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脑袋里乱乱的,没有头绪。这两天看了太多育儿的文章,了解了不少育儿的观念,一次次冲击着我的大脑。在早教这条道路上,到底该何去何从,我有些迷惑了。我想,我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整理,来平衡。早上在教育论坛上看到一篇让我耳目一新的文章,的确可以用震撼一词来表达我当时的感慨。
学会如何用不伤害他人的方式表达愤怒和情绪,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这是一位心理学者的话。
在接触这篇文章以前,我关注得更多的是孩子的知识教育,能力教育。而在性格塑造方面,做得很少,更多的是希望向来脾气倔强的萱萱能学会如何控制情绪,不要乱发脾气等等。而这篇文章的理论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孩子的成长。
原文作者不接受转载,而且原文内容繁多。在此,萱妈综合作者的观点,加上自己的理解,把这种观点展示出来。
愤怒作为一种情绪给大多数人的直接反应是不好的。我们通常会以控制情绪,压抑愤怒来抑制自己的情绪表现。而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直接或间接地把这种概念传播给孩子。长时期以后,孩子会在潜意识里抵制愤怒,压抑情绪,变得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只会严重地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试想,一个成人在心理情绪负荷满满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疏解,发泄,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据资料显示,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患上抑郁症。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个孩子。

情绪是一个信号,告诉我们生活出现一些状况要去正示它;愤怒是有人跨过你的界线,又或者是你的需求没被满足;愤怒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可以拿愤怒的力量来照顾自己,来允许你自己。愤怒不是丑陋的,可以用安全的方式来发泄,不会伤害到其他人;愤怒(情绪)可以是合理的。
相信所有家长不会质疑,二十年后,这个社会的竞争会达到如何的激烈程度。如果能学会以不伤害他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愤怒,先无论是否患病,至少心理会健康很多。
首先,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其次,明确发泄方式的“可以”和“不可以”。不可以打人,骂人,伤害自己和其他人,把自己的情绪转嫁到别人身上;可以哭,可以大声喊,可以撕纸,可以打枕头等等。
妈妈在宣泄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也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同时告诉孩子,这是妈妈自己的情绪需要处理,与宝宝无关。虽然她可能不太懂得,但至少妈妈的态度会让她感觉到安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