭绝的历史,都被浓缩在字里行间。政治家可以从保守派与自由派的纷争中,拓贴权术的遗迹;史学家可以从吉卜赛人捎递赠予的礼物中,呼吸殖民的空气;社会学家可以从小镇变迁的风物中,窥视独特的南美印痕。但是,你唯独从中寻觅不到被奉若神明的爱情。那里只有性,只有引诱,从身姿到气味,从幻想到越界,从放浪到遗忘。在近亲、嫖娼、乱伦、纵欲、恋物等各类癖好之中,你发现这种赤裸裸的残酷现实不但没有让小说的魔幻色彩打折,相反还营造了一种掷地有声的快感。唯一的例外,来自梅梅跟他的恋人,但是短命的情结最终锁定了悲剧的结果。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1966年成稿,1967年6月正式出版,15年之后斩获诺奖,一路高歌猛进,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拉丁美洲的翘楚。他对于生活细枝末节的敏锐洞察力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每个读者都能从字里行间获得抑制不住的共鸣。他的隐喻深刻,透射着他对于生存环境与历史成因的思辨,他的叙述直白,但这种理性操控的浪漫展现得是另一种夺目的美。 
  虽然,由于庞杂的人物、重复的姓名会对阅读造成一定的困境,但是这种对读者的挑战本身就是一个游戏的噱头和卖点,并且在厚实的内容包裹中,你会愿意对杂糅的神话传说、历史预言怦然心动,从此引发的思维征战最终会获得异乎寻常的回馈,值得一生回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