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0年四川高考(全国卷)古文翻译(古今对照《晋书·王彪之传》)

(2020-07-09 21:41:34)
标签:

高考

古文

文言文

翻译

《晋书.王彪之传》

2020年四川高考语文(全国卷三)的文言文阅读,选自《晋书·王彪之传》,但我细查资料后发现,该文是从书中多处摘录的片段组合起来的,老师难以押中,考生恐怕没有全文练习过。我也是敲键盘打出了原文。因此放在这里应该有参考价值。


文中有关瘟疫发生背景下官员行为的描述,颇多玩味。(杨川)

------------------------------------------------------------

2020年四川高考(全国卷)古文翻译(古今对照《晋书·王彪之传》)

 

 

【原文】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左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尚书左丞、廷尉。

 

 

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疏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与州相反复。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

 

 

 

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效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

 

 

 及简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或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于是朝议乃定。

 


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事已施行,彪之日:“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

 

  

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筒。

 

 

(节选自 《晋书.王彪之传》)

 

 

【译文】

彪之,字叔武。二十岁时鬓发胡须皆变白,当时人称他王白须。最初拜官为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堂伯王导对他说:吏部打算让你任尚书郎,你有希望做诸王的佐吏呀!王彪之说:职位的高低不足计较,只要是在合宜的时世任职。至于超格升迁,并非我的愿望。于是王彪之就做了尚书郎。多次升迁后任尚书左丞、廷尉。

 

当时永嘉太守谢毅,在皇帝大赦后杀郡人周矫,周矫的堂兄周球到州郡中诉冤情。扬州刺史殷浩派从事上奏皇帝后拘捕谢毅,交付给廷尉审理。王彪之认为周球是讼案的当事人,他身无王爵,不归廷尉审理,与州相反复推辞,不肯受理此案。穆帝下诏令王彪之受理此案。王彪之又上疏据理力争。时人将他比作西汉的张释之。

 

朝廷将于南郊祭天,简文帝当时为抚军大将军,执掌朝政,询问王彪之是否应赦免天下罪人。王彪之回答说:中兴以来,南郊祭祀往往要实行大赦,愚臣以为不宜赦免。为什么呢?百姓不明其用意,都将以为郊祀必有大赦,到此时,凶恶愚顽之徒又会抱侥幸心理为非作歹了。于是简文帝听从了王彪之的意见。

 

永和末年,多发瘟疫传染病。按旧例,朝中大臣家有传染病,传染家中三人以上的,即使自身无病,百日内也不得进宫。此时,文武百官多称家有时疾,而不入朝理事。王彪之又进言道:瘟疫之年,没有哪一家不传染的。如果因此就不再入宫,那恐怕连近侍也无人充当,皇宫将会空无一人了。朝廷听从了王彪之的进谏。

 

及至简文帝驾崩,朝廷百官疑惑不安,不敢立嗣君。有人说,应当请大司马处置。王彪之严肃地说:天子驾崩,太子继位,大司马岂容变更!若先去请示,肯定反为大司马所责怪。于是太子继位之事议定了下来。

 

到了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因孝武帝年幼,便命令桓温依照周公旧例代理朝政。事情已经施行,王彪之说:这是不同寻常的大事,大司马必定会坚决辞谢,这样做会耽误处理国事,延迟皇陵修建,不敢奉命。请太后收回成命。于是(桓温摄政)一事告吹。

 

(朝廷)加封(王彪之)为光禄大夫、仪同三司,王彪之不接受。病重,孝武帝派黄门侍郎问其病痛,赐钱三十万以求取良医妙药。太元二年王彪之病逝,终年七十三。朝廷便以光禄大夫作为封赠,谥号为简。

 

(节选自 《晋书.王彪之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