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感动瞬间生活记录 |
分类: 情de非主流 |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日子,本来计划看电影的。(哎,哥们别瞎猜,不是乔什哈奈特跟本阿弗莱克演绎的那部三角关系组合啦,聪明的Q应该很鄙视这部低劣的大制作吧,虽然它在国内的海外票房仅次于《铁达尼号》(铁蛋你好!:)),so我选了克式的《父辈的旗帜》和《硫磺岛来信》,两个角度讲同一件事,比老谋子的《英雄》的三色布局聪明,向黑泽明的《罗生门》致敬。感谢这个在廊桥拍摄人间风景的摄影师可以带给这个星球如此丰富的光影情结。
接着,是约翰列侬被刺的日子,那个爱得疯狂的影迷在酒店的门口就是“砰”那么一下,就把这个长着摇滚灵魂的脑壳爆了头,同时全世界的披头士粉丝都开始把这个更日子作为自己的致命珍藏。同时,两个小列侬失掉了那个唱着《美丽男孩》的父亲,大野洋子失掉了那个激情四射歇斯底里的丈夫。同时,保罗麦卡特尼失掉了那个刺激灵感最好的对手,那就只能用一句“Let
it
be”作为对天堂的祝福吧。而更多迷茫而痴狂的年轻人会记住那张经典的海报,赤裸裸的列侬像一个孩子依偎在大野洋子的怀抱,那只是温柔乡,更多的是对那个离异母亲的俄狄浦斯想象,童年的母爱在第二任妻子的胸口得到了慰藉,尽管谁都觉得这个女人除了疯狂外形实在跟朱利安的母亲相差太远。不过,列侬这次应该还是选对了音乐伴侣,陪他燃烧完生命最后的火焰。
如果,在一个阴天的早晨,有一个人围着长长的白色围巾,还故意把一头轻轻甩在背后,然后用一只手理理中分的头发,接着任风吹拂起敞怀的黑色大衣,走在一条满是噪音和喇叭的十字街头。一定会被路人甲乙丙丁认作脑袋进了一桶乐百氏,或者跟关门的时候没有适时地躲开。但是,在72年前,不知有多少这样的热血青年走上街头,挥舞着拳头,抗击着卖国的何梅协定,追求着正义、真理、国家大义与民族气结。我们把这一天成为“12.9”,虽然离开象牙塔和烟酒生锅炉已久,但是隐隐对当年的晚会,特别是高唱红歌的场景记忆犹新。不是为了纪念,而是为了继承。民族魂魄荡漾着青春激情,虽然有点格格不入,但还是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心灵震颤,让你铭记,让你相信。那个顾城、北岛、海子的时代已经封存在上个世纪,我们享受着这个物质丰富时代的程式化激情,很少有东西可以触摸心灵,更不用说把你打动。所以,我们每天都在找寻纪念日,维系某种断裂的执着,把自己当作纪念品,见证鲜活的人生。
于我,今天所以特别,在于分享飞翔,在云端,不落幕,那微笑,那空灵,像一阵风吹散了阴霾,每到时间紧迫的时候,你会不自觉地放松,忘记了时空,静静地融化在那个自我选择的乐土。天赐的聚合,七朵水仙浮动,巴洛克式的灯罩呼吸着昏黄的空气,为论文获奖的太空杯披上了衣裳。一杯水静静地在那里等,等你消散白昼的脉脉温情与黑夜的汗液滑动。老东家还在放着迷情的《金枝欲孽》,一刀劈开了吮吸手指的下意识反应。橘红色的扁盒肥肥地落在地毯的角落,余香溢在房间里,没有香水的馥郁,却挽留住了那一眼的风情。电脑的屏幕敞开了心扉,像入梦前的连锁反应,镜面中倦梳头的模样,总让人无比怜爱赵明诚。起伏,折腾,辗转,对着温柔的枕头say好梦,靠着那个柔软的垫子编织着美梦。悲观主义者总是专注地翻开每一页命运的脚注,像萤火虫,为那一点点光,奋不顾身地夜巡,比伦勃朗更加细腻地描述黑暗中的生动。换了一件JJ的宽松长衫,细细的红线摸索着发丝游动的痕迹。那时间,那曲线,都淹没在沉沉的被子中,像一个人抱着满载茗菊的大树,一边梳整着受伤的纹路,一边偷偷地记下亲近的念头。
有一边湖,未名,却有情。摇曳的灯影映衬出深不可测的忧伤,你会不会怀念童年的某个艰难的抻拉,会不会记住被母亲拖手暴走的背影,会不会穿插如意馆的突然死亡,会不会埋葬对异性的一片痴情……
跳的人会停,跑的汗不会冷,因为渗透的液体孕育着生命,那是原始的动力,那是矫健的支撑,那是搏的年轻,那是起立致敬,那是一段本垒打的革命,只为真诚。
拔了电线,卸掉电池,按下生活的暂停键,眼看着灰姑娘的水晶鞋失效,南瓜马车走远,却有一个人歪着脑袋盯着天花板做拆键的刀斧手,用残缺的语言诉说完整的爱恋,用有节奏的天旋地转代替思念,这大概就是秦观爬上屋顶的属性吧。静悄悄的原野,林语堂描绘过的雅舍,张开眼睛,看着夜幕中的星星,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