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悼亡词

(2008-07-02 10:20:24)
标签:

读书学习

文化

杂谈

分类: 读书学习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悼亡词

            ----读苏轼词<江城子>

                    白头翁

 

中国文学史上的奇才,宋代文学的领军人物苏轼悼念亡妻的词《江城子》,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悼亡词。

该词是苏轼为悼念亡妻王费而作。王费十六岁嫁给苏轼,两人恩爱情深,但是他们只做了短短的11年夫妻,王弗于二十七岁时亡故。苏轼痛失爱侣,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熙宁八年(1075),苏轼来到密州,在这一年的正月二十日,亡妻十年忌辰,他梦见爱妻王弗,写下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我自不量力,尝试将这首词译成白话:

 十年生死相离,我不了解你的情况,

你也定然不知世事沧桑。

虽然不是时时刻刻的思念,

但是美好的情景自然难忘。

千里之外的孤魂啊,

哪里可以诉说心中的感慨和悲伤?

即使能够重逢,你也不认识我了,

我如今风尘满面,双鬓白如雪霜。

 

夜里,我凭借梦幻的翅膀回到故乡,

看见你在温情小屋敞亮的窗前打扮梳妆。

夫妻相对,谁也没有开口说话,

任由泪水一滴滴、一行行地流淌。

我猜想,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

你一定因思念我而会痛断柔肠。

在那万籁俱静、明月高悬的夜晚,

在那生长着小松树的山岗上。

这首著名的悼亡词,在写作手法上有很多特点:

一是抹煞生死界线。词的开头,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就抹煞了生死界线,生者与死者相互间都是茫然不知。感叹生死相隔不能“话凄凉”,又幻想爱侣起死回生,“纵使相逢”。这些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读起来格外动人。

二是把梦幻与现实混同起来。词前小序说“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梦幻与现实反复交替出现,是该词另一大特点,尤其以下半阕表现充分。下半阕开头,一句“夜来幽梦忽还乡”,把过去拉了回来,把现实的感受融入梦中,使这个梦境也令人高十分凄凉。结尾,又从梦境落到现实上来。现实同样是凄清幽绝的环境,同样是肝肠寸断的感受。这样梦幻与现实交替出现,,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三是正话反说。“自难忘”之前偏偏加上“不思量”,不但不矛盾,而且显得更真实。王费逝世这十年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政治上受压制,心情是悲愤的。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上困苦到食杞菊以维持的地步。而且继室王润之(王费堂妹)及儿子均在身边,哪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已久的妻子记挂在心间呢?不是经常思念,但是绝不是已经忘却!十年忌辰,正是触动人心的日子,往事漠然来到心间,久蓄心怀的感情潜流,闸门大开,奔腾澎湃不可遏止。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

四是不说自己,反说对方。词的结尾,从梦境中回到现实的作者已经肝肠寸断,但是却说“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作者猜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里,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不说自己如何,而说对方如何,使得诗词意位更加含蓄有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