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书城是目前玉溪市规模最大的书城。书城的成立,对于玉溪书迷而言,是一件幸事。因为,除了具有规模的新知图书城之外,聂耳书城算是较大规模了。目前,聂耳书城有三层楼书市,配备电梯,同时,还有小孩玩城,相应的购物超市。对于一个书城而言,这是相对比较完善的配套措施。
记得笔者1999年来到玉溪,当时只有玉溪新华书店,其它都是一些私人的小书店。对于一个爱好读书,以读书为乐趣的人,没有书市选择,是一件很遗憾的事。女人逛专卖店,男人就爱逛书店。同时,一个女人一年不买三件衣服,男人一年不读三本书,在这世界获得快乐就会变得逊色。当随着玉溪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已经居民对学习的渴望增加,书市变得火爆。先后有光正图书城,新知图书城入住玉溪。面对大书店入驻玉溪,对于读书爱好者,是一件美事。但是,毕竟是市场经济,竞争是激烈的,也是残酷的,如果经营不善,必然面临被淘汰的局面。据笔者观察,目前光正图书城已经退出玉溪市场,至少已经不在原来的地方经营。
9月1日,笔者一家人前往聂耳书市,也是第一次去。过去,只是路过,原因是住的是玉溪城的两个方向,去书城自然不便。终于有机会去探个究竟。
总体感觉如下:
首先是停车不便。我到书城,只能停靠马路边。当进入书城,不禁提心吊胆,总当心警察先生会来“敬礼”。
二是恰巧蔡笑晚先生签名售书。对于蔡先生如此大把年纪还能坚持签名售书表示敬佩,当然,多签一本,就多卖一本,动力之足可以理解。但这不是任何人到他这年纪的人都会做得好的事情。同时,也对其教育子女,尤其是六个子女教育成人,而且都能成就一番事业,表示敬仰。正如,书城所宣传的那样,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牺牲自己,把父亲当作事业,是值得敬仰的。
不过,正是这个观点,我似乎对把父亲当作事业,表示不太认同。首先,每个人的事业是不同的,不可能每个人都把父亲当作事业。我经常半开玩笑的说,很多父母发觉自己成长受限的时候,才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我想,蔡先生也许也是如此吧。但是,现实中,如果很多人都把做父母的称为一种事业,问题在于每个人对事业的判断标准不一样。最关键的是,相当一部分人会把对孩子的投入当作赌注,而不是投资。投资是有风险的,可赌注的心理,就是只准赢,而不允许输。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父母,一开始幻想子女将来成为龙凤,后来呢?从表情到表达,都是对子女的极大失望。原因就是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子女没有正确的态度。其次,对于人生而言,时间是有限的,在其它事业成功的同时,也把做父母的作为事业。如果是神的话,那是可以的,因为可以分身术。可我们是人,像很多具有一番小事业的人,坐飞机就像打的,有多少时间都花在飞机上。在小孩教育自然关注的就不多。但是,这就不意味着不要关心小孩,就不要在小孩上投入,那也是不对的。任何事物都会物极必反。关键是父母是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周围有很多父母都是不断地给子女积累物质财富,却没有给子女积累人生财富,包括知识、经验和毅力等。作为成功人士,对于家庭、事业都能处理好,因为他有很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和教育能力。
在网络搜索蔡笑晚先生,发现居然培养了5个博士和一个硕士。确实不简单,但这种模式不是可以复制的,如此多的博士,遗传比努力所占的成分更多,尤其都是出了少年班的天才,我想,一般小孩的父母千万不要照搬,因为,你的希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合理的期望是需要的,但不切合实际的望子成龙,那对小孩,对自己都是悲剧。
一些建议:
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还是管理。一时的成功并不代表永远成功。很多企业一时的辉煌,但都成为流星,关键还是管理出问题。成功没有定式,但豪华的装修和宽敞的空间,需要成本支撑,如何通过获取更多的利润源是书城需要解决的。单纯依靠卖书,我想,这不是办法。其实,多种经营,小孩娱乐场所等就是有益尝试,但这远不够。除了提供书籍之外,现代人的需求已经发生改变,那就是有交际、知识分享等需求,其实,这是书城未来的趋势。一言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