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张迪李旭丹姚笛胡玫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红楼梦宝马中戏英达 |
分类: 娱乐码头 |
夏风与热浪似乎要把人化为乌有,还好那幽长的甬道给了我平复的理由。
从昏暗到光明的过程,犹如逐梦。这次我们面对的,刚好是一位经历爬升的选手。
历时一年的“红楼梦中人”尘埃落定之后,媒体依旧以“林黛玉”做“点”,猛炒李旭丹告别剧团和胡玫的举棋不定。其实,她和姚迪应该算是“万众决选”的幸运儿,因为那三个背对观众,同鲜花与掌声一起沦为北京的“宝玉”,要比她们惨得多。其中,征服了全部评委的张迪笑着离开了,没有谋杀菲林,依旧从容、淡定。这一点,他比宝玉更成熟。
采访一个同龄人的最大好处,就是彼此可以一起回忆童年往事。同样的北方经历,让许多男孩子的调皮捣蛋成了共鸣。第一眼看到他,穿着BMW的赛车服,活力十足。终于脱下宝玉的妆容,现代感的气息非常浓烈,而且略有些孩子气。毕竟,从进入中戏的他就是儿艺的重点培养对象,可惜“叛逆”的张迪还是放弃了别人羡慕的稳定,一个人闯到了圈里。“这些年辛苦打拼,能做的就是等待机会。”张迪的眼神里有种诡秘的光芒,让人捉摸不定。谈到潜规则,他惊人地坦白:“如果我被‘潜’过了,早就不是这个样子了。”面临诱惑的时候,他还能很冷静并有自己的坚持,这样的理性大概有两个方面原因:学校和家庭。
说到学校,张迪的记忆中是军事化的严苛。用“残酷青春”来形容都不为过,本来在“解放天性”的年代,他却要每天早起,无论风雨,穿着雷打不动的一套校服上学,周而复始。据他描述,东北的冬天,暴风雪中通向他们学校的路只有一条,于是灰蒙蒙的早晨,你会看到无数个绿色的身影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景象十分壮观。这种整齐划一的形式给了青春期的张迪足够的理由叛逆,但他的方式却给其他人不同,他在这里尽情地展示着歌舞才艺,正是这种偏执的爱好让他最终选择了中戏,而不是常人的大学。“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要跟同龄人做同样的事,这张迪绝不会干。同样的跷课,打土星、红警、帝国、星际、CS……一路游戏过来的他,学习上绿灯高挂,这大概得益于他天生的悟性。
张迪坦言,自己从小就特别好奇,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教育相当开明和宽容。证据是,家里所有引起他兴趣的东西,他通通拆过一遍乃至N遍。这感觉有点像再讲爱迪生的故事,反正他们都是“迪”字辈的!他第一次获奖是靠着自己攒的四驱车,在当时来说技术含量还确实满高的。张迪后来说,中学时的数理化并不很好,但是有了童年的实践做底,每每爆出惊人之语。记得有一次上物理课,老师出了一道奥赛的难题,一节课大家就解这一道题。张迪跟同学说说笑笑了半节课,后来大家都闷头解题,没人理他了,于是他也开始看题。但是,他没有算,叼着根笔扫了几遍,下笔,刷刷写了个答案,递给老师,问是不是这个结果。老师见了,异常惊讶,答是,问他怎么解得。他说两个字——感觉。全场狂晕。
说到小发明和鬼机灵的时候,我觉得张迪属于那种“顿悟”型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懒。但是,张迪却用“红楼梦中人”证明了他的毅力与恒心。试想理科出身的他跟那些熟读《红楼梦》的选手比拼,居然还是班长,居然还能获得评委的肯定,甚至有一次英达赌气把5瓶水倒进他的杯子,以示支持!如果不下功夫,怎么可能?对于本次选秀,相信张迪已经回答过N多次类似的提问了,诸如“对结果怎么看?”、“下一步怎么做?”等等。但这次,张迪玩起了哲学:“你说人生是一个过程吧?但是它是由N多个结果组成的,这次是《红楼梦》,下次也许是XXX,所以你说不看重吧,不可能。但是,我只要证明了自己,做好自己这部分,其他的事就不归我管了,因为这只是个开始!”玄之又玄的,把“往复循环,螺旋上升”的理念都讲出来了,不简单。在这个圈里,把自己想明白的人本就不多,要是还能看清事儿,那就太难得了。
张迪就是这么一个成熟但不乏顽皮心态的思考者,虽然选择了表演,却始终在观察着自己和别人的生活。他也曾为了准备小品,在北风呼啸的冬天套着军大衣到火车站蹲点,结果被警察当作小偷抓走;他也会以玩票的心态,演活了欺负弱小的大少爷薛蟠,让评委不禁为之赞叹;他也会收到粉丝们铺天盖地的礼物,却因无以为报而深感抱歉。虽然,很多人都为他因为短信票数低,命悬一线而深感遗憾,但是他却告诉大家不要为投票浪费钱。
靠实力,走到现在,并继续走下去,这就是张迪。
这一点,他比宝玉剽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