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雷雨》中,偶遇濮存昕

(2007-07-09 11:56:41)
标签:

人艺

雷雨

曹禺

陆毅

鲍蕾

田海蓉

巩俐

亦舒

杨立新

濮存昕

崔永元

分类: 情de非主流
这个夜晚,我不在长沙,没有开机,静静地在人艺的剧场里,享受《雷雨》。

当“教练”通知我可以来这个戏剧殿堂时,非常开心。曾很虔诚地读着校友曹禺的《雷雨》,也曾看遍各类剧作与戏坊。

 

《雷雨》中,偶遇濮存昕 

 

闪回间,有那个在陆毅、鲍蕾间“绯”过的田海蓉,指天明誓“不再见周家人”的四凤形象;有那个对着巩俐大呼“母后”的周家二少爷;当然还有语文课分角色朗读时心中暗恋的“繁漪”……

于是,我夹带着这些离愁别绪走进了星期五的晚上。

王府井的人依旧很多,穿梭在不同的肤色之间,聆听着旅行团领队的呼唤,在红绿灯的交口,及闪而过的车流,不停在刷新着步行街的记录。顶着“惠我东方”的教堂前,一群轻舞飞扬的滑板少年,用“砰砰”地碰撞,敲响了我入场的钟声。

 

200米之后,北京人艺。

教练一袭黑衣,颇有亦舒笔下“夜之女”的神韵,而她的弟弟则穿上了疲倦……

步入人艺的大厅,我赫然看到“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00周年”的牌子,机缘巧合,于是细细地在回廊里徜徉着,用图片搭建的浪漫满屋,记载了话剧发展的精彩时刻。从驻足的第一刻,心头突然萌生猛烈创痛;记得一年之前,陪一个人逛国家博物馆,希腊的雕像、罗马的盔甲、膜拜的图腾或华美的钻饰,似乎都敌不过橘黄灯光下的那个倩影,只是……如今灯光擦亮,我却孑然,恍惚间发现历史的魔力就在于穿透,为漠不关心的人和事愁,其实是“移情”的DNA在作祟。

 

人艺,是个神奇的宫殿,缥缈的空气中夹杂着淡淡静默……

第6排,离舞台很近。当厚实的钟声敲响,全场寂然,鸦雀无声。

还好旁边女子的香水很淡,没有坏了这入定的情景。

在大幕缓缓拉开前,想起了崔永元,那个为全世界失眠的说客,曾经在北大英杰讲述过人艺的一段故事。一个老艺人,终生的工作就是——拉大幕。也许普通,也许平凡,然而他的一生就是开幕和闭幕中度过的,每个开场,每个过场,每个散场,只有他最忙碌。有人轻视,说这根本不需要人工,现在科学这么发达,还要人来拉,笑话。

 

但是老人目光如电,正色道:“你不懂这其中的学问,戏剧舞台的每个细节都很重要,幕的起落也要随着情节的跌宕、绪的起伏而变化。拉的速度决定了观众的感受,是急转直下,戛然而止,还是余音袅袅,缓缓落下,都完全不同。”

这位老人,把一生的梦都献给了人艺。而且,大家一直都觉得纳闷,为什么他老人家拉幕的速度这么快呢?原来,每次到了快速落幕额的时候,他都是骑在那个滚轮上,一起垂落,用体重换回观众心上的那一声震颤。骤然,原来凝结了这么多,汗颜!

正是那些为戏剧而生的人,创造了1907到2007这一百年的经典。《雷雨》、《骆驼祥子》、《茶馆》……记载的是一幕幕起落,一段段坎坷,一次次辉煌,一颗颗魂魄!

 

开场,是四凤和鲁贵的对白……

落幕,是周朴园、繁漪和侍萍的落寞与失措……

完结的掌声,久久不灭,观众心中的火热,足以抵抗所有雷雨的狂暴。

周朴园的扮演者杨立新,代表演员谢幕时,说了一段真挚的话:“明天将迎来北京人艺演出《雷雨》第500场,在纪念中国话剧100周年的时刻,让我们对老艺术家致以最真诚的问候!”这不是冠冕堂皇的结束语,而说出了所有热爱话剧、热爱人艺的观众的心声!

 

《雷雨》中,偶遇濮存昕 

 

期间,我看到了两个身位傍的濮存昕,他身着白色短袖,静静地看着《雷雨》,这个奔波与艾滋病与志愿者间的爱心大使,这个以公益事业为先的先锋,还有一个头衔,就是北京人艺的院长。他的起身、鼓掌、问候、鲜花,都把最热烈的赞美献给了为话剧奋斗一生的老艺术家们。这一夜,星光灿烂,不管是台上台下,演员观众,似乎都被戏剧这个场牢牢地吸引了,这个魔法足以让你忘情地投入到那个氛围中,久久不能平静。

感谢曹禺,

感谢他的《雷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