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机是一种病?

(2008-06-25 09:57:37)
标签:

手机

诺基亚

三星

索爱

it

分类: IT私生活

梦中有一次晚餐和一张床

在什么时间地点和哪个对象

我已经遗忘  手机的捆绑

生活是肥皂香水眼影唇膏

 

手机是一种病?

 

这是一个不断线的时代,这是一个呼来唤取的社会。

每天,我们都摇着手里的诺基亚、三星、索爱满世界找人或者被找。根据美国互联网生活计划调查显示,有51%的被访者坦言难以割舍手机,2002年的时候这个数据只有38%。瞧瞧吧,这个贴身小物件已经超越了互联网和电视,成为了最讨主人欢心的宠儿。手机可以消遣,可以消费,可以消愁,可以让你没有顾及地在拇指间把青春浪费。手机是一种病么?上瘾,依赖,出口,工具,大概这就是现代人一种被技术攻陷的病。

 

是不是人人都有联络癖啊?对很多人来说,它是奢侈品,是身份标杆是财富象征。对于有些人,它是日用品,家长里短都要靠它摆平。对于有些人,它是必需品,情感交流是异乡的唯一支撑。那么,手机真的是个好玩意么?用它联络方便,还能自由获取信息,这些都是加分点,可是拥有它,也增加了你的烦恼,延伸了你的欲望。典型的双刃剑啊。而且,在手机达人眼中,漏接电话、不回短信、关机,都是一种非常没品的行为,它甚至可以被上纲上线到道德层面。盖棺定论就是你很不爱搭理人、不合群、孤僻、自闭、有心理障碍、缺乏正常的沟通能力。乖乖,再说手机真就变手雷了。

 

谁都不可否认,手机铺开的这张网可能彻底终结了你的生活。短信聊得昏天黑地没完没了,煲电话粥几乎爆掉,网络流量忽忽地冒,而这些只是因为你随时随地都能被找到。你当然不想做被孤立的一小撮,谁让这是手机大众社会呢。手机日益成为成为你生活中的关键一环,这是一种瘾么?专家说,手机用户的症状还不算上瘾。不过,它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跟烟草、酒精、赌博组成使人类上瘾的“四大天王”。

 

心理学家David Greenfield是研究互联网行为的专家,他早在10年前就预言人类会比PC和笔记本更加依赖手机,因为手机比那些大块头都要精巧便携,这大概就是手机贴身又贴心的优势吧。Greenfield认为,持续而频繁地使用手机会对大脑形成类似赌博的化学反应。这就好比一个赌徒在Las Vegas赢了一局,他的大脑中马上会出现一种极度的亢奋与不可遏止的欲望——再赢一局,这时候利令智昏的他是根本不管自己此前输了多少的。短信也一样。一旦你碰上了红颜蓝颜开了腔,大脑中就会有一种力量强化你继续,玩这个游戏。拇指多累也不怕。

 

手机是一种病? 

 

不过,有些人则不赞成Greenfield的观点,觉得他危言耸听。他们认为,充分利用手机带来的便捷性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方面,跟上瘾没太多关系。密歇根大学的教授Scott W. Campbell认为,人和手机是有独立性的,虽然偶尔手机也会起到负作用,但这跟上瘾完全是两回事。专门研究手机使用行为的Arbor也认为,手机依赖不是病,根本无需治疗。

 

Campbell教授还指出,人们最开始用手机的时候,只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但是现在,玩手机成了家常便饭,这是一种观念上的彻底转变。专家John Horrigan认为,要想不受控制,首先就得限制使用的频率,类似的限制应该根据人的年龄区分。像年轻人会用手机打理一切工作、社交、娱乐,他们的依赖性肯定要比拿手机当摆设的老年人高得多。

 

专家指出,未来的智能手机会更加复杂、功能也会更加强大,很可能在某一天取代笔记本电脑。与日俱增的手机用户和行业收入就是最好的证明。根据CTIA的调查数据,短短两年间,美国的手机用户已经从2007年的3400万激增至2.25亿,人口覆盖率从13%增加到84%。与此同时,行业收益从190亿美元飙升到1390亿美元。在中国,中国手机用户已达4.5亿。而在全世界,约有30亿人使用手机。

 

尽管手机有着蓬勃发展的趋势,但是Greenfield认为,并没有事实表明手机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相反因为它无孔不入的渗透性使工作严重地透支了人们的生活。有了手机更累的现象不胜枚举。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手机的无缝链接也让提升了工作效率,究竟应该如何平衡手机在人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或许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