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们带着萱受邀到萱妈大学同学家里作客。原本是订于午餐后前往欢乐谷玩的,结果不少朋友因为天气原因不想去。我们也只好听从安排放弃此行。萱从一开始就知道我们的安排,可知道行程有变之后也没有过多的抱怨或者生气。很抱歉,我的宝贝,妈妈一直都是要求自己说到做到的。这一次,妈妈没有做到,是因为妈妈必须要考虑大家的想法和意愿。妈妈答应你,春暖花开之时,妈妈一定会带你去欢乐谷。
同去参加同学会的D也带着女儿。D的女儿六岁,今年刚上上学。之前的同学会也见到过几次这个乖巧的女孩儿。长得很可人,也很有礼貌。令人第一眼看到就会很喜欢。萱和小姐姐接触了一段时间后,两人开始疯起来。她们很开心地从地面跳到床上,在床上当蹦蹦床跳,再从床上跳下来。正玩得很开心的时候,D招呼着女儿,要带她去上兴趣班了。如果是萱的话,她一定会拒绝我的,说不定还会撒娇,生气。可小姐姐只是很小声地表示了反对意见,在D的解释后,乖乖地穿上了衣服,跟着妈妈走了。我不禁叹喟到这真是传统意义上最最听话的孩子,是每个父母期望的最最省心的孩子。
回家后,我向老霍谈起这事。我突然有种很深的挫败感纠结在我心里,堵得我必须要找人谈一谈。我从萱出生到现在,每天都陪伴在她身边,除了上班之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娱乐活动。空闲时间,给她写育儿博客,看大量的育儿书籍,每天晚上的亲子阅读。可以说,自从有了她,我的生活就是以她为中心。
而D呢,女儿几乎是由她的老母亲带大。女儿小的时候,D的母亲,D的婆婆两人搭手一起照看孩子。孩子大一点了,D的母亲有时会把孩子带回老家照看,即便呆在成都,也是家里的顶梁柱。D几乎不用担心孩子的照看问题。那几年,她过的是潇潇洒洒的日子。今年孩子回成都上小学了,她才开始比较老实地呆在家里看孩子做作业。
可是,即便如此,她的女儿还是那么可人,那么让人省心。对比萱的任性(好听一点,叫个性),叫我怎么不会产生挫败感。我的付出呢?额滴个神啊,这是神马道理啊?
郁闷的我,唠唠叨叨地跟老霍念叨着。老霍笑了笑。
“我可以理解你的不解和挫败。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你弄混了一个问题。你陪着孩子成长的每一天,不是为了看到她最终成长成什么样子,而是见证这个成长的整个过程。”
“就象萱戴牙齿矫正器这件事。从萱第一次戴,哭,只戴十分钟;到一次可以戴一个小时,但不说话,不吃不喝,口水滴哒;再到一次可以戴两小时,再到戴着矫正器可以吃东西喝水,不再流口水;再到戴着矫正器可以睡觉,到现在可以24小时戴着不影响生活。你见证了她的每一小点进步,而她的每一次进步都令你的心底为她欢呼。如果你不在她的身边,你就失去了这个见证的机会。而这个机会也永不会再来。”
老霍并不看育儿书籍,却说出了这一番令我感慨的话。我几乎在他完成上段话讲述的同时就不再感到困惑,心里的阴霾一扫而光。我再次为自己见证到了萱成长的每一刻而庆幸。
萱第一次抬头。。。
萱第一次叫“爸爸”。。。
萱第一次自己走路。。。
萱第一次剥毛豆吃。。。
萱第一次拿勺/筷子吃饭。。。
萱第一次唱歌给我听。。。
萱认识的第一个字。。。
萱第一次对我说:妈妈,我爱你!
。。。。。。
太多太多的第一次,我太幸运我没有错过其中的任何一个。还有,还有即将到来的更多更多的第一次,我同样不会让自己错过!
http://s9/middle/4d464a6ag97fb034a5778&690
这是我的萱,第一次,品尝糖葫芦。
老霍接着说:“前两天我跟阿姨聊天,她跟我说,她女儿大概从十三、四岁开始就不再跟着黏着父母一起玩,而是和自己的同龄或者同学玩。即使是看电影、看展览,甚至是吃一顿洋快餐,孩子都心念着自己的朋友。再不跟自己亲了。你想,现在萱四岁,你还能这样陪着她多少年?等她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朋友,圈子,即便你想让她赖着你,她也不会了。所以,好好享受现在的日子吧。”
是的,老霍说的对。来,亲一个,((((啵))))失去的同时就是拥有;而拥有的同时,也会失去。能令自己开心和抒心的,唯有珍惜现在的拥有。
本文由新浪育儿博客首页《亲子关系》栏目推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