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商合分的历史回顾与意义(三)

(2007-07-23 15:58:21)
标签:

姚日来

工商

烟草

 

工商分离产生背景、成效和意义

一、工商分离的历史背景介绍

(一)、中国加入WTO

2001年11月10日,对于中国人而言,一场旷日持久地谈判,终于尘埃落定。抗日战争8年,可世贸谈判却也谈了15年。从1986年到2001年,中国谈判代表团团长换了四任。经历过世贸谈判的老一辈领导,曾经感叹地说:“15年谈判,黑发人变成了白发人。”

加入WTO,对于中国烟草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入世之后,进口烟叶关税将下降,烟草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受冲击最大的是那些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资源配置不合理的企业。烟草市场将进行范围更广、层次更深的开放,按照WTO 有关规则的要求,地区封锁将受到遏制,企业间的协作逐步加强,这必然有利于促进全国统一开放大市场的形成。相互市场准入给烟草行业参与国际竞争带来机遇,有利于我国“两烟”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根据WTO有关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的规定,我国产品在134个缔约方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稳定的、长期的最惠国和非歧视性待遇,将大大改善我国烟草贸易的国际环境,必然有利于我国“两烟”的出口,为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更多、更广泛的机会。

 但是,来自WTO冲击也是巨大的。按照WTO规则,几乎都是以企业是经济贸易主体而不受政府行政干预为前提的,行政干预要受到限制、约束,烟草专卖体制将受到威胁。长期以来,烟草专卖制度是我国烟草行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最重要依据,这就使得我国传统的烟草专卖制度面临挑战,如何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坚持国家烟草专卖制度,如何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改革烟草行业及企业内部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部分将是面临的新课题。其次,外烟将挤占我国烟草国内市场份额。由于随着加入WTO,各种关税税率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取消,进口卷烟口岸拨交价格也将下降,同时,国外烟草巨头具有丰富和完善的市场运作经验,以及强势的品牌效应,中国烟草面临巨大挑战。

(二)、中国烟草整体竞争力不容乐观

1、烟草行业利税在国民经济比重降低

从图表1可以看出, 1992年至1997年历年利税总额处于高速增长时期,但随后烟草行业利税在整个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在逐年降低,直至2001年,降至7.6%(还包括利润)。如果扣除利润,再加上利润中的所得税,烟草行业在整个国家财政收入所占比例不足6%。国际通行做法是,当一个国家的烟草税收在其财政收入中占据不足3%时,国家就会采取放开政策,进行公平竞争。因此,烟草行业在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降低,严重威胁到未来中国烟草的发展和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力。

 


 


图1

2、产销波动大

但从生产销售来看,在“九五”期间,即1991年至1995年,卷烟生产销售均处于高速增长时期。众所周知,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西南边陲,红塔集团的“红塔山”品牌的迅速崛起,从而驱动整个行业的利税高速发展,其功不可没。

上世纪90年代中旬,随着国家政策相应出台,国民经济发展驱缓,使得烟草行业发展出现下滑走势。不少人就开始预测中国烟草产业将会出现衰退,很多烟草企业开始实施多元化。此时,烟草行业整体产销下滑,而且上升趋势缓慢。

 

 

 

 

 

 


图2

3、企业和品牌集中低,行业整体竞争力不强

到2003年全国卷烟工业企业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为123家,与1998年相比的185家减少了62家。但全国卷烟市场存在这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全国的烟草市场尚未形成,卷烟工业企业由于地区封锁、市场分割,竞争不足和不正当竞争同时存在。同时,作为流通领域唯一的分销机构――烟草商业企业,客户对烟草公司满意度较低。据调查,主要原因是烟草公司对货源限制太多,客户不能购进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二是卷烟工业数量还是偏多,竞争力不强,品牌集中度低,尚未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力、有较大规模的全国性品牌。2003年初,仍有123家卷烟工业企业,散、乱、低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全国卷烟仍有1049个牌号、3053个规格,其中一类卷烟产量仅占6.2%,而有163个牌号、466个规格,平均每个牌号年产仅1.2万箱。三是不少企业过分依赖烟草专卖政策保护,缺乏危机意识和竞争压力,盲目、自大等现象普遍存在。同时,行业资产关系尚未理顺,在管理方式、组织构架、运行机制等方面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存在着明显差距。

二、工商分离的成效

工商分离是中国烟草近年来一场具有实质意义的变革。正如红塔集团所编写的《红塔志》中提到:“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活力,活力决定发展 ”,工商分离给予烟草行业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实质的突破。

1、有效促进了全国大市场、大品牌、大企业初步形成

   截至2006年底,烟草行业产销卷烟均突破4000万大箱,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中,销量前10名的品牌销量合计1269万箱,市场占有率超过30%。超过100万箱单品牌有8个,分别是白沙、红梅、红金龙、红河、黄果树、红旗渠、芙蓉、哈德门。

据统计,2006年在全国省级市场覆盖率达到100%的有16个品牌,分别是:白沙、红梅、红塔山、红河、玉溪等。省级市场覆盖率超过90%(小于100%)的共22个。其中,出现最大销区比重为10.9%的品牌――红梅,说明其品牌全国覆盖较为平均。(“最大销区(省)销售比重”指某品牌销量最大省份的销量占其全国总销量的比重)。

随着地市级公司成为商业主体,自然就受到较大关注。2006年,全国地市市场覆盖率超过95%有一个品牌――中华;超过90%(小于90%)的有5个品牌:云烟、玉溪、红梅、红塔山、红河。

这些,都为行业实施“大市场、大品牌、大企业”战略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市场更加开放、有序

经过几年的“工商分离”改革,县级公司取消法人资格,地市级公司的经营主体地位得到确立,省级中烟工业公司变成经营实体,市场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烟草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平稳,而且形势喜人。尤其是市场开放程度和卷烟流通更加有序、规范。2006年,全国卷烟省际间交易(含联营加工量)达1569.7万箱,占国内卷烟销量近的40%,比上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比2004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各省卷烟市场开放度在不断提高,全国统一大市场在进一步形成,重点骨干企业和重点名优品牌销售范围不断扩大,市场规模不断扩张。

3、卷烟品牌集中度不断提升,卷烟结构日趋合理

通过一些列的牌号整合、名牌培育,使卷烟品牌的集中度明显提高。2003年,全年生产卷烟牌号582个,比2001年全国卷烟牌号1049个减少了467个;2004年生产卷烟牌号494个,比上年减少了88个;2005年,卷烟生产牌号为325个,比减少了169个,前10个牌号生产集中度为26.4%,百牌号生产比重为84.7%,名优卷烟生产比重为39.5%,并有5个品牌超百万箱。2005年,共计有18个品牌产销量超过50万箱,累计1498.1万箱,占全行业卷烟总产量的38.57%,比2004年同期30.39%的水平高出8.2个百分点;2006年,卷烟生产牌号224个,比上年314个减少90个;“百牌号”卷烟集中度为89.4%,同比上升4.5个百分点;前十个品牌集中度为31.9%,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有8个牌号卷烟产销量超过100万箱。

同时,卷烟结构不断提升,一类烟(原标准)从2003年的256万箱,提高到了2006年的408万箱,增幅高达59%(见附图3),为行业利税与行业保持同步增长提供保障。据国家局网站报道,2007年上年,烟草行业实现利税突破2000亿元,实现新的突破。(见图4)

产量(万箱)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一类

256

304

331

408

二类

407

522

586

692

三类

1296

1507

1630

1941

四类

1201

1151

1166

874

五类

416

260

170

127

 

 

2003年—2006年行业各类卷烟产量(原卷烟分类标准)图3

图4

三、工商分离的历史意义

1、烟草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往往具备以下四个条件:充分的社会多样性、自主的选择权、有保证的机会均等和社会公正原则。同样,一个充满活力的行业,也同样具备这四个条件。如果企业都是一个样、没有自主权、机会不均等、不公正,对于企业发展将是灾难的,对于行业更是灾难的。为此,行业通过“工商分离”改革,为行业发展注入了体制保障,增强了活力。

2、改善了经营环境

由于历史原因和利益驱使,使得行业整体经营环境日益恶化,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全国统一的烟草市场尚未形成,客户对烟草公司的满意度低;卷烟工业企业由于地区封锁、市场分割,竞争不足和不正当竞争同时存在。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工商分离”基础上,深化商业公司改革,实施以地市级为经营主体的改革模式,加大考核力度,强化监督措施,大大促进了整体活力,有效了改善经营环境。

3、提升了企业和品牌竞争力

改革是为了发展,改革是为了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正是以“工商分离”的改革为契机,各卷烟工业企业大力推进企业内部改革,树立品牌形象,有效促进了资源优化,完善企业管理,同时,通过联合重组,使得大品牌、大企业初步形成,提升了企业和品牌的竞争力。

4、为烟草行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基础

任何一次变革,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持续改进,不断调整中发展。正如成功挽救IBM公司的郭士纳反复强调:“如果企业高层没有决心拿出起码5年时间来进行改革,那么,机构性的重组很难成功。你必须让整个公司准备好为这样的计划拿出数年的时间,并且明白,难的不是在开始,而是在将变革推行下去,直至达到目的。”因此,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艰巨,需要共同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正是有了“工商分离”的改革成功,为烟草行业继续推进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