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姚日来原创感悟思维小孩教育杂谈 |
分类: 经典文章 |
姚日来/文
有一次到朋友家,他的爱人正给儿子喂饭。
吃饭过程中,小孩不停地玩着桌上的饭菜。忽然间,小孩把炖给他吃的炖肉打翻了,肉汤流出来。朋友的妻子见状,惊慌失措地喊道:“哎呀!烫着了,烫着了。”小孩的奶奶、爷爷紧张地冲过来,忙问:“怎么样?怎么样?”
小孩哭了,嘴里不停地说:“妈妈抱,妈妈抱。”
小孩妈妈自然伸手把小孩抱住,并命令小孩爸爸:“赶紧拿醋来!”
小孩的奶奶说拿盐巴,小孩的爷爷说拿芦荟擦,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在那儿出主意。小孩的妈妈见我的朋友没有动静,很生气地说:“你耳朵聋了?赶紧拿醋来。”
我坐在一旁,观察着小孩吃的炖肉,是一小点。若是大人吃,一大口就可以吞下。于是,我站起来,伸手过去摸了一下炖肉的碗,感觉是冷的。
小孩的爷爷似乎明白了什么,也赶紧过去摸炖肉,说:“这已经抬出来好一会儿了,不烫了。”
于是,一场虚惊就这样结束了。小孩也不哭了。
我坐在一旁不禁思考几个问题。
第一,我们的思维惯性都有一个前提假设。
我们日常遇到问题的时候,有没有去找问题的根源是什么,而经常被很多所谓的前提假设所麻痹。可我们经常为了解决问题而去解决问题,而从来都没有考虑,这本来就不是问题呢?比如,当我们看到小孩碰到肉汤,习惯思维就觉得肉汤是烫的。同时,一看到小孩哭了,就以为是被烫着了。其实不是,而是被大人们吓着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我会想到去摸碗,别人不会去摸碗呢?这不是在自我吃捧,黄婆卖瓜。一个人的思考问题方式是从小都需要培养的。多角度思考问题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第三问题,如何教育。如果小孩果真被烫着了,就应该加以教育,而不是在那儿哄孩子。小孩是哄不大的,而是不断让他思考,在吸取教训中长大。比如,朋友的父母应该这样说:“宝宝乖,你刚才不是被肉汤烫了。是不是很疼?是很疼吧。以后宝宝不要玩桌上吃的东西,不然宝宝就会再被烫着了。”
如果小孩第二次再弄翻了被烫着了,此时哄都不要哄,直接跟他说:“上一次不是跟你说了,难道自己都不记得被烫着疼吗?不要哭了,以后自己小心为是。”
其实,这个时候,小孩就开始思考自己做的事情,反思自己的过错。否则,小孩就会以为被烫着了,都是外部原因造成了,养成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思维,从不反思自己,不承担责任。为什么现在小孩很不愿意承担责任,其实都是从小养成的。责任是父母教育时,在潜移默化小孩的将来习惯。
第四,如果再继续深入思考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会打翻炖肉碗呢?说明平时爱去玩这些吃的碗吗?如果玩都不玩,那发生的概率就很低。如果经常玩,自然就发生的概率高。据我所知,这位朋友家的小孩经常玩放在桌上吃的东西。如此而言,只能是父母教育问题,毕竟小孩不懂道理,但大人一定要讲原则。否则,没有原则下教育出来的小孩,以后就永远不讲原则。
再反思我们日常工作,也许经常忙得一团糟,可最后又怎样呢?简直就是在瞎忙。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被过去习惯思维的某种前提假设所框定,结果忙成为了“时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