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入局”的观点到底谁先提出来?

标签:
培训师 |
分类: 个人日志 |
2020年,罗振宇跨年演讲,提出“躬身入局”观点。
那个时候,笔者也对其观点颇为欣赏,也在多种场合赞同这个观点。
但今天在自己文件夹收索材料的时候,其实这篇文章自己早在2016年就发表过这个观点了。
看样子,自己文章写多了,还是会忘的。
学会入局
姚日来/文
曾国藩给弟子李鸿章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也是历史上流传的一本书《挺经》一个故事:
一位老农,一天家里来客人,决意留他们吃中午饭,便安排自己的儿子到集市买菜。到中午11点多了,还未见儿子回来。老农交待夫人陪客人之后,匆匆前往集市。
刚到村口,看见出村口的唯一单行的田埂上,儿子和另外一个商人各挑一个担子,相互无法通过。
老农走过去就跟商人说:“你看,我们家来客人了,需要这些菜急着下锅,你能不能下田,让我儿子过来。”
商人说:“为什么不喊你儿子下去呢?才反正都要洗着煮,没有什么影响。”
老农说:“你看,你的个头高,我儿子个头矮,你下去,不会影响你担子里的东西。”
商人说:“我这可都是京货,老远挑来路过这里。万一弄潮了,那价值可不菲。你们家儿子可只是菜,万一真弄潮了,没有什么大碍。”
老农哑语。
过了一会儿,老农主动说:“这样吧,我下田,你的担子我用头顶着。你从我儿子旁边侧着过,这样可以吗?”
商人一听老农主动下田,很过意不去,就说:“算了,算了,我下去,我下去。”
故事结束了。李鸿章是这样评价的,挺了一挺,一场纷争就结束了。
这个故事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呢?
论语有这样一句话,“将欲取之,固必予之”。这是一个最常见的道理,众人皆知。
如果更深入理解呢?
首先,我们从老农的行为过程来分析,为什么我们很多人总是喜欢站在自己角度来思考问题呢?对自己的行为都有合理解释,都能找到理由。
其次,入局是关键。只要自己深入到当局中,才会明白事理。否则,就是局外人。
作为职场人士,我们该思考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时候,遇到问题,或者困难,每个人都喜欢站在自己角度思考问题,而不会入局呢?原因是,很多时候,很多人只会站在部门角度思考问题。那该怎么办呢?轮岗,只有亲身感受,才会知道,事情解决之道。
本文文章链接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44c0030102x3w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